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这种动乱一般是当地出现了问题,就算是三下并两下解决了这次乱子,下次还是会继续出事。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这就需要负责平叛的人多在当地查证与了解具体情况,叛乱的起因到底是某个人的野心勃勃,还是因为当地确实出现了亟需解决的严重问题?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某个地方出现问题时不重视,等到叛乱以燎原之势蔓延开就太晚了。这次阿晗的平叛就能作为范例给后面出任兵马大元帅的人参考。至此,阿晗算是正式坐稳了宰相之位。
朝政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枯燥乏味的,早朝也不会天天都上。所以阿晗倒也不算特别忙碌,闲暇时甚至还能读几本闲书,给一些在野的朋友写写信。
这日天气晴好,阿晗在中书部堂那儿看着各地送上来折子,结果竟陆续收到杜甫、李白、高适、岑参他们这些人陆续写回来的折子。
他们最近基本都被安排了外差,要么是监察御史,要么是采访使,反正都是在地上走走,搞搞明察暗访,算是让他们公费旅游顺便创作些体察民生民情的诗文。
阿晗一通读下来,赫然发现这几个家伙的笔锋各有各的毒,一个个都把当地情况给写得入骨三分,谁读了可能都要觉得“大唐要完”。
他们可真敢写啊!
不过御史台不就干这个的吗?
阿晗想起先皇在世时,还曾允诺说让她们几个人当采访使去的,如今她们俱都案牍劳形,没法出去尽情玩耍。等再干个几年,朝局稳定下来了,她得扯这个诺言当虎皮,也去过一把采访使的瘾!
先皇堂堂圣人,怎么能言而不信呢!
她可不能置先皇于不义之地!
阿晗隔天和李俨他们开小会的时候,开玩笑般把这话说给李俨他们听。
所有人听后都哈哈大笑。
没想到先皇都驾崩了还能有这样的“妙用”!
阿晗又建议把杜甫他们写回来的奏章专门整理出来,送到东宫当教导太子的教材,好叫太子知晓大唐不是处处歌舞升平。年轻人还是需要有点儿紧迫感的!
众人又是齐齐大笑,纷纷夸阿晗这主意也很妙。
弄得守在外围那些书吏和内侍都有些莫名其妙。
不过,这样的君臣关系可真不错啊。
有这样一批人在,大唐一定会越来越好。
——纵有人间行路难,敢与天公试比高!
第115章
最近纪录片《大唐名相郭晗》正在热播中,在各个受众群体中反响都很不错。
在这个短视频盛行的快餐时代,超过一分钟的视频对于许多人来说都属于太费脑子的东西,更何况是这种过分正经的历史科普题材纪录片。
不过这个纪录片所展示的历史时期绝对是养活了无数短视频主播和各类科普up主的存在,因为这个时期的名人实在太多了,每一个单独拎出来都能说出十个八个有趣的梗。
所以当这个官方筹拍的纪录片开播的时候,普通观众还没反应过来,无数创作者已经蜂拥而至,迫不及待地等着全新的素材掉落。
可以预料到里面每个片段都会被截取出来从各种角度进行二次创作,不把它盘出包浆不罢休。当然,等到真被盘出包浆了,估计又是另一种滋味了。
事实证明,官方这次也是下了苦功夫的,从第一集 开始就把开始隐藏在个个边边角角的史料记载给抠了出来,详细而具体地讲述起这位大唐名相的儿时经历。
作为盛唐时期有名的神童,她随着御驾往来于长安、洛阳之间,结识了无数大唐风流人物,包括她后来交好了一辈子的友人与爱人。
末尾还专门介绍了她那已经升级为著名景点的嵩山别业遗址。并且重点展示了那面刻满名人诗文的岩壁。
不得不说,当年郭晗搞石刻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这东西只要没人把它刮掉,保存个几百上千年根本不算事儿!
单论起来这些石刻也许算不上是那些诗人最好的作品,但却是称得上是他们这些人友谊萌芽初期的重要见证!
纵使后来他们各有各的去处,有些人高居庙堂,有些人隐遁山林,有些人因病早逝……可这些遭遇都不影响他们在史书与诗史上留下独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一集 播完,各大平台就开始涌现角度各异的二创——
《郭爷爷眼神杀合集:怎么又来一个想偷小孩的!》《郭杜初识:老杜,你家枣树归我了!》《郭李初识:新鲜的叫醒方式增加了!》还有那曾经成为无数学生噩梦的嵩山别业石刻题诗现场,更是被无数主播和剪辑手拿来玩儿,随便点开一个直播平台都能看到类似的内容——
“现在朝我们走来的是盛唐诗人方队,首先提笔写诗的是我们的诗仙李白,让我们来个有奖小挑战:请在三秒内回忆出一首他的诗并把诗名或名句打在公屏上……”
各个直播平台有各个直播平台的热闹,各个论坛也有各个论坛的热闹,比如有投票功能的平台就开始了各类投票——
“投出你心目中的盛唐第一诗人!”
“你认为谁是郭相最好的朋友?”
“李白杜甫你更喜欢谁?”
一看就很容易腥风血雨。
而那些没有投票功能的论坛,战况也说不上太平和。纪录片到底篇幅有限,不可能把所有史料钜细靡遗地展现出来,所以比起更偏向于文字交流的论坛里充斥着各类史料乱飞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