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热闹,百姓们也就当成谈资,颜汐几个也只听了一耳朵,她还忙着安排人返乡过年呢。与善茶棚的掌柜伙计都要回家去团聚,所以茶棚结好账分好红,赶紧发了节礼让大家回去团聚。
田庄里帮忙干活的佃户们,也都一一安排了。
这些事情忙完,也到了腊月二十九,给陈家、城郡王府和秋班主那儿都送了节礼,颜汐和刘衡就住到北郊田庄去。京城这套院子太小,这么多人不够住,田庄里房子多地方大,大家可以一起热热闹闹过个年。
今年增加了方明义九个人,这年夜饭做的量就大了。
刘衡怕颜汐忙不过来,叫了田庄里一户庄户人家的媳妇来帮忙,先将所有的菜都洗切了,颜汐只管烧,就省力多了。
方明义九个孩子,比起初来时活泼很多,知道要过年,大的带着小的,将刘衡和颜汐要住的屋子又打扫了一遍,烧上炭炉。
小的几个跟在刘衡身后,看他写对联。他们还没认几个字,除了夸一句“好看”也没别的话了。但是,那亮晶晶的崇拜眼神,让刘衡只觉得回到了小时候的阳山村。
他写好一副对联,阿大喊一声“贴对联去喽”,小的阿喜几个一阵欢呼,拿浆糊的拿浆糊,拿椅子的拿椅子,跟在后面看着贴对联。为了贴得整齐,一群人叫着“往左点、往右点”,阿大和阿二两个折腾地够呛。
阿二则拿着红灯笼开始挂在大门口。
颜汐在灶屋里听到外面的热闹劲,不由失笑,“颜枫,小柳,你们也出去玩啊。”
颜枫和颜柳无奈地看着颜汐。
庄子上来帮忙的做杂活的媳妇忍不住笑,小姐自己都比人家小,说话还一副哄小孩的口气。
王七更是大笑,“汐儿,你这话说的,好像七老八十了。”
颜汐也乐了,真是习惯了,忘了这身体也不大,过了年,也才十三岁啊,感觉这两年过得,就跟过了十年一样。
今年人多,直接摆了两张八仙桌,九个孩子挤在一张桌上,虽然来到田庄后顿顿有肉,看着眼前的鸡鸭鱼肉,还是欢呼不已。
尤其是颜汐想着过年后刘衡就要下场考试了,摆了个花开富贵的卤水拼盘,层层叠叠的就像一朵花开在盘子上,炸的鱼丸、肉丸、响铃,更是好吃。
别说孩子们,就连老乌头几个,也高兴地推杯换盏,喝酒吃菜。
自从阳山村王氏过世后,他们还是第一次过年这么热闹开心。
“小姐,过完年,到正月十五,有灯会。”阿乐几个小心地看着颜汐,“灯会上的花灯,可好看了。”
颜汐来到这个世界这么久,还真的从来没逛过元宵节的灯会,不由也起了兴致,“好啊,到那天大家都去看花灯。”
第204章 许三个愿望
过了正月初五,他们从田庄搬回京城房子。
原本安排地很好,元宵节这天一起看花灯,可刘衡一早接到陈有福的邀请,约他一起去见见几个大儒,晚间再一起逛灯会。
二月就要下场考试了,这种时候能见见大儒,也是好的。刘衡对这一科寄予厚望,希望能一举金榜题名,所以答应了陈有福的邀约。
颜汐怕人多不好照顾,让王七、瘸子四个带着方明义九个出看灯,给九个孩子每人发了十个大钱,“这是给你们在灯会上买吃的的。”
“不要了,那些都没小姐做的好吃。”鲁福很实在地说了一句,不肯接钱。
“不吃就带着,钱放身上还会咬你手啊。”颜汐没好气地说了一句,每人让他们自己收好。
十几个人一涌而出。
颜枫和颜柳不肯跟着走,要跟着颜汐。
颜汐想想,一年一度,这个热闹还是去看看吧,就带了他们两个也出门准备去逛街。
从帽子胡同走到主街,却看到卫城和周洪就站在主街路口。
卫城看到她出来,露出了一丝笑,周洪冲他们三个招手,“颜娘子,小枫,这里。”
“你们也是打算去看灯啊?”周洪一看到三个人一身出门的样子,热络地问。
“是啊,听说京城的灯火好看,我们正打算去看看,你们这是……”颜汐看两人跑到这里,这里可没灯火啊。
“京城里看灯最好的,一个是内城,一个是普济寺。内城太挤了,我想去普济寺看看,要不要一起?”卫城笑着问颜汐。
颜汐想起当初初见时他那一脸冰霜的样子,现在真是亲切多了。反正自己也只是打算随便走走,去内城还是普济寺都无所谓。
“回来会不会太晚?”
“颜娘子,你放心吧。元宵三天,金吾不禁,今天稍微晚点也能进城。”周洪看颜汐犹豫,连忙说道。
颜汐点头答应了,只是家里的马车老乌头赶着送刘衡去了,要是到普济寺去,走着去也太冷了。
“坐我的马车去吧。”卫城往后示意。
颜汐看看那马车,外观挺朴素的,显然卫城今晚也是打算低调逛逛,“那我们就借光啦。”
郡王府的马车再低调,还是很舒适。马车车厢很大,卫城坐了一边,颜汐带着颜柳坐另一边,颜枫就坐在车夫边上的车辕上,周洪领着侍卫们跟在后面护送。
普济寺的灯火果然很出名,他们没到山脚,就不得不下车步行了。
周围全是人,有达官贵人带着家仆开道,也有一家老小笑语晏晏,还有年轻男女们羞红着脸四处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