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要孙儿们舒坦,体面不体面的,不重要。
日头西斜时候,家义和刘扬居然过来了。
两个小子这大半年跟着船队南北的跑,晒得黑了很多,长的又高又壮,真是两个名副其实的小铁塔。
两人显见是从码头直接回来的,带了两个筐子,放了不少的冰块,拖到哪里,哪里水淋淋。
筐子里冰镇着几条大黄花鱼,二十多个梭子蟹,还有不少的大扇贝和大青虾。
家义坐在奶奶身边,笑的露出一口大白牙,兴高采烈显摆,“奶,这都是我们从南边带回来的,没算在我大伯的货品里!是我们单独采买,专门孝敬您的!”
孙儿孝顺,李老太当然高兴了,但还是先问刘扬,“你们家里也送了吗?”
“送了!”刘扬笑嘻嘻应了,“我爹可高兴了,还说晚上要喊村长爷爷他们喝酒呢。”
李老太这才放心,又招呼叶山帮忙拿了五个篓子,每个里面都装了一条大黄鱼,两只螃蟹,一捧大虾,七八个扇贝。
这是要送给周山长、彭家、汤先生以及当初家欢成亲时候,帮忙铺床的那两位全福妇人的。
人情这个东西,要常走动,常来往,才越来越亲香。
家里这么多孩子在书院读书,平日也没少得人家关照,这时候送点儿东西,表表心意,也让人家知道,李家把他们的好放心上了。
周山长、彭家和汤先生那里,有叶山陪着家义和刘扬过去,他们是晚辈,又在外边野惯了,见见这些博学先生,对他们两人也是个敲打,免得他们年少气傲。
而且家义是伯爵的次子,身份也足够代表家里去走动,不至于被几家轻视。
两位全福夫人那里,就由何嬷嬷陪着文娟过去,感谢她们当初帮忙张罗亲事,也是给文娟巩固一下人脉。
毕竟文娟在洛安住着,平日能有个地方走动也好。
最主要的是彭先生娶了新妻,文娟有了后娘,万一以后两人间有个小矛盾,也有人帮文娟传个话,不至于让书院里众人都听了那位新夫人的一面之词……
不得不说,李老太的用心良苦,尽量安排的周全。
文娟聪明,明白祖母的维护和教导,对祖母更加敬重感激!
倒是家义不耐烦应付那些“老学究”,被李老太拍了一把,嗔怪道:“你常年不在家,再不出去露个脸,人家都不知道李伯爷还有你这个小儿子了!”
家义这才带了刘扬,出门了。
文娟她们随后也走了。
一时间家里安静下来,李老太就带了水云和冬梅拾掇海鲜,准备晚上多做一些,趁着孩子们凑得齐全,好好热闹一下。
佳音惦记着水灵,就带了三条在院门口玩耍,顺带张望两眼。
水灵许是知道主子心急,很快就回来了。
小丫头跑的满头汗,脸蛋通红,直接冲去水井边喝了一瓢冷水。
末了,她才凑到主子身边,小声说道:“小姐,你让我跟着那个小商贩,他收了摊子,就跑去镇子东边一个林子了。
“那个林子里不像有人住的模样啊,我就多等了一会儿,果然,小贩进去不到一刻钟,就满脸是笑的出来了。
“我想跟上去,结果林子里又出来一个人,是个十二三岁的小书童,瞧着贼眉鼠眼的,我就跟着小书童到了书院门口,眼看他进去的,然后又回去找那个商贩,原本以为找不到了,毕竟隔了一会儿。
“没想到那个商贩居然挑着行李,又在街口出现了,甚至雇佣了马车,匆匆忙忙出镇子了。”
佳音皱眉,让水灵看着三条,然后她就跑去三伯娘的屋子。
第506章 果然有古怪
赵玉茹和陶红英都去食堂帮忙了,她的屋里没人,但那两块平安符却放在桌上,显然是打算晚上直接拿给家仁和礼哥儿呢。
佳音爬上椅子,抓到牌子,坐在桌面上,仔细打量,怎么也没看出哪里有问题……
但她就是觉得这牌子不对劲,或者说是那小商贩不对劲。
好似他摆摊就是为了把牌子卖给李家人,而且一直在强调要给考生佩戴……
卖完就直接收摊,甚至搬家了。
这是典型的做贼心虚,销声匿迹啊!
李老太在外边,不见了孙女就喊了一句。
佳音只能把牌子塞到怀里,然后跑了出去。
大半时辰后,书院放学了。
家义和刘扬同家仁几个一起说说笑笑回来了,小院子里立刻就热闹的翻天了。
家欢和家喜第一件事就是趴在井边张望,果然发现了吊在井水里的木桶,于是欢呼着扯了绳子。
可惜木桶太沉了,还是家义上前,三两下就拽了上来。
不必说,他立刻收获了弟弟们的无数崇拜。
木桶里浸泡了两个碧玉瓜,还有十几个金果儿。
猫哥儿立刻跑去关院门,正好文娟和何嬷嬷也回来了。
于是,一家人“偷偷摸摸”分吃了一个碧玉瓜,清甜、解渴、降暑,老老少少都吃的无比满足。
李老太见小子们吃的意犹未尽,就把十几个金果也给他们分了,只剩了最后一个碧玉瓜,等着儿子儿媳们晚上回来,再一起吃。
佳音趁着热闹的时候,坐到了礼哥儿身边。
礼哥儿细心,把碧玉瓜籽挑干净,才放到妹妹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