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封山或者被封在深山里,还是有些麻烦,虽然自己不怕,一个人在深山里还是很危险的。
商队走官道最少要用十来天的时间才能到边关,沿路他们还要收购粮食、药材、成衣,又让他们尽量带些布匹和棉花过去,那就更慢了。
这次带队的是大堂哥徐辰初,现在他都不怎么出去了,基本上是在后方总揽。
也是因为这次特殊,九妹临走前给了他十万两的银票。当着老爷子、大伯的面给的,徐辰初假装镇定的接过来揣到怀里收好。
老爷子和大伯不镇定了,哆哆嗦嗦的看着徐辰初把银票接过来,就那么揣到怀里,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十万两银票,这是十万两银票,要是换成现银,那不得堆成小山一样。可孙女就那么眼睛不眨的拿出来,交给大孙子。
她就不怕家人见财起意,就不怕家里人把这银子眯下。
看到孙女如今还这么信任家里,老爷子一时又想了很多。
孙女这几年到底都干了些什么营生,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利。
还一天到晚的这么不显山不露水的,是怎么做到的。
徐辰初表面淡定,内心的戏一点不少。
这要是自己手里有个百八十两银子,一天到晚不得乐的跟傻狗似的,抖的左邻右舍的都得装不下自己。
其实徐辰初是咬着牙不让自己叫出来,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当着九妹的面,强撑着没晕过去,大老爷们不能丢脸。看看九妹随随便便就这么甩出十万两银票,可心里也升起了一股自豪。
三个大男人不约而同的想着,这就是自己家的孙女(侄女、妹子)心中有大义。
孩子攒这钱也不知道费了多大劲儿,就这么一把全都拿出来。
不为名不为利的全部给那些缺衣少食素不相识的边关将士,这是何等的胸怀。
怨不得沈先生对她没有一丝保留,怨不得韩家对她死心塌地。听说就连刘掌柜和馄饨铺的张掌柜都把她视为自家子侄般看待。
刘掌柜把自己镇子上的宅子铺面全都给了九丫头,这是何等的胸怀换来的真心。
听说为了九丫头的作坊,宁肯跟自己的亲生儿女闹翻了,回到镇上依靠在九丫头身边。
这孩子她怎么就不能有点私心。
不说在农村,在县城、府城,随随便便拿出这么多银子的人家也没几家。
那家的闺女有了银子,不是自己去备点嫁妆。总是想着多点傍身的银钱嫁妆,在婆家也有底气。
再看看自家九妹,从定亲到现在,从没看她给自己添过一两银子的衣服首饰。东西更不用说,她都没过问过自己那一摊子事儿办的怎么样了。
这孩子心里装的是大事儿,可是这些大事儿离他们太遥远。
看着大家变换不定的神情,九妹没时间考量。她这次回来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跟爷爷、大伯商量商量,她想带走家里年轻力壮的几个去博个前程。
不强求,问他们怎么想。如果同意,就跟商队一起走。现在商队里不全是自家,有村里的,也有亲戚家的,自家反倒没那多人在里面。
这一去也可能三年五载的回不来,也可能功成名就,也可能埋骨他乡,让他们考虑清楚。
她能帮徐家的能做的也只有这些。
第一百一十一章 草原
九妹是想从青云岭穿过去,如果不出任何意外,五六天就能到达边关。能节省一半的时间,而且这次她进山还有一个目的,搜索有可能越过边关混进来的鞑子的探子。
她有直觉会跟鞑子的探子遇上,他们已经屯兵一段时间了,在等待集结的同时也会对边军就行摸底。
再说屯了这么长时间,也该出手了。
这几年塞外几个部落的马养的膘肥体壮的,看着今年这边大旱,就想趁火打劫。
塞外看着挺好,有成群的牛羊,望不到边的草原。
但他们也想要一个稳定的居所,草原上春秋季非常短。最长的是冬季,到了冬季茫茫四野,何其荒凉。
拥有再多的牛羊和财富,没有好的生存环境,对他们来说,就是生活还是不美满的。
夏季的草原看着是风吹草低见牛羊,但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却处处充满了危机。
草原上人的不怕儿狼多、不怕人狠,最怕的是鼠疫。一场鼠疫下来,有可能一个部落就悄无生息的没有了。
就是搁在现代草原鼠疫,也只能以防为主。鼠疫依然被列为国家甲级一类传染病,甲级一类传染病只有两个,一个是霍乱,另一个就是鼠疫。
在草原上老鼠虽然处于食物链最底端,但它凭着强大的繁殖能力和适应力,在危机四伏茫茫的大草原上能够占有一席之地。
老话说猫三狗四,这繁殖期够短吧?老鼠的繁殖期是二十一天,一年能生七八窝,一窝十来只。掰开手指算一算,一只老鼠一年能繁殖多少只小老鼠。
关键是小老鼠两个多月就能成熟,开始繁殖小老鼠。老鼠和大多数的动物不同,它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
所以,在草原上鼠疫是防不胜防。
你想那个年代,出现了鼠疫也只有等死的份。
还有那大片大片的草甸子,也到处都是陷阱。有时候牛羊走着走着就悄无声息的消失了,陷进青草茵茵的大草甸子里尸骨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