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太正在翻包裹,坐在他对面的严正,一见胖丫头被送回来,就顺手接过来放到肩膀上,然后满地溜达。
佳音抓着他的发髻,好奇他怎么跑来自家。
李老太好不容易翻出一套半新的衣裤,笑道,“这是家欢的衣衫,你太瘦了,俺们家也就家欢同你身形差不多。”
严正笑嘻嘻道谢,“多谢大娘,我都四五日没换衣衫了,要不是晚上能在热泉里洗澡,我整个人都要发臭了。”
他的年岁比李老四还小,李老太不自觉就把他当了自家小辈儿,顺口唠叨着。
“你这孩子,也是让人不省心。一头扎进这碎石滩,就没回过家。你家里不知道怎么惦记你呢!明日回去看看吧,大伙儿肯定不会说你耽搁活计啊。”
严正满不在乎的摇头,吓得佳音赶紧揪紧了他的发髻,疼得他龇牙咧嘴。
“大娘放心,我家里才不会惦记我呢。他们恨不得我滚远远的,别给家里丢脸才好呢。”
李老太人老成精,怎么会看不出他这般嬉皮笑脸,心里却满是委屈?
于是,她也不再劝,就道,“你赶紧把衣衫换下来吧,晚上来我家吃小灶。”
“好啊,大娘,四嫂子的手艺简直太好了,比我家特意请的大厨做的都好吃。”严正答应的痛快,把佳音抱了下来,捏捏她肉乎乎的小脸蛋,这才笑嘻嘻走了。
李老太摇头叹气,“也是个可怜孩子,这富贵人家啊,也不见得人人都过得好。”
佳音抱了奶奶的脖子,笑着亲了奶奶一口,“奶奶最好了。”
李家日子不算富庶,又从北到南横跨两千里,吃足了辛苦。
但家里老老少少十几口,团结又亲近,从没有吵闹反目,可以说,大部分功劳都是李老太这个大家长的。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李家是最真实的写照。
李老太知道孙女在夸她,笑的见牙不见眼,“不,是奶奶的福妞最好了,有你,家里才有如今的好日子。”
不说祖孙俩日常互捧,只说晚饭时候,陶红英炖了五花肉白菜,严正果然过来同李家人一起吃饭。
他这人瞧着是个纨绔模样,却是个心里有数的。
这会儿,他边吃就边问李老二,“二哥,这山上种了果树,套种了粮食,秋日怕是收不到多少啊。河滩那边的花生不顶粮食,地瓜也不能日日都吃。你们打算怎么解决粮食问题啊?”
李老二也是犯愁,应道,“山谷这边赚了银子的话,就先拿去买粮,若是不够,再想别的办法吧。”
严正摇头,“外边的粮价一天一个样,都要涨疯了。你们拿银子买粮食,太不划算了。我倒是有个主意!”
他抬手指了热泉,笑道,“到时候庄子建好了,有人来玩,你们别要银子,要粮食!一人二斤三斤的,也不多。那些富贵人家谁不是囤了几千担粮食啊,根本不在乎这点儿。但聚少成多,收个一两月就赚够你们一年吃的的粮食了。”
这可真是个好主意,李家人都是听得眼睛放光,赶紧请了村长和赵叔、刘镖头他们。
果然,所有人都是听得茅塞顿开,高兴的不成。
村长要谢严公子,严公子却开口要吃炖大鹅,原来是前日分给他的半碗,他没吃够!
众人都是忍不住笑,立刻答应下来。
严公子不肯占便宜,第二日一早就跑去大榕树买了两只大白鹅回来,只用陶红英帮忙炖上就行了。
不到中午,大铁锅里的香气逸散出来,崔夫人也坐马车过来了。
这两日庄里拾掇妥当,义兄走了,只剩她和琼嫂子,对着一大群不熟悉的奴仆和庄户,实在无趣,她就来走动看看。
众人当然高兴,特别是见到她带了一大条肉的时候,就更欢喜的淌口水了。
严公子不吃独食,大半鹅肉都分给村里人一起打牙祭,再加上崔夫人带来的肉,也炖了大锅的白菜萝卜,众人都分到一碗,吃的是无比香甜。
结果,饭碗不等放下,刘扬和家义就扯了一个人扔到了营地中间。
两个小子很是得意,高声嚷着,“这个人躲在外边的灌木里,探头探脑,被我们绕到后边抓住了!”
今天早点更新,三更奉上~
第164章 躲不过的恶缘?
众人还以为这人是附近村子的,毕竟最近常有人跑来看热闹。
村长赶紧吆喝道,“兄弟,你是大榕树还是小王村的啊?别怕,我们家孩子有些淘气,是不是吓到了?”
但那人却死死低着头,不肯说话。
有村人突然说道,“不对啊,村长,我怎么看着这人有些眼熟?”
众人越发仔细打量来人,这人身高同李老四差不多,有些瘦弱,衣衫裤子脏污的不成样子,头发更是一缕缕黏在一起,遮盖了眼睛和大半张脸。
难道是哪里来的流民,活不下去了,被营地里的饭菜香味引过来的?
村长就道,“打一碗饭菜给他,都是苦命人,咱们见到就帮一把。”
立刻有妇人去寻了陶碗盛了饭菜,但端给那人,那人却不肯接。
妇人只好放到地上,“吃吧,我们也没什么好东西,但帮你一碗饭还成。”
那人却突然噗通跪了下来,放声大哭。
“呜呜,村长,我终于找到你们了!呜呜,我错了,求你们收下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