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谢谢老夫人,谢谢漂亮姐姐。菩萨一定保佑老夫人心想事成,事事如意……”颜汐一摸荷包和钱,吉祥话更是不要钱一样往外倒。
老夫人看她穿着贫苦,行礼的姿态一般,可谈吐却称得上文雅,“看你这谈吐,家里读过书?”
“回老夫人,我哥读书,我就跟着他认了几个字。我哥今年通过了县试,他说这都是太爷教化有方,我们明水县才会有这么多人一心向学呢。就是可惜他因为病了,错过了四月的府试。”
“府试?”老夫人想了想,“今年府试是五月呢,你哥哥倒还赶得上。”
“谢谢老夫人告知。我马上回家告诉哥哥这消息,这真是菩萨保佑指引,遇上了贵人,不然我们还不知道呢。”
这种府试开考时间,并不是秘密,对老夫人来说也就是一句话的人情。
可对刘家来说,真是意外之喜啊!
其他太太和小姐们,本就是奉了家里当家人的命令,来跟县太爷拉关系的。
她们看老夫人买了,自然也愿意花点小钱凑个趣。
老夫人说了佛前不论价,少点出个三五十文,多点给了百多文,纷纷挑了花篮去。
看着这一群人进了山门,她一摸自己的布包,忍不住原地跳了几下。
王氏到魁星阁烧香拜佛,又去领好寿桃,匆匆赶回来,就看到颜汐站在两个空畚箕边上,“汐儿,我们的花篮呢?”
“婶娘,婶娘,老夫人和夫人小姐们心善,都买走啦。有个好消息,今年的府试原来要五月进行呢,我们快回家去告诉二郎哥。”
“这是……这是真的吗?”王氏讷讷问了一句,“花篮都卖了?”
“是老夫人亲口说的。婶娘,我们得快点回去。”
“哦,对,快点回去,魁星老爷保佑啊,二郎一直说是四月府试的啊。”
其实这就是乡下人消息闭塞的坏处,若不是今日起意到青龙寺来卖花篮,就不会从老夫人口中得到这消息。
对王氏来说,这又是颜汐是福星的证据。
第20章 逛街买买买
王氏夸的太多,颜汐最初还心虚,现在已经面不改色了。
两人一早出门,现在连中午都没到,颜汐想着难得出来一趟,反正也不急在一时,拉了王氏到青龙镇去买东西。
“昨儿刚买了米面,家里也不缺什么……”王氏不答应。
“婶娘,二郎哥要去府试,吃食上可不能马虎,吃好了才能有力气考试啊。再说,”颜汐凑到王氏耳边,低声说,“我们今天的花篮卖了不少钱,老太太还给赏钱了。”
颜汐把老太太赏钱的荷包藏到袖袋里,把散碎铜钱放在放钱的布包里,“婶娘,你看。”
她拉开布包一条口子,王氏就看到里面全是铜钱,少说也得几两银子了。
布包的分量,沉甸甸的。
“这么多?”王氏没想到几捆野花野草,竟然能卖这么多钱。
“婶娘,我还能挣。”颜汐意气风发,说完两只畚箕一叠,潇洒地将布包往肩上一甩……悲剧,第一次尝到被钱压弯腰的滋味……这分量,她一不留神居然甩不动啊!
王氏从看到“巨款”的震惊中回神,看颜汐那尴尬的样子,忍不住捂嘴笑。
颜汐只觉得自己就是那彩衣娱亲的老莱子,摸摸鼻子,老实地拎起布包,“婶娘,我们快点走吧。”
王氏用扁担挑起两个空畚箕,颜汐紧紧跟在她身边,两人一路下山。
周围的小贩们羡慕地看着两人下山,幸好在衙役仆妇们的围绕下,也没人看到颜汐到底收了多少钱。
不然,颜汐真没安全感,生怕遇到劫道的。
第二次来到青龙镇,颜汐终于好好打量了一下这个古镇。
显然,青龙镇是典型的江南小镇。整个镇子最热闹的就一条主街,各色酒楼、食肆、商铺、银楼、香烛铺子……一间挨着一间,鳞次栉比。
街头行人踱步,驴车、牛车穿街而过。
王氏说,若是逢四逢十的市集日,街上行人更多才是市集,现在还不是市集日子,街头居然也有不少行人。
明溪沿着镇子蜿蜒而下,主街边的大石桥边有两个码头。
大石桥右边,上游这边的码头,停靠着商船,青石板铺成的台阶上,大户管事、商铺掌柜的带着挑夫们或卸货,或装船,忙得热火朝天。
码头边有一座大八角凉亭,等待客船的旅人们,就候在凉亭里。
而大石桥左边,下游那边的码头,停靠各种渔船,刚有渔船打鱼归来,船舱里鲤鱼、草鱼、各色鱼虾活蹦乱跳,戴着斗笠的渔人穿着短褂、挽着裤腿在那儿捞鱼、过秤,吆喝叫卖、问价还价,各种声音不绝于耳。
靠水的青石板沾水后就变滑溜了,挑夫们、渔夫们打着赤脚行走,也还难免打滑。
码头这块人流更集中,吃食小店也最多,酒楼茶楼雅座宾客满座。
还有挑着担子的小摊贩,占了个角落卖炊饼、蒸糕、麦芽糖……
显然,青龙镇是个富饶而生机勃勃的小镇。
各色吃食的香味就在鼻子前萦绕着,那些香味就像一条绳子,牵着颜汐的眼睛不断看过来看过去。
身怀巨款,第一件事干什么?
对现在的颜汐来说,就一句话:我要吃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