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她又隔着帘子恶狠狠瞪着樊辰所在的位置。
然而下一秒,帘子就被掀开……
方瑶连忙收起自己狰狞的表情。
可惜,晚了。
她继续瞪着他,这人怎么做什么都无声无息的!
樊辰拧眉道:“怎么这副模样?难不成你其实是想过去的?”
“……”
方瑶轻轻磨牙。
樊辰却突然压低声音道:“其实……金阁长不会让公主离开自己的视线。”
“啊……”
方瑶突然愣住,下一瞬恍然大悟,原来樊辰是故意那样说的。
这样听起来既合理,看似也听取了对方的提议,不至于让人下不来台。
她有些意外地看向樊辰,后者以往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原来也这么圆滑的……
难怪能得了皇帝的宠,还给认了个义子。
不过……
“那个金阁长是做甚么的?怎么好像很厉害的样子?”方瑶好奇地小声问。
樊辰眉头轻簇,瞟了眼左右两旁跟着的侍卫,用口型说了几个字。
方瑶微微瞪大了眼睛。
难怪她总觉得那人说话声音尖利刺耳,有些怪异。
原来这金阁长……还真是一个内侍太监!
想到方才两人的对话,这太监的权利可能还有点儿大。
她正想着呢,前方突然一阵人声鼎沸。
方瑶连忙探头看去,原来不知不觉间,车队已经到了城门口。
城门自然大开,主道两旁挤满了衣衫朴素的平民百姓。
原来庆丰县的老百姓们,一大早冒着天寒地冻,自发出来为他们送行。
方瑶甚至还看到了好几个眼熟的人,站在最前头。
忽然,金阁长的声音又冒了出来。
“樊大人。”
这次不等樊辰动作,方瑶自己连忙将帘子拉了下来。
“公主正在闹脾性,老奴这张脸她看着就烦,还请望你能过去安抚一二。”
第214章 治愈人心的小团子们
樊辰还是被叫走了。
杨高被叫来替他当车夫。
城门口的老百姓们跟着车队走了将近一两里路,才在劝说下停了脚步。
他们除了喊“樊大人”,喊得最多的就是她方瑶如今在外行走江湖的名号——方大师了。
杨高、阿武、狗娃爹和其他的李氏族人们,全都探出脑袋,甚是热情地和送行百姓们招手告别。
一时间,场面十分感人。
方瑶觉得,若是后面的那位七公主和劳什子金阁长不在,今儿个应当还算是美好的一天。
“啧,没想到这马车里的方姑娘,在民间的威望竟还不小呢,若是叫国师大人知晓,定是要把人叫回去好好看看的。”
听着金阁长不阴不阳的声音在马车外面幽幽响起,半靠在车里的方瑶瞬间坐直了身子,危机感陡然大增。
好一会儿,马蹄声稍远了些,听着应该是落在了后面。
杨高掀开帘子,对方瑶挤眉弄眼,“大师,听到没,刚才那个大太监都在夸你呢!”
“……”
方瑶无语凝噎,觉得杨高在某一方面,真的有点儿缺心眼子。
无奈之下,她只能对杨高简短地解释清楚。
后者一脸震惊:“啊……”
方瑶叹气,刚才金阁长的话哪里是在夸她,根本里里外外透出一股子威胁的意味。
杨高也仔细琢磨一番,觉得似乎的确如此。
方瑶还不放心,随即耳提面命地叮嘱了他一番。
“我跟你说,以后要是有人问起我,你就说……”
片刻后,杨高连不迭点头,紧接着又叫来阿武,让后者非常尽职尽责地把方瑶的话传了下去。
好在金阁长也就开始骑马在四周晃悠了两下,之后便一直留在了后面。
庆丰县离长漓县不算太远,才将将入夜,车队就赶到了长漓县。
路上,方瑶听说大祥的公主称号以县名为主,这才想起樊辰介绍七公主的寥寥数语中,便提到了一句“长漓公主”。
果然,长漓县城和上次来时,已是全然不同。
两条又大又红的灯笼从城门楼上直垂而下,在暗沉沉的夜色中,甚是打眼。
城门口大道两侧站满了人,县衙里的大小官吏们纷纷携家带口前来迎接。
当然,是迎接七公主。
锣鼓喧天,炮仗连连。
还有不知打哪儿请来的杂耍团,在前面载歌载舞地带路。
这阵势……还真叫方瑶他们开了眼。
入了城,七公主他们自然是住在城里设立的驿站。
方瑶他们找了个时机,拐进巷子里,回到了先前的客栈。
而白日里被叫走的樊辰,直到方瑶他们离开,都没有露面。
望着远处渐行渐远的车队和人群,坐在马车里的方瑶,抱紧了装满金银珠宝的小包袱。
“姨姨!”
“大师!!”
“二妹……”
还来不及体会一番心头莫名涌上的孤寂,方瑶就被一群人给围住了。
腰间两个小团子一左一右抱着她,脑袋上的小圆髻和冲天小辫儿摇来晃去。
片刻后,俩娃娃抬头小脑袋,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水盈盈地望着她。
“姨姨,你可回来了,小妹好想好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