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舒尔扎是北胡敖汉部落的少主,他说他仰慕大卫文化,想要与卫国通商交好。”颜柳在于颜汐说话时,方明义也在跟刘衡禀告,“舒尔扎少主说等到四月中旬,他还会带商队来商镇进行贸易的。”
“等回去再说。”城门口人多口杂,刘衡看方明义还有未尽之语,制止了他剩下的话。
因为跟着方明义来的商队,有各个地方的,人多来源又杂,虎狼关这儿验关凭验了一天,才算让这些人都进城了。
进关之后,刘衡直接让这些商队住到了商镇里。
方明义与他们同行了一路,学了不少外族语言,充当翻译,跟他们解释了一番商镇的规矩。
这些商人比蛮夷的要求高多了,他们对于什么干菜之类看不上眼,除了丝绸锦缎,对于瓷器也是爱不释手。
颜汐不得不感慨一句,有钱才有品位啊。色目人、波斯人比起蛮夷,可有钱多了。
当然,他们对于卫国的美食,也很有兴趣,吃了颜汐用花椒等作料腌制的羊肉串、牛肉串之后,还分享了他们独门秘方——胡椒、辣椒。
颜汐坐在酒楼雅座里,看到小二送上来让她观看的那红彤彤的辣椒,真是想仰天长笑,到底还是让她碰上了啊。
她只当不知道,偷偷吩咐小二买下一些。这些波斯人还真敢叫价,竟然一两辣椒要一两黄金。
不过,看到里面还有辣椒籽,颜汐咬咬牙,让小二买了二两下来。等回头她种出来了,就冲辣椒的妙用,非得成倍赚回来不可。
刘衡这边,带了方明义回到衙门,听完方明义转述舒尔扎的话后,明白了舒尔扎的意思。
胡人不满北蛮的欺压,想要和卫国联手,一起将北蛮给灭了。这对卫国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但是这种事到底是大事,不是他一个小小的知州能决定的。所以,他让舒尔扎派了一个使者,然后,让方明义陪同这个使者去京城,当面向圣上禀报此事。
这事若成了,方明义就是大功一件,封赏是免不了的。
趁着这时候,颜柳也跟着回到京城去。
这次,方明义带着商队走了一遭,受了点罪,可是也狠赚了一笔。
颜汐送他们回京时,又特意准备了一些礼物,让他们带回京城去,这其中,给圣上送礼就得格外讲究,要显示心意又不能落俗套,颜汐索性抄了一张奶茶配方,还有外族的各项精巧的手工艺品,以刘知州的名义让他们带回京城,呈送皇帝做礼品,至于辣椒——她自己还没种出来呢,一点也舍不得流失的。
随着方明义走商宣传,商镇中的外族商队更是络绎不绝。辽州境内大小商人想来淘金,就连附近各州府的一些商人,也想来买一些异国他乡的新奇货物回去卖。
人离乡贱,物离乡贵。不论对卫国商人来说,还是外族商人来说,都是这个道理。
这下,颜汐说的征税抬高门槛的事,算是得到所有辽州富商的认同。现在,商镇里各项贸易都要备案记档,按照交易金额和货品不同,缴纳不同的税金。
不过两月,这个商镇已经太过拥挤,容纳不了这么多交易的商队了。
第378章 夫人有喜了
刘衡与汪同知一番商议后,又在另一个块地方圈定了一处,成为第二处进行边贸的商镇,总算分流了部分,减轻了虎狼关这边商镇的压力。
颜汐除了开设酒楼客栈和南北货行外,又开了一家佐料铺,售卖各种混合佐料,什么五香粉、十三香、肉桂粉等等,在北地这种吃肉多的地方,能去腥味的佐料最受欢迎。而那些外族商人,不管回去是吃烤的还是吃煮的,只要吃肉,还是要去腥啊。颜汐让人做了一种小竹筒,盖子上钻孔,只要拔下塞子就能倒,方便携带,去腥效果又好,一推出就受到了欢迎。
方明义这边,带着舒尔扎的使者来到京城后,卫城召集了内阁和兵部,一起接见了使者。
待北胡使者说明来意,想与卫国共同夹击北蛮后,卫城动心了。
卫国与北蛮,打了很多年。一直以来,都是北蛮攻,卫国守。
北蛮的骑兵占优,来去如风,卫国也曾出关追击过,但是在茫茫草原上,卫国人不辨方向,反而容易被北蛮偷袭。
卫城让北胡使者去馆驿休息后,留了方明义下来,“你这次出关,看到的情形如何?”
方明义偷眼看了卫城一眼,当年还是城郡王时他见过,如今做了皇帝,增添了几分威严,他低头答道,“圣上,北胡与北蛮也是世仇。小的出关后,看到过北蛮和北胡人打仗,胡人地盘小,而且胡人各个部落一盘散沙,不像北蛮都受蛮王管理,打仗的时候北蛮人骑兵就没北蛮多。”
在来京前,刘衡和颜汐听他说过关外的情形,也让他重新梳理了顺序,所以,他说得还算有条理。
高首辅有些犹豫,“那这使者只是敖汉部落的,岂不是若是夹击北蛮,就是我卫国与敖汉部落出兵?”要是北胡其他部落不出兵,岂不是卫国要挑大梁了?
“小的回来时,听舒尔扎说敖汉部落正与其他部落联系,大家一起打。”
“此事就交由刘衡处置,告诉敖汉使者,若是他们敖汉部能联合所有北胡部落,与我卫国一起攻打北蛮,那我卫国可出兵。”
“圣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老臣担心北蛮打败后,北胡趁势崛起……”高世松觉得,要是打败北蛮,结果让胡人壮大了,对卫国来说,可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