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他转头看到颜汐为了帮他,被赖利头推的那一下。这要不是童生老爷来得及时,她就要挨打了。
颜小娘子果然彪悍啊,大男人打架她都敢凑上来帮忙。
刘衡看颜汐与王七熟络的相处,“他是谁啊?”
“王七哥,在石桥码头上很照顾我和婶娘。我出来做生意,请他来帮忙。”颜汐解释了一句,一看围观的那些人有散开的趋势,连忙赶回自己的摊子,“老少爷们,大娘大嫂们,卖布啦卖布啦,好布抢不走,大家该挑的挑起来啊!”
“这位是童生老爷啊?”有人凑过来热切地问道。
“是啊,大娘,我哥就是童生呢。刚才的事,县衙的班头已经解决啦。”
“刘老爷不仅是童生老爷,还是同安府的第三名呢。”说到这个,王七与有荣焉,“过了八月,就是秀才老爷了。到明年,也许就是举人大老爷啦。”
“天啊,第三名啊!”这么年轻就是同安府的第三名,众人的眼神更火热了,刚才是听到读书人油然而生的尊敬,现在就是恍如看到文曲星的热切了。
刘衡跟在颜汐两人身后走过来,没听到刚才王七的话,看一位挑选布料的老妇人,正一脸艳羡地看着自己,笑着问道,“大娘,您要给谁买衣裳啊?打算挑块什么颜色的布料?”
“青色的,我要青色的。”那大娘一脸激动,看着刘衡拿起一块青色布料,不看大小一把就抢了过去,“我家孙子明年也要县试啦,童生老爷给他挑的布料,我做了让他穿着下场,保准能过。”
颜汐……感情大娘觉得刘衡这双手开过光啊?
然后,颜汐不得不承认,在很多人眼里,童生老爷这双手真的开过光。
凡是家中有孩子读书的,看到刚才那大娘的作为,都觉得大受启发,纷纷请求刘衡帮忙挑块布料。
只要刘衡拿的,不管大小、颜色,反正他一递出去就一抢而空。
有钱的多抢几块做衣裳,没钱的买块小的做书袋。
颜汐低估了时人对读书人的尊敬。
对乡下人来说,家中有红白喜事时,要是能请个童生、秀才的来坐首席,那可是极体面的事。有些坐席的,吃完喝完还会得一个红包。
但是,读书人讲究清高,越是乡下的读书人,越喜欢摆出“尔等皆俗人,我不爱阿堵物”的姿态。
童生老爷、秀才老爷的家人出门做买卖不稀奇,童生老爷、秀才老爷亲自做买卖,那就是稀罕事了。
所以,这些人一听刘衡是同安府第三名的童生老爷,他还亲自在摊上卖布,那就是神仙下凡的感觉啊!
家中能供个读书人的,都是略有余钱的。花点钱讨个口彩,从童生老爷手里买样东西,这简直是大喜事。
几乎是片刻功夫,那些零碎布料就卖了个七七八八。
等围观的人几乎人手一块布料离开时,颜汐赞叹地看向刘衡。
眼神之热切,好像在看个金娃娃。刘衡咳了一声,不自在地转开眼,“还剩下这些布料,你要继续在这儿卖吗?”
“啊?不,这些本来就没打算在这儿卖的。”剩下的布料都是六尺的大块布料,颜汐将这些开价五十文的放在这人,本就是为了衬托那些五文钱一尺的便宜布料。
所谓红花还需绿叶衬。五十文六尺也很便宜,但是五文钱一尺,听着诱惑力就更大了。现在,这些零碎布料已经卖得差不多了,颜汐将剩余布料收回箩筐。
这时已经是中午时分了,箩筐里她带了几个饭团,做自己和王七的午饭。有刘衡在,自然一起分吃了。
这些饭团,她是用蒸好的糯米糙米饭捏的,选了榨菜、肉松做馅料,咬一口又香又有嚼劲。
刘衡肚子还真饿了,一个拳头大的饭团,几口吃完。
王七头一次尝到颜汐的手艺,一边吃还一边翘大拇指,“小娘子的手艺,开家饭馆都使得。这饭团里的肉松,我还是头一次见到呢。”
颜汐得意,这些肉松可是她参照现代菜谱做的,几斤瘦肉才做了一罐呢。
看刘衡也很爱吃,她将箩筐里带的东西拿出来,“二郎哥,这罐肉松带给你的,你自己带回学馆去吧。平时拿来配饭吃最好。婶娘说你舍不得买些好的,这些肉松有营养。”
刘衡接过瓦罐,果然是满满一罐,还有颜汐做的酸豆角,也是酸脆可口,很是下饭。
第52章 交通全靠走
刘衡问颜汐剩下的布料是继续卖,还是等到下次赶集的日子来。
颜汐说自有安排,将剩下的布料一收,带着王七收拾好摊子,和刘衡道别,匆匆坐船赶回青龙镇,然后到了上次庙会时几个妇人说的岩下村。
一进村子,颜汐和王七找到村里的晒谷场。
晒谷场一般都在每个村子的中心位置,方便大家秋收时晒谷。
所以颜汐和王七两个生人一走进村子,就引来不少人注目,看王七挑着箩筐,却又不像货郎,正猜着这两人有什么事时,颜汐就摸出一面小拨浪鼓,滴咚滴咚敲起来,熟练地继续吆喝,“看一看瞧一瞧啊,卖布啦卖布啦。”
这时正是村中众人没下地,在家歇气的时候,听到这声音,自然都跑出来。
颜汐眼尖,在人群里马上看到那次庙会时让她来村里卖布的几个妇人,她热情地冲人家喊道,“大娘,可别说我不守信用啊,这一得了价廉物美的好布料,我就想到你们说的话,赶着来村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