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好日子还在后头。多亏有了你,汐儿,婶娘这心里头,不知多感激你呢。”王氏不由又感慨了一句。
“婶娘,幸好是你把我买下来,我也很感激婶娘。”颜汐其实更感谢老天爷,赐给自己这一段亲缘。
“对了,婶娘,等过了重阳节,我想找族长问问,隔壁那块地,先将围墙围起来,盖上三间瓦房。”现代人的芯子,对房子总有种执念。地都有了,盖上房子,再盖上仓库,就能派用场啦。
现在他们等于做了两样长期生意。
王氏这边的荷包每月能赚二两银子。这要是普通人家,半年的花用都尽够了。
颜汐卖的酸菜,销量越来越好。钱大掌柜颇有魄力,发现在府城卖的很好后,直接将酸菜鱼普及开来,永州境内的每家陈记酒楼都开始上这道菜。
这样一来,颜汐原来打算的每十天发十罐酸菜,量完全不够,现在每五天送二十罐了。钱大掌柜还抱怨太少,不够卖。
颜汐都不敢推荐钱大掌柜开发新菜品,保证现在的发货量,已经把刘家这院子堆满了。她每天抬头就能看到酸菜罐子,感觉头都大了。
目前一罐酸菜赚四十文,二十罐就是八百文,一个月能赚近五两银子。到冬天腌制酸菜的鲜菜少了,现在也得准备囤货。
所以,得快点盖个仓库,提高产量。
另外,陈记布庄陈掌柜那里,她也想到了新的合作办法,也需要地方。
颜汐还想买头牛,也置办一辆牛车,买卖东西、运送货物也方便些。
这么一想,感觉要办的事很多,而所有的事,都需要房子才能做。
王氏本来觉得盖房子费钱,听颜汐这么一盘算,倒是比颜汐更急了,“那地是你的,你想怎么盖就怎么盖。等会儿我就去族长家,先将这事提一提。”
要是以前,王氏一个妇道人家,还是个寡妇,哪里敢去族长家开口。可现在,她到族长家去,刘族长再不拿妇道人家不能议事的态度来说话了。
听王氏说要动土盖房,刘族长掏出黄历,看了半天之后,帮着挑了九月十二这个黄道吉日,“九月十二,适宜动土。你家就你和颜汐两个人,到时我让三弟过来帮忙看着,你挑几个族里人来干活就是。”
“劳烦族长了。来干活的我们和外面一样,每日供饭,粗工一天每人给二十文工钱。泥瓦师傅不如就劳烦您家大柱吧?”
刘族长家日子好过,除了家里本来有田地有积累外,还因为他的儿子和孙子都是泥瓦匠。刘大柱是他的孙子,跟着父亲学手艺后,现在已经出师了。
泥瓦匠一天工钱就有五十文,还得供饭。
有这一门手艺,族长家一年到头收入就不少。
刘族长听王氏提出要刘大柱来做泥瓦师傅,算了算日子,“行,我让他赶着做活,到冬至前收工,能住人。”
赵氏更是高兴地笑容满面,主动问道,“你们做饭若是来不及,只管来叫我。我在家也没什么事。”
“谢谢族长,谢谢二叔婆,那就劳您们多费心了。”
造房子,不论何时都是大事。
敲定了动工日期,又找好师傅和粗工后,他们还得准备材料。
幸好,刘族长想的很周到,第二天就让刘大柱来刘家这院子,问清楚王氏和颜汐打算先盖三间瓦房当仓库后,到那块空地走了一圈,算出大概需要多少砖瓦后,就到相熟的窑厂定了。
颜汐一直觉得青砖铺地、粉墙灰瓦,才是自己心目中的农家田园居所。所以,跟刘大柱说想要多定些青砖。
刘大柱摇头,“汐儿啊,依我看这铺地不要青砖,咱们就定大青石,便宜还实用。直接找人打些岩石就够了。这价钱可差一倍呢。”
颜汐一算帐,只能暂时搁置了青砖铺地的想法,钱不够,只能降低要求了。
她拿出五两银子递给刘大柱,“大柱叔,我家二郎哥不在家,我和婶娘也不懂,窑厂那边的货款麻烦您帮忙结算一下,若是有富余的,再麻烦您帮忙从窑厂给我定几口大缸吧。”
刘大柱一看颜汐出手就是五两足银,“够了够了,就算再定十口大缸也够了。窑厂那边跟我相熟,他们的价钱比市面还会低些。”他说着就想铰下一角银子还给颜汐。
“大柱叔,您先别急着找钱啊,万一动工后有要添置的呢。这五两您先拿着,等房子盖好咱们再算,您看如何?”
刘大柱也不敢保证自己算的能正正好好,听颜汐这么放心自己,自然点头。他爷爷已经发话了,刘家这趟活他得好好干,不能光想着赚工钱。
颜汐将这桩大事交出去,自己和王氏就省力多了。按照刘大柱的提议,找了六个村里的青壮男子做粗工。刘大柱自己做泥瓦师傅,还带了两个小徒弟来帮忙。
三叔公来坐镇,帮忙管着造房子的进度和用工安排。
王氏也不打算麻烦别人,自己带着颜汐来准备饭菜的事。
刘衡重阳节没法赶回家,特意给刘族长写信,言明自己没法回家帮忙,拜托他照料家里。刘族长收信后,更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第75章 正式开工了
九月十二,黄道吉日,宜动土、上梁。
刘族长说辰时正是吉时,适宜开工。
要动土造房,得祭祀天地。所以天不亮王氏和颜汐就起床了,杀了一只鸡和一只鹅,开膛剖肚拔毛,费了好一番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