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衡转身从马车上拿出一包香烛,点燃三只清香,冲着阳山村方向跪拜,“娘,魏桓马上就要死了。您开心不?如今反贼危害百姓,儿子只能先国后家。您放心,反贼平叛后,徐氏一家还有徐玉容那个疯妇,都活不了了。儿子若是不幸……汐儿也不会饶了那个贱妇的。”
魏桓听他说汐儿,想了一会儿,才想起来是那个村姑。他想说救了自己,自己做主帮他娶个高门贵女,偏偏一个字都吐不出口了。
刘衡压根没有看他,一边说着,一边将香插入地里,抓起纸钱开始烧起来。
一大堆纸钱化为灰烬,一阵夜风吹过,在地上打了几个转儿,有带着火星的纸飘到了魏桓头发上,发出了一股焦味。
他死命地吸气,却觉得眼前越来越黑,最后,终于摊在地上,再也不动了。
颜枫上前探了探鼻息,“没气了。”
刘衡嗯了一声,待眼前的纸完全烧过后,起身坐上马车,“走吧,我们回城去。”由始至终,再未多看地上的魏桓一眼。
再显赫的人,死在官道边,也就和流民百姓一个样,看不出什么区别。
进了润安城,他回到住所洗了一个澡,感觉神清气爽后,拿过一叠纸,开始给澄州各处知县、官府写公文,让各地就近开官仓设粥棚赈济灾民,写好之后,拿起知州大印,盖在了公文上。
而这时,安王大军在一路急行之下,居然到了辽中,快到新野了。
新野县衙还收到了安王所发的一篇檄文,大意就是自己被皇帝迫害,辗转求生。如今秉持先帝遗愿,发兵京城,清君侧,正朝纲,沿途官府凡是顺应天命者皆有奖励,若是胆敢螳臂当车,必定诛杀不饶。
这篇檄文,杀气腾腾,说白了也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八个字而已。
伴随着安王大军的逼近,安王当年打退北蛮的故事,再次被人提起。只是,这次提起时,不再像以前那样是众口一词的称赞,而是有了些不同的质疑声。
颜汐自然也听到了安王阵前斩杀贪官、安王勾结北蛮的传言,随后,就是安王当年的英雄事迹。
靠在新野墙下的流民们,就觉得自己混乱了。今天刚相信安王是好人,第二天就有人告诉你安王是逆贼,第三天又有人说安王是英雄。
颜汐再次感慨,古人对于所谓人心向背很重视,所以舆论战玩得很溜。
第347章 兵临润安城
润安城中,梁宇东将密旨的意思发放到了澄州各处,很快,离得近几处有人带兵前来。
而刘衡代笔的知州公文发放到各处后,各地县衙州府不敢怠慢,在送信的几个军士的监督下,官府开仓赈灾。施粥要求白粥只能三分之一米粒,其他三分之二为野菜和米糠。所以,除了灾民们,没有其他百姓占便宜。因为几处县衙州府同时设立粥棚,辽州过来的流民们,一下就分散到了澄州各处。
等到这天傍晚时分,天气阴沉,飘起了一阵秋雨。
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场雨虽然不大,但是落在身上,带来了阵阵寒气。
幸好,润安城下的流民们已经一扫而空,大部分老弱妇孺散入澄州,小部分青壮年被赶到新乡县,不用饥寒交迫地冒雨在城楼下滞留。
安王大军兵临城下时,秋雨刚停,满地落叶。流民们留出的空地,刚好成了他们安营扎寨之处。
安王卫光旭站在润安城楼下,看着城楼人头涌动,润安城门紧闭,他身边的一位将领上前叫道,“楼上的人听着,安王爷率领勤王大军来到,速速打开城门迎接。”
刘衡和梁宇东带着几位守将站到城楼上,听到楼下喊声,探头张望,就看到城楼下旌旗招展,一面硕大的“安”字旗立在城楼下。在羽箭射程之外,一群人骑马簇立在一人周围,显然那人就是安王了。
梁宇东站到箭跺处,向下喝骂道,“卫光旭,你这个勾结北蛮、数典忘祖的逆贼,还有脸称什么勤王大军?要想进城,提刀来战,本将割下你的人头,告祭关外战死的将士们。”
“梁宇东,你竟敢构陷本王,现在打开城门,还可饶你一命,要是负隅顽抗,就是自寻死路。”安王卫光旭提气叫道。
“我呸,”梁宇东气得叫来几个亲兵,“你们将安王的密信读出来。”
八个亲兵中气十足,一句一句将密信内容读了一遍,末了又冲着安王大军喊道,“辽州军的兄弟们,我等身为卫国人,怎么能投降北蛮?兵部已经发文各处平叛,朝廷有令,尔等只要缴械投降,赦为无罪!负隅顽抗,视为同党!”
安王大军中的士兵们还是第一次听到这封密信,听说安王竟然跟北蛮相勾结,有些人不由露出了狐疑之色。
“辽州军的兄弟们,你们为何背井离乡?你们生于辽州长于辽州,安王倒行逆施,烧杀抢掠,你们就不担心家乡的亲友吗?……”
安王气得拿起弓箭就冲城楼上射了一箭,可惜那箭还未碰到城墙就力竭落地,“梁宇东,休要胡说八道,污蔑本王通敌!”
“要不是通敌,为何会有密信?”
“就是,密信上还盖着你的私章,这是你的亲笔书信!”
安王这边的人否认,城楼上的人大声反驳。一时间,城楼上下对骂声一片。
安王是皇室,不能问候他祖宗八代,大家就指着安王鼻子骂他一个人,从浑蛋逆贼骂到了乌龟王八蛋,一直到夜色落幕,这场骂战才算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