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嫌,那三个阁臣现在是一句话都不敢多说。
倒是徐首辅,因为一开始就没举贤荐能,如今一派超然。
“可惜那刘衡竟然是个硬骨头,到现在还没招供。”徐承安想到刑部传来的消息,有些恼怒,“不是说刑部里审讯的好手多吗?怎么到现在还撬不开刘衡的嘴巴。”
只要刘衡招供承认拿到考题,就凭他几次到陈府,陈复礼就逃不掉了。
“三司会审,大理寺和京兆府都不同意用重刑,刑部也不能一意孤行。”徐首辅并不急,“钝刀子割肉更疼,只要确保刘衡活着,多审问几次,他自然会招供的。”
不动重刑,也就是不伤筋动骨而已,但是让人疼的刑罚,刑部多的是。
刘衡一个文弱书生,能熬几次疼?
“父亲说的是。”徐承平赞同父亲的话,他是亲眼去看过的,刘衡没断手断脚,但是也是血肉模糊的样子,看着就像从血水里捞出来的,那疼痛,一般人也受不了。
刘衡还真是个硬骨头,余平洪进了牢里,不过是几顿打,马上让说什么说什么了。
“父亲,刘衡与城郡王过从甚密,城郡王会不会救他?”
“这种时候,谁为牢里的人求情,谁就要得罪天下士林。京城里落第的举子们,都虎视眈眈,想要抓出泄露考题的元凶,想要还科举一个公平呢。”徐首辅一点儿也不担心,“那刘衡是城郡王的什么人,城郡王为何要为他冒险?”
再说,若是城郡王真的为刘衡求情,那更求之不得。他就能抓住这件事,让圣上看看城郡王还未立储,就想招募自己人入仕了。
自己因为圣上重病时处置政事,惹圣上嫌隙。卫城要是犯了这错,圣上还会信任他吗?
徐承平和徐承安听父亲分析过,所以,听徐首辅这么一说,两人连连点头,不怕城郡王出手,就怕他不出手啊。
“告诉刑部一声,刘衡得快些审讯。”徐首辅觉得保险起见,最好还是刘衡快些招供。
第218章 推颜汐一把
徐首辅等着刘衡招供,陈家却在担心刘衡招供。
陈有福从普济寺赶回家中,将颜汐的话禀告了陈阁老,“祖父,此事会不会牵连家中?若是不好,那刘衡……”
“我举荐了朱彤为房考官,此事我们陈家已经不能置身事外了。”陈阁老这几日也未歇好,“你还不知道吧?听说现在,城里的乞丐都跑刑部、大理寺和京兆府蹲着了,几百号人,比聚众的举子们人数还多些。”
“怎么……与善茶棚?”陈有福本有疑惑,马上想到了与善茶棚。京城里的乞丐,命如草芥,谁都不会当回事。但是要是几百个乞丐聚众,谁也不敢随意打杀了。
“没想到,刘衡的与善茶棚,竟然能汇集这么多人为他卖命。”陈有福一直觉得施粥赠药,不过是小恩小惠。这种小把戏,他没看在眼里。
陈阁老叹了口气,“你啊,自小锦衣玉食,不知民间疾苦啊。仗义每多屠狗辈,有时候,给人一碗参汤,不如一口活命的粥值钱啊。”一碗粥,救活了一条人命,那么,那碗粥还便宜吗?人命无价,救命之恩,可不就是涌泉相报了?
“孙儿愚钝。”陈有福认错道。
“也怪不得你,不要说你,京城里谁将与善茶棚看在眼里过?”陈家还算屈尊降贵与刘衡结交过,其他人家,还不屑与一个举人论交呢。
“谁能想到呢。”陈阁老抽出了几张纸和一本册子,递给陈有福,“你看看。”
陈有福拿过册子翻看了几页,“这是刘衡的文章。”里面有两篇文章,他还见过,再看墨迹纸张,“祖父,这是誊抄的刘衡的文章?”
“不,有人将这些文章,请人品评。这是我让人拿回来的。你说如今是刘家那童养媳,叫什么颜汐的,在为刘衡奔走?”
“是的,刘家也没别人了,别人,只怕也不愿冒险为他奔走。颜汐年纪不大,做事沉稳有度。”陈有福给了颜汐很高的评价。
“的确,颜汐这个丫头倒是不简单啊。”陈阁老赞了一句。就凭这种时候,她不是哭爹喊娘地求陈家救命,反而点明了陈家的危机,不用她求,陈家就得主动帮她的忙。
“有这个颜汐在,你不能想着解决刘衡。你还不知道吧,中午的时候,有人说徐家打算蓄意报复,所以才会有乞丐们围坐三司衙门,怕刘衡被人暗害了。”
这种时候,要是陈家出手,徐家可能顺水推舟,将陈家冲刘衡下手的事暴露出来。要这样一来,这些乞丐们,还有对刘衡有好感的人,他们的仇恨,就冲陈家来了。
“蚂蚁多了咬死象,这些不起眼的人,反而越要堤防啊。再说,王氏死后那颜汐就开了与善茶棚,这种有成算的女子,要么杀死,要么就与她交好。你可记得,元宵灯会的时候,颜汐是与城郡王一起到普济寺观灯的?”
陈有福想到元宵节时匆忙一瞥,“祖父,您是说城郡王与颜汐?”
“不论他们是何关系,我们既然认城郡王为主,就不能下船了。你不是说颜汐是知恩图报、有情有义的女人?这样的女人,不能小看啊。”
陈阁老没有明说,陈有福却明白了。
要是城郡王与颜汐真有首尾,那么一旦陈家杀了刘衡,只怕颜汐就要与陈家不死不休了。
就冲元宵灯会时城郡王与她一起观灯,将来她要是进了郡王府呢?要是城郡王真的继位,要是颜汐成了宠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