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天武暂时还算安稳,如果有动荡,也许一夜之间就变了模样。
毕竟他们一家可是经历两次逃荒了,谁也不敢保证第三次不会到来。
而无论逃到哪里,粮食都是活命的根本……
后边的自留地种了药材,粮食就要从外边买了。
但大批量采买,又容易扎眼,惹人注意。
说不得,还要叶山去一趟郑家庄,让郑家庄分批多次,慢慢买粮食,囤积起来。
至于银子,先前卖西瓜得了几千两,应该足够买粮了……
佳音坐在窗边,一边想一边把最近要做的事写下来,然后就认命的抱起了医书,继续背诵再背诵。
张神医恨不得她一夜就出徒,这种大部头的医书,居然要求她三日就倒背如流。
幸好有空间作弊器,她这小身体也才几岁,脑子正是好用的时候,否则这任务真是没法完成。
不过,这老爷子的脑回路真是神奇,怎么就直通通的不知道拐弯呢?
他一门心思的要找藏在李家的高人,怎么就没发现她一个小孩子,三日背下一本医书,本身就已经是一件很“高”的事了!
再这么下去,他没找到“高人”,“高人”反倒要被他累死了!
佳音吐槽归吐槽,学起来还是很认真的。
毕竟艺多不压身,学到手里的本事,都是自己的……
雄鸡一唱天下明!
安静了一晚的碎金滩,在鸡叫声声里,迎来了又一个清晨。
各家的淘气小子们,虽然被老娘按着在家憋闷了一晚,却好像一年那么久。
吃过早饭,他们就早早往学堂跑了,碎布拼成的书包,砸在屁股蛋上,差点儿散了花。
村人们也陆续出门上工了,今日又有一批木料和砖瓦送来,男人们都要去帮把手。
女人们则要去田里起土豆。
土豆秧子已经枯萎了,晒得半干,躺在地垄沟里。
这个时候就要赶紧把地下的土豆挖出来,否则一场雨下来,土豆就要烂掉。
幸好,今日天上多云,没有太阳暴晒,也不用担心把土豆晒青,倒是个最合适起土豆的日子。
妇人们挥舞着镰刀,很快就把土豆秧割去了,堆在路边等着晒干透,带回家就是烧柴。
村长带了魏叔几个,亲自套了马犁杖,把地垄深深的豁开,拳头大的土豆就都露了出来。
妇人们赶紧扑上去,麻利的捡起土豆,扔做一堆。
微风吹过,迅速把土豆表面的湿土吹干,简单敲打一下,土豆变得干干净净,就可以装进麻袋了。
丰收让人辛苦,但更多却是喜悦。
陶红英戴着头巾,也在妇人们中间忙碌,这时候忍不住笑道:“大伙儿加把劲儿,赶在过午忙完,晚上我下厨炖两锅土豆和小鸡,咱们各家都分一碗端回去吃!”
妇人们都是听到高兴,高声应喝,手下也就忙的更快了。
显见,对于新村来说,这是个欢快的好日子,但对于城里各世家豪门来说,却没那么美妙了。
就在方才,宫里降下一道圣旨,简直是晴空霹雳一般,劈的各家都是眼冒金星!
继续掉落四更!花花抱腿球必读票票,宝子们的发财小手帮忙点个好评或者好看,催更也刷起来啊!你们的支持,就是花花码字的动力! 么么哒~~
第588章 家和才能万事兴
征兵!
皇上下旨要征兵,这原本也在所有人意料之中。
因为几次北征,兵卒们有不少伤亡,却一直没有得到补充。
但这次征兵,却不是从平民百姓中征集,而是从朝中文武百官,甚至是世家贵族里征集!
几乎各家都收到了兵贴,年满十五的子孙,只要没有官职在身的白丁,别管成没成亲,都是贴上有名。
但幸好皇上没有让各家断子绝孙的意思。
旨意里说明了,每家按照三比一的比例征集,上限是三个子弟,但其中一个必须是嫡子。
也就是说,家里即便有十几个儿子,最多只用出三个,但必须有嫡子。
这般,家里孩子少的,就倒霉了。
比如某个尚书家里,总共就俩孙子,一嫡一庶。
如今嫡子必须要去当兵,反倒是庶子逃过一劫,家里当然要闹翻了!
正妻喊着要庶子换了嫡子,小妾喊着皇命不可违,最后妻妾打在一处,嫡子庶子也维持不住表面的和睦,直接反目成仇了。
最惨的还是那种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符合条件,还是嫡子的,比如江宁侯府吴家。
吴家二房有一子,已经成亲,去年通过皇后的运作,到南边做了个县令。
但长房却有个嫡子,刚好十八岁,没有成亲,也没有功名。
这也是世子夫人老来得子,很是宠爱,读书不成,练武不喜,想着有皇后弟弟这个身份在,找个好媳妇儿,以后等着继承爵位就是了。
哪里想到,皇上一道圣旨下来,整个江宁侯府居然必须送这个宝贝疙瘩去当兵!
别说世子夫人当时急得昏死过去,就是老侯爷和侯夫人也喘气都困难。
吴二夫人这两日,一边怨恨闺女不争气,一边又怕当真把闺女逼死了。
索性,她躺在床上,什么都不管了。
结果突然又冒出这么一件大事,她不但不着急,反倒高兴的嘴角翘着,落也落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