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瑶瞟了眼还在和姜氏说话的樊辰,默默转身回了马车。
外面天还有些阴沉,车里没有点灯,火盆儿也是熄的。
即便掀开帘子都不甚光亮,更别提拉上帘子了。
她不想浪费灯油,掀开另外一边对着山的车窗帘儿,拿出面具仔细看。
面具吸收了绿毛龟怪的光团后,修复得更加明显。
原本漆都快掉光了的左耳,现在变得跟新的一样闪亮亮,和周围那些黯淡破旧的地方完全不同。
大概由于面具修复的时候东一块、西一块,现在看起来反而比之前更丑了。
先前看着是又旧又破,现在是又旧又破又新又亮……
不知道完全修复后,是不是和那广告视频里一样。
她想了想,戴上面具,又从衣服里掏出册子。
翻开后,河神的馈赠后面多的那一团黑墨还静静躺在空白处。
这东西……居然那么多人都想要……
方瑶伸出手指,轻轻摩挲了一下,小声问:“两只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小墨团子一动不动。
她叹口气,收好册子,掀开车帘看向外面。
远处的天空,更亮了一些。
面具下,漳湘城上空的瘴气虽然还未完全消失,但已经变得浅淡。
被不知名的黑色雾尘遮挡了好几日的太阳,也隐约现出了的轮廓。
这里的事情,真的快结束了。
在樊辰连夜带人疏通各个地下暗道后,漳湘城里的水位果然在一夜之间彻底下去。
接下来的几天,城中开始全面了翻查与消毒。
各个旮旯角落的地方全部清扫干净,积水也必须铲除。
每个地方浇上烧得滚烫的开水,水井里投入石灰,恨不得将地里的蚂蚁都给烫熟了。
自打百姓们知晓漳湘城中有人使蛊,更是草木皆兵,就连身上的衣裳都要拿到篝火堆旁烤上一烤,想要杀死蛊虫。
吃饭喝水格外注意,生怕城中又藏匿了蛊师,自己不小心就中了招。
山腰上同样如此,女人和小丫头用过的帐篷、草席和褥子全部被拉出来烧掉。
汤药一天两遍,有时喝药时间还未到,病患们反而还要来催几遍,就怕到时候又没了药。
就这样在小龙龟山上呆了差不多五天,朝廷派来的救援队伍终于来了。
这时,漳湘城里的疫症已经被完全遏制住,轻症都好了,稍微严重一点的也活动自如。
矮松林外的荆棘拒马全部撤去。
老弱妇孺们收拾好东西,互相搀扶着往山下走。
方瑶盘腿坐在马车外面,一边做着自制铅笔,一边看着那些人的背影渐行渐远。
毕竟是大冬天的日子,昨晚北风刮得厉害,外面到底是山林野地的,住久了没人遭得住。
忽然,一个蹒跚的背影又越过其他人,艰难地往上爬了回来。
方瑶一瞅,是那个最爱自作聪明的洪大娘,看到这老太婆,她就头疼。
此时,这老太婆颠着两条老腿儿,边往这头走,边拼命招手。
“大师!大、大师!”
方瑶顿住,这洪大娘又来找她做啥……
她不得不放下手中的铅笔,尽量板着脸问:“怎么了?”
“大师,漳湘河的渡口可以通行了。”洪大娘兴冲冲道。
方瑶早就听说了这事儿,可一想到人家爬上爬下过来特意通知她,心里还是很意外和感动的。
“哦,那样啊,挺好的。”她尽量惊喜道。
洪大娘更开心了,“大师,你们不是明个儿就要渡河嘛,我儿子就是开渡船的,到时候……”
方瑶是真的感动了,没想到,原来洪大娘不仅仅是来报信儿的,而是来报之以李的。
可不等她露出感激的笑容,洪大娘继续道:“我叫他给您便宜几文钱。”
“……”
便宜……几文?
她的脸一垮,正要毫不留情地赶走洪大娘,突然看到樊辰一脸凝重地快步走来。
“那个婴孩的家人找到了。”
第159章 悬镜
方瑶坐在绒毛软垫上,旁边的车帘半拉着,不远处的泥窖上面冒着浓烟,北风一吹,呼呼啦啦地往这边儿飘。
“咳咳……”
樊辰被烟子呛得咳了两下,不由皱眉问道,“外面在烧甚么,这么大的烟子。”
“烧木炭呢,漳湘城里现在甚也没有,天太冷了,赶明儿路上要用。”
方瑶说着拉上帘子,“你说找到那小娃儿的爹娘了?”
樊辰点头,他虽然背着光,但眼底下的黑青却依然甚是明显。
“找到了,是漳湘城附近的一个小渔村里一户渔民家的小女儿,才六个月大。”
方瑶的每张画,他都叫画师们临摹了一百张,贴在驿站和漳湘河上的那些往来的船只上。
今天一大早天还未亮,就有一个男人急急赶来,说见过通缉榜上的小姑娘,还说他家丢了孩子。
“渔民说,十天前他早上打渔时遇到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娃,对方似乎生了重病,脸上、脖颈上全是红色的血点子,看起来甚是骇人。”
“等下,男娃?”
方瑶忙打断他,“他说的那个男娃,就是我画的那个小丫头?”
樊辰撩起眼皮看她:“他说除了发型,其他地方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