“你给我坐下。”徐首辅不满意地看了他一眼,“多大的人了,还如此沉不住气。我们送什么信?城郡王的行踪,圣上知道,百官也知道,要你操什么心?”
“是,父亲。”一看徐首辅发怒了,徐承安不敢再冲动,但是又有些不甘心,“那要是他真的回京了呢?”
“我今日到御书房时,闻到里面一股药味。只怕圣上的身子,并不如外面传的那么康健。只要储君一日未立,一切就皆未定。如今宗室里,以平王爷权位最尊,还得看这些王爷们的意思。”
徐首辅耐得住性子,他四平八稳,而且徐派的官员在朝中也未受到明显打压,一时间,倒是风平浪静。
颜汐不知道这些风雨,接到刘衡送来的信,说暂时无虞,也就放心地继续忙活着熟食店和茶棚。
同安府一案,洗脱了徐首辅的嫌疑。但是,百姓们可不管,徐家不就是徐首辅家吗?徐家看上与善茶棚的秘方,那不还是徐首辅看上了吗?
按照这个逻辑,与善茶棚的食物生意依然很好。
而颜汐借着在京城的地利之便,又买到不少书,充实到各家茶棚里去。
因为与善茶棚的为善之举,有不少大儒对刘衡都赞誉不已,愿意收他为弟子。但是,刘衡觉得自己已经是裴秀的弟子,一一婉拒了这些人的好意。
裴秀参加天启十年的会试,倒是顺利过了,殿试时录为进士十九名,刚好北地有知县空缺,这一批人就选官外放了。
他远在北地消息不便,得知刘衡之事后,有心帮忙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就连打听消息都多有不便,除了派人和写信关怀外,别的忙也帮不上,只急得向同年好友写信打听。
待知道尘埃落定后,裴秀高兴地将自己参加科举的心得和天启十年这科的进士文章都誊录了,送到刘衡手里,期望能对他参加会试有所助益。
第170章 隐约的羡慕
暂时放下心事,碧云山山脚的与善茶棚也开业了。
这家茶棚都是素食为主,很受香客们欢迎。
颜汐每次到茶棚里,都看到香客们络绎不绝地排队吃饭,她估摸着普济寺里的素斋肯定不好吃,不然不会女眷都住到普济寺了,还派仆妇来茶棚买吃的。
当然,茶棚里除了常见的几样,每日还从京城的卤味店里运了卤蛋、豆腐干、藕片等卤味来卖。
天气渐渐热了,颜汐做的糟毛豆、糟花生等糟卤口味的熟菜,很受欢迎。
毕竟天气一热容易苦夏没有胃口,而卤味最是开胃。尤其是糟卤,颜汐做的糟毛豆等,特意放在井里降温,吃起来格外清凉。
不少香客尝了之后,都是一买再买。
颜汐每天都是在城里家中做好了,再送到茶棚去卖。当日做的若是卖不完,宁愿自己吃掉或者倒了,也不会隔日再卖。
口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时候又没冰箱,颜汐实在是害怕变味。
幸好,目前为止,只有不够卖的,没有剩下的。
城里的卤味店,生意也很好,帽子胡同这边的住家不用说了,就连住在内城的一些人家,也会派人来买些熟食回去吃。
这天一早,颜汐和颜柳刚送熟食到茶棚里,却看到一队人拥着两辆马车飞奔而来。
她好奇站在门前张望,那马车却是直接停在了自家茶棚门口。
“汐儿!”后面一辆马车门帘掀开,刘衡高兴地下了马车,“没想到你在店里啊?”
“二郎哥,你怎么来了?”颜汐没想到刘衡会跑到京城来。
刘衡看到颜汐,只觉得松了口气,“城郡王邀我一起上京,说我在家中也是攻读备考,不如到京城来,更能增长见识。”
“也对。”颜汐也高兴,想想反正有自己的房子,刘衡待在京城,的确比待在阳山村放心。
颜枫和阿大几个也上来见礼。
颜汐再一看,周洪一群人围在第一辆马车边上,询问地看向刘衡。
“城郡王路上受了点伤,幸好有小枫几个在,总算没出大事。”
这时候,卫城也掀开门帘走下马车,他依然是腰背挺直、微微含了一丝笑意,也看不出哪里受伤。
周洪跟在卫城边上亦步亦趋走到茶棚门口,颜汐才从兴奋中回神,想起来应该行礼。
卫城微微虚扶,“在外面,这些虚礼就免了。”
“听我二郎哥说您受伤了,要紧吗?”颜汐不由关心地问道。
这卫城也是倒霉,三天两头受伤。
“没有大碍。”
“颜娘子,这次可多亏你家这小侍卫了。”周洪指指颜枫,高兴地夸道,“你从哪里买到的人啊?这身手,了得!要不是他提前示警,我们就真要糟了。”
原来,他们从同安府出来就遇刺了,还好碰上刘衡带着颜枫几个,有颜枫一路帮忙警戒,终于平安到了永州。
后来周洪觉得不放心,硬是问刘衡把颜枫借去当帮手,要回京了,颜枫却是不肯再走,要回阳山村去守着。
“这小子死心眼。我还想劝他跟着爷搏个前程,他只说‘小姐让我守着公子’,一个字都不肯多说。”
颜汐不由好笑,“大叔,我家颜枫是出了名的话少,他都说了八个字了,已经是很多话了。”
颜枫听到颜汐的调侃,有些发窘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