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笑说:“还是你们两个会养孩子。”
赵幼澄这些年再没有有孕,她隐隐觉得遗憾,但裴岘仿佛根本不在意。
赵幼澄嘱咐寄奴:“回去吧,等晚间你父亲回来让他指导你的字吧。”
寄奴这才乖乖走了。
等出了母亲的院子,就一改乖乖的样子,只管大步去了。
赵幼澄一举一动已经不是当年装乖巧的小公主了,傅嘉宜不得不承认,她是天生的长公主。
在座的人确实都在喝酒,裴芝媛说:“我小叔叔曾经以一挡十,都不曾喝醉,没想到殿下不会喝酒。”
裴岘曾在家宴上嘱咐过,赵幼澄不会喝酒,一杯就醉。
裴芝媛姐妹两笑了她很久。
赵幼澄也没办法,她其他地方长进了很多,唯独酒量还是一样,没有一点长进。
今天宋宝珍有心灌醉她,和方氏两人一同同她说笑,等傍晚时分,赵幼澄已经醉了。
宋宝珍和方氏都喝了不少,赵幼澄打发人去送。
傅嘉宜领着女儿,今日孩子玩的很开心。
她跟着母亲准备回去,见裴驸马正好回来,裴岘已经年过而立,但依旧俊美。
他提领兵部,兼任总督,身上的威严自不可言。见家中有客人,便特意和静义公主来打招呼,毕竟是长辈。
静义公主看着裴岘眼神中很是感慨。
谁能想到,裴家儿郎,和婉淳相配呢。
傅嘉宜看着裴岘,忽然想起当年在姑苏宋家遇见他时,冷着脸的按察使,如罗刹一般。
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是一样不苟言笑。
赵幼澄好好的站在那里送别她们,傅嘉宜走出去很久了,回头看了眼,见裴岘俯身用额头对着赵幼澄额头,像是在笑着说什么哄她,赵幼澄大约是喝多了歪着头看他。
最后裴岘居然蹲下身,将人背在背上……
第134章 她想生女儿
大约是远处的两人刺痛了她, 她很久都没有回头。
静义公主走出去了很远,说着话不见人,回头见她站在原地不知道在看什么,才催着外孙女去叫傅嘉宜。
宋宝珍也不说话, 她今日喝了不少酒, 满脸通红。
等上了马车, 静义公主教育她:“阿鲤还是和从前一样,你们自小一起长大,将来也要多走动。”
傅嘉宜问:“她的驸马,不是她师叔吗?当年江南闹得很大,因为两人师出同门, 所以有悖伦常, 明松先生这才从白鹭山书院请辞, 京中一直都没有听到说什么。”
宋宝珍见她还是从前的样子, 掐尖要强。
笑着说:“裴大人又不曾成婚过, 当年娶阿鲤才二十七岁, 他当年十六岁已经是才名远播,只是后来从了武职而已。”
傅嘉宜有些好奇, 问:“曾在嫂嫂家见过裴大人, 那是正遇刺客, 那位冷着脸十分难说话。阿鲤总归是天家公主, 怎么能受得了。”
静义公主抱着阿宝,解释说:“裴蕴玉待阿鲤十分情深,到底年纪大, 知道疼人。”
宋宝珍笑了下说:“阿鲤性格活泼, 裴大人性格虽然孤僻一些, 但对阿鲤极有耐心。我听夫君说, 裴大人前几年从西北胡商手里花了高价买了很多西域来的玉石颜料,因为阿鲤擅丹青,他经常带着阿鲤偷偷出京。”
傅嘉宜想起刚才看到了,那个统领京中兵马的总督,蹲下身背起赵幼澄……
她转头看了眼窗外,心里有种说不上来的滋味,忽然想起年少的自己,父兄得力,全家人疼爱自己,倘若当年不任性,当年定下的亲事,对方已经升至刑部郎中,也是少有的青年才俊。
她丈夫是一介武夫,实实在在的武人,待她挺好的,只是从来不会同哥哥待嫂嫂一样细心,更不会如裴岘那样,毫不在意身份,蹲下身背起自己……
静义公主是长辈,并不在意少年夫妻的情谊。而是说:“陛下这才亲政,寄奴几乎有一半时间生活在宫中,陛下待阿鲤和寄奴母子,再没有这样的情谊了。”
傅嘉宜脱口而出:“她当年为了陛下,差点病死在路上,合该有……”
静义公主突然警告地看她一眼。
傅嘉宜登时闭嘴了,稍后才想起来:“太皇太后怎么样了?我该去看看她。”
宋宝珍怕她多事,赶紧提醒说:“娘娘前几年就有些糊涂不认人了,如今在宫中安养,等闲不见人。”
傅嘉宜惊讶看着她,喃喃:“怎么会……”
宋宝珍解释:“娘娘上了年纪,加上先帝驾崩,难免伤心。人上了年纪难免这样。”
傅嘉宜笑了下,不在意说:“嫂嫂放心,我不会惹事。只是有些好奇罢了,当年的太后娘娘连先帝都轻易不惹她。没想到新帝朝,她居然隐居深宫,不见外人了。”
宋宝珍看了眼婆母,上京城的人都知道,忠义候每五日就会进宫去探望太皇太后。
因为他幼年,几乎在太皇太后膝下长大,所以他如今名声很好。
陛下也是宽和,成全了他的孝道。
但这些宋宝珍不会说,静义公主也不会说。
所以这个话题到这里就结束了。
等回去后,傅容已经回来了,见妻子满身酒气,笑着问:“你这是去哪里了?”
三个孩子都在围着宋宝珍,她笑着解释:“今日在阿鲤那里喝了酒,母亲和妹妹没有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