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我会多带些人的。”颜汐回了一句,对瘸子道,“你和阿大、阿二,带点人,我们就去那边山顶驻扎。万一润安有个不好,也可以及时接应他们回来。”
刘衡去润安,带了颜枫、老乌头、方明义和几个长随。
老乌头在润安也安排了一家脚力行,方明义就是那家脚力行的小账房。因为有这便利,老乌头和方明义与守城的人打了不少交道,带人进出倒得了便宜。
刘衡打算是若是事情不可为,只要老乌头打下的交情在,他可以改扮一下,就跟着脚力行的人出城。到时往山里一钻,可以翻山回到新野县。
但是,就他那点人,万一润安守军降了安王,派人追杀呢?
颜汐觉得自己带人守在山顶,也可以接应。
她是个有主见的,刘衡既然一定要去冒险,那自己就不能空守在县城里。
徐主簿劝不住,瘸子等人早就习惯颜汐下令他们执行了。再说他们也放心不下刘衡那一行人。所以,颜汐一吩咐,瘸子应了一声,叫了阿大、阿二,点了几个衙役和一队护院就走。
颜汐换了一身男装,头发高束,看着倒像是谁家小公子。
“舅舅,何叔父,县城这儿的事就辛苦你们了。”颜汐说着,跟颜柳共骑一骑,带着其他人往辽平驿那边的山野赶去。
快到官道时,就听到了数不清的嘈杂之声。颜汐等人在岗亭歇脚,她爬上梯子站在岗亭屋顶这边去看,就看到官道上密密麻麻全是人,有些人冲到新野县这边的路口,但是被路障和守在路口的衙役给赶走了。
为了防止乱民跑入新野境内,几日功夫,新野居然在靠近官道这边的各个路口,都砌了一堵墙。
也有乱民和兵卒想要攻进来,但是没人指挥,都是三五为阵各自进行的。新野这边上下一心,只要有人想冲,站在墙头刀枪棍棒齐心驱赶,对方也占不到便宜。
安王怕路上流民跑散了,故意沿路安排了一些施粥施药点,施几天就撤,过两天大家又会听到前面有人设施粥棚的消息。找不到东西吃的流民们,就被引导着慢慢往南走。
他设立的施粥棚就像根胡萝卜一直吊在流民前面,所以流民们发现新野这儿进不来之后,也没有死命冲击。
守在墙内的人,也有人不忍心,看到快饿死的老人孩子要是靠在墙角,就偷偷丢个杂面窝头、高粱杂菜饼下去。结果墙根下往往成了老弱妇孺的栖身地。
颜汐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逃荒,那些人脸上的绝望和麻木,让人看了就觉得心里沉甸甸的。偶尔也有推着车赶路的,这种车边上必定为了一二十个壮汉,防止灾民涌上来哄抢。
刘衡此时混在流民堆里,一路紧赶慢赶,来到润安城。
路上,他们发现从辽平驿到润安,居然有几处有些青壮年男子在那边拦截,不让人轻易南下。而离拦截地不远,必定会有施粥棚出现。
而润安城这会儿,还是城门大开,随便百姓进出。就只是不许流民在城内逗留。所以,城门外的空地上,挤满了人。这些人搭着窝棚,甚至在地上盖层草身上盖层草,再生堆篝火,就在这边过夜了。
最让刘衡震惊的,在城门下,他听到了新的传言。流民中,居然有传言说安王是为民做主的好人。因为安王起兵大军开拔后,路上有流民拦路哭诉。安王查问之下,听说辽中知县危害百姓、强拉壮丁、贪赃枉法,证据确凿无从抵赖。他当着军民的面,将辽中知县在阵前斩首正法,扬言凡是危害百姓者,杀无赦。
第337章 魏桓来润安
刘衡不得不佩服,若论收买人心,安王还真是很有一套。不论是十多年前的欺世盗名,还是这次的阵前含泪斩贪官,都做的无懈可击。
阵前杀贪官,辽州百姓们的怨气至少消散了一半。这一手,还让百姓们对安王好感倍增。大家纷纷传言,安王是被朝廷逼迫才反的。他一心为朝廷效力,镇守国门打退北蛮。先帝因为他镇守边疆有功,本留了遗诏要让他继位。可是,圣上篡权夺位,还派人追杀,为了活命,安王才愤而起兵。
百姓是善良的,也是好骗的。
安王在阵前杀了贪官,一番哭诉,流民们对他都同情起来。尤其是老人们想到十几年前,安王率兵打退虎狼关的北戎,才使得辽州大半百姓免于兵祸。
这一番安排之下,不少百姓都觉得,安王是好的,都是借了他名义作恶的贪官污吏不好。安王一心为国,皇帝抢了他的位置,竟然还要杀了安王,卸磨杀驴,太过分了。
安王大军还未到,已经收买了一片民心。
也有清醒的人质疑,安王若是真的关心百姓疾苦,为什么现在路上还有拉壮丁的事?
可是,这种质疑的声音,往往没多久就会湮灭,甚至连质疑的人都不见了。
刘衡待在润安城下,在流民堆里混了两天,只觉得心情越加沉重起来。
安王比他想的还要心狠手辣啊。辽中知县也算为他鞍前马后,说杀就杀了。不过,要是用个七品芝麻官的脑袋,将流民安抚住了,甚至让流民甘愿做他的马前卒,那也是值得了。
希望流民们不会被煽动,不然,有多少无辜之人会枉死城下?
他看润安城上人影晃动,显然城门上的守军也在观望城下的动静。但是迟迟未有人来驱离百姓,也无人来安置这些流民,人聚集多了,动乱也就容易发生。安王大军还在路上,流民若是直接冲击了润安城,岂不是大军就能长驱直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