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奴生的比同龄人高大,裴岘对他多是严厉,赵幼澄见不得裴岘那么教。每每都不准儿子跟着老子天不亮就起来打拳。
她当年养弟弟也是由着弟弟天亮起床,习武都是随性。
但是儿子也是奇怪了,偏偏就喜欢黏着父亲。
赵幼澄简直看不下去了,和裴岘生气了几次,儿子才改成天亮后起床。
京中这些日子不太平,前几日宋宝珍带着孩子来府中,如今地方偶有天灾,但朝中及时赈灾,表哥一直没有放外任,在户部做郎中,宝珍连着生了两个儿子,静义姑母便在府中精心照看孙子,极少出门。
前两年听说傅嘉宜在姑苏生了个女儿。
静义公主思女心切,到底舍不得,又将人接到京中来了。她的夫婿是武职,姑丈就托人在京郊营给他某了个指挥使。
宝珍今日来是为了传话。赵幼澄还在给儿子讲泼墨的画法,寄奴点头一板一眼说:“父亲说了,母亲的技艺要比他的好。”
宋宝珍听得只管笑。
赵幼澄就没办法讲下去了,和他说:“好了,你去永嘉寺去玩吧。”
等人走了,宋宝珍挤眉弄眼说:“裴驸马对阿鲤还是一如既往的爱护。”
赵幼澄有些恼羞成怒:“别教坏我儿子!”
宝珍只管大笑。
赵幼澄又觉得这个长辈的架子端不起来,没好气说:“表哥怎么都不管管你,当年多好的宝珍娘子。”
宋宝珍好笑:“你啊,还是小孩子心性,还说安成公主任性,其实你比她任性多了。”
赵幼澄问:“怎么今日来我这里教训起我来了。”
宋宝珍将信递给她:“呐,这是你表哥再三嘱托我今日交给你。你们两个倒是会使唤人。”
赵幼澄好奇,拆开信看了眼,傅容嘱咐她,顺亲王府的案子这次牵扯到江南胥吏几万人,提醒让她不要出声。
赵幼澄面色淡淡的,也没说什么。
宋宝珍问:“你们兄妹这是打什么哑谜呢?”
“嘉宜还住在府上?我倒是一直没见她。”
宋宝珍叹了声气:“她性格倒是好些了,只是有些冷漠。见了家里的人都像是仇人一样。”
赵幼澄:“她的夫婿如何?”
“人倒是看着老实,是家中祖母定下的,她当初那个样子,母亲当初想让她回姑苏养一养,结果谁知道她不肯回来,直接在姑苏成亲了。现在乖得了谁。”
赵幼澄想了下才说:“表嫂回去后给她带句话,让她来我这里坐坐,我好些年没见她了。”
宋宝珍笑说:“小心她把你气着。”
赵幼澄失笑:“她气我的时候难道少了?她就是那个性格,坏也坏不彻底,好又学不好,糊涂的让人心烦。可我们到底是一起长大的。”
宋宝珍也说:“说来也是,对她生气归生气,心疼也是真的心疼,她十几岁的时候在姑苏城可是有名的贵女,骄傲的不像样子。大部分小娘子们都愿意和她玩。你反而整日闭门不出,她整日说你看不上我们,不喜欢和乡下的小娘子们……”
她说着说着笑起来。
赵幼澄心想,她当年确实不喜欢和那些整日只知道赏花看月的,不识愁滋味的小娘子们玩,她每日做着野心勃勃的梦……
第133章 那年春色
赵幼澄已经早对当年的事情不在意了, 但静义公主当年在姑苏照看她的情谊,她是认的,即便两人并不如外面传的那么亲密。
她最后说:“我过几日设宴, 你和姑母说一声,邀请姑母带嘉宜一起来, 我让芝玉她们几个也来。”
宝珍笑说:“好吧。我回去和母亲说一声。”
赵幼澄也不在意这些,比起前几年,她的性格好了很多, 并不见长公主的威严, 反而好说话了很多。
裴岘的侄子侄女们做了什么事,不敢去求裴岘, 大部分都来求她庇佑。都是她出面和徐氏和裴荀去说, 徐氏总说她性情太和善。
过了几日太微宫有宴, 京中大部分女眷都知道, 但有幸受邀的人很少, 但依旧很多人关注着太微宫的宴会。
陛下还没有大婚, 且对唯一的胞姐的宠爱, 众所周知。
静义公主原本不打算出府,但宋宝珍劝她:“母亲出去走走也好, 妹妹上京, 往后就居在京中, 她自幼和婉淳一起长大,虽然偶有龃龉,但感情是不一样的。”
宋宝珍自从进门后, 孝敬公婆、爱护丈夫, 抚育子女, 性情没得说, 静义公主从最初的微词到最后很喜欢这个儿媳妇。她和傅容感情一直很好,两人并育有两子一女。
宋宝珍的意见,静义公主是听的。这些年驸马在礼部渐升,她从一个无名的公主也渐渐在京中有了威望。京中贵妇们也不敢小觑她。
“那就去吧,我等会儿和嘉宜说一说。”
她这辈子很安逸,唯独在女儿身上栽了跟头。
赵幼澄有些年没有见傅嘉宜了,那年因为京中不安定,她闹没了自己的亲事,因为不甘心周聿昭的事,竟然有了私奔的想法,随后不久就回了姑苏。
等再见,赵幼澄的儿子都八岁了。
裴霁遗传了父亲的健硕,站在母亲身边已经到肩膀了,太微宫已经不是当年简陋的太微宫了。赵幼澄也从当初有青槐的院子,搬到了北面更宽阔的寝殿,赵诚让工部的人特意为她修建了蓬莱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