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四赶紧上前,帮着大哥一起劝,“三哥,娘昨天哭得厉害,身体有些不好。咱们可不能再招惹她难过了!有话,等咱们兄弟私下再说,今天是一家团聚的好日子,要高兴。”
李老三赶紧抬头去看,果然忙着摘菜的老娘又抹眼泪了,他麻利的起身,擦干了眼泪。
赵玉茹也跑去接了婆婆的活计,“娘,您陪着大哥说话就好,这些活计我来做。崔夫人他们也马上就要来了吧,您要待客啊!”
说来也巧,话音不等落地,门外就有马车到了。
崔夫人、温先生,连同刘志恒都来了,他们也是一如既往的从不空手。
马车上,鸡鱼肉蛋等食材装了几大筐,还有给孩子们的点心和小零食也有几盒子。
村人上前寒暄着,都帮忙拿东西,孩子们也是拍手欢呼,院子里再次热闹起来。
温先生等人昨日也在府衙外,只不过不好露面,今日见到李震生,第一个就问李震生病情如何。
听说没有性命之忧,只是要养一年半载,他们才算放了心。
佳音一会儿被崔夫人抱在怀里,一会儿又坐在温先生腿上,转过头又被刘志恒投喂点心,幸福的晕头转向。
最后她捧着鼓鼓的小肚子,依偎在叶公子腿边打哈欠。
村里如此热闹,免不得就惹人惦记,心里长草,总想着凑过来,掺和一二。
更何况家安和家喜请了假,所以,山谷里的人手就没有往日充足。
有客人要了茶水之类,半晌没拿到就忍不住抱怨,“这是怎么了,人都哪里去了?”
有人就应道,“听说村里今日摆酒席,怕是都凑过去了。”
“是啊,早晨路过的时候,听着动静,像是在杀猪宰羊。”
众人闲话议论,见到小伙计过来,就拉着问询几句。
小伙计笑嘻嘻应道,“李奶奶家里走失十几年的大伯平安归来了,李奶奶说摆酒席庆贺一家团聚。中午时候,山谷这边的饭菜也会从村里送来,不要银钱,李奶奶说请大家一起吃,沾沾喜气,这样李家大伯也能早些好起来。”
客人里有昨日看过热闹的,想起李震生吐血,心里惦记,就试探问道,“家里找大夫给李员外看诊了吗?”
这话不等小伙计应声,其余客人就说了,“你不知道吗,碎金滩这里就有神医,那肯定是看过了啊,就是不知道结果如何?”
小伙计这才说道,“张神医说了,李大伯的病拖太久了,不好根治,但好好用药,好好养着,一年半载还没问题。”
一年半载啊?
众人都是听得偷偷叹气,虽然这个结果比他们想象要好一些,但李员外那么好的人,只有一年半载的阳寿了,也实在可惜。
“老天爷不开眼啊。”
“是啊,但李员外终于回家了,找到娘了,有这一年半载陪伴,他怕是也高兴呢。”
“是啊,就怕没找到家里人就病死了,那就太可怜了。”
众人议论纷纷,有些人不太清楚昨日之事,又从头到尾听了一遍,免不得跟着骂王家不是东西。
新都里,李老二带了王福,把王家的庭院降价两成,顺利卖了出去。
到府衙换契书的时候,他顺道把大哥父子三个的名字改了,上了李家的户籍名册。
衙门里的人,自然也是认识李老二的,没有半点儿为难,还不停问着李员外病情如何。
李老二也把“一年半载”这套说辞拿出来,惹得众人都是叹气。
临走时候,李老二给了十两银子做辛苦费,但没一个人肯收。
李老二无法,又买了不少点心和果子送回来。
忙完这些,叶山居然找了过来,见到李老二就说,“二先生,我们侯府有些事,我要去村里见侯爷,捎带您一起回去?”
“这当然好啊。”李老二引着王福要上马车,王福却摆手,“二老爷,小人先回去城西小院去了,老爷的东西都在那里,小人要守着。若是老爷有吩咐,请二老爷让人来城西小院寻小人就行。”
“好,辛苦你了。”李老二辞别王福,就同叶山坐车往回走。
他担心侯府有急事,就问道,“侯爷的伤还没有全好,不好让他费心。若是有什么事,我们能帮忙的,可一定要说。”
“二先生放心,不过是一些小事。”叶山笑着应了一句,伸手摸摸胸口里那个鼓囊囊的信封,忍不住有些羡慕李家。
~
第275章 双喜临门
三十里路,不过半个时辰就到了。
新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空了,男女老少都聚在李家呢。
陶红英和赵玉茹带着一众妇人们,忙的是满头大汗。
大锅里熬成奶白色的羊汤,连同羊杂和羊肉羊骨被装进大桶,还有百十个馒头也装了筐子。
这是要抬去温泉山谷那边,送给客人们的。
今日家里忙碌,没有空闲给他们特意做饭了,人手不足也是招待不周,请客人们喝碗羊汤,沾沾喜气,全当赔礼了。
额外还有两个小盆,装了五花肉炒白菜木耳和肉沫茄子。
这是备着有女客不喜欢羊汤腥膻,可以换个菜色,不至于饿肚子。
忙完这些,屋里和院子里就开始摆桌儿了。
今日是个极好的天气,秋风好似都没了往日的凉意,只剩了太阳照得人暖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