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庄子里人也可以相互检举,这个就有点狠了,这些人是真的六亲不认。
县令大人看着这些检举出来一摞摞的卷宗,心里都有些发寒。也更下定决心这个崔庄子一定要办,而且要严办。
要如何严办原来是一筹莫展。
现在根据检举揭发出来的罪行,一点点的累加,再根据累加的罪行多少、轻重把每一户分成一二三等。
一等是最重的,二等次之,三等是最轻的。如果这一户人家只有一个人分在一等里,那其他人也跟着分到一等里,也算是另一种连坐。
罪名划分好后,再把崔庄子整体重新规划,划出一片地皮统一盖成房子,这个房子就是他们将来的家。
要让他们自己动手,一砖一瓦都是他们自己亲手盖起来的,你想想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心里。
在这期间没有工钱,只管三餐。不管男女老幼,根据年龄、体力去分配合适的差事。再根据罪行轻重,分配劳动强度大小的工种。
第八十八章 群策
这些人明白的很,他们罪不致死。县令不敢把他们怎么样,但是如果他们真闹事,也得不到便宜。
现在就是个心理战,看谁能耗到最后。
他们平时都不事生产,没有多少余粮。想要吃的可以,用劳动成果来换。
积极参与的、干的多的得到吃的也多,也好。
告诉他们,表现好的,他们在牢里的家人也会得到宽大处理。
牢里的人同样,告诉他们可以选择。是选择挨顿板子然后发配边关,还是留下踏踏实实的听从安排。听从安排就是回村干活,但是每天收工后必须得回到牢里。
明确告诉他们那些房子将来就是他们自己的家,这就是利诱。
当然几个主犯另算,不能这么高高拿起,轻轻放下,有轻就有重,让他们认识到律法不是他们以为的那么好试探。
选房的时候不能几家选在一起,要相互隔开。所有的房产归县衙所有,他们现在只能算是借住,期限为三年。
三年后无不良记录,房产可归借住人所有,重新办理契约。
剩下的房子县衙可租可卖,所得银两一部分用来修补村子里的路,一部分作为防灾基金。
盖房的材料不用花钱,就地取材。九妹说,她记得崔庄子有一个很大的黄土坑,可以在那儿建一个砖瓦场,直接烧制直接用,将来这也是个营生。
当然,所有权归属县衙。
树木砍伐后要重新栽上,不能干杀鸡取卵的事儿。
因为用工用料都不用县衙出银子,所以基本没有投入。但是县衙从此后却拥有了大量的房屋和那些作坊的产权,无形中就有了一批会下蛋的母鸡。
几个人一下午水都没喝一口,一点一点的探讨,一点一点的斟酌,哪些可以实施哪些留待以后慢慢推进。
说到最后,九妹顺便给自己申请了一块作坊用地和一片种药材的地方,还预定了十套房子。
对于环境的改变,不仅从现有的硬件环境开始改变,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人的劣根性。
比如可以建立学堂、学院、医馆,改变现有居民的风气,这是文治。
这个可是挠到县令大人的痒痒处了,本县教学一直不是特别好。那个县学不死不活的在那儿吊着,看着眼疼,好多人宁愿去邻县学堂里做先生。
一下午,最累的是九妹。全靠比划,有时候着急了,忘了自己不能说话,张嘴发出的声音听的让人心痛。
人说破锣声你还能听清她说什么,九妹那声音根本听不出是什么。嚷嚷了几次,自己也就不再出声。
商讨到最后韩大力的嗓子都哑了,九妹也比划的胳膊酸的不行。
他要跟上九妹比划的速度,还要把九妹的想法完全无误的传递给沈先生和县令大人。
可以说既费脑子又耗体力。
九妹也没好到哪去,这段时间在韩家下午她都要睡一觉。这两天奔来跑去的也没能歇好,就有点抗不住,精神不济。
看着这样的九妹,韩大力心痛的不行,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带九妹回去休息。
“轻扬,那个轻扬,能不能?”县令笑的满脸花似的,看着九妹。
“不能“韩大力扎心的代九妹回答。
“能,能“县令急切的说道,这时候那里还看得出刚见面时那种世家公子的翩翩模样。
县令大人用手摸索着小巴,眼睛来回转着。原来治服人不全是用武力,还可以这样,以前真是没接触过。
真是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当初自己一腔抱负的出了京,来到这个可以说是鸟不拉屎的穷地方。
不顾别人的眼神,怀着满腔豪情壮志,想干出一番成就来。
却被现实啪啪的打脸了。
一个县里那有那么多大案要案,等着你扬名立万。整天都是些鸡零狗碎、婆婆妈妈的破事,可你又不能不管。
就这个崔庄子在自己手里来来回回的过了多少遍了,软的硬的都用上,结果就是没用。
还有那些远一点的村村落落,简直不敢想像。东一沟西一叉的住个一两户,你想做个人口登记,都找不着人。
听那些衙役们闲聊天的时候说,有的地方特别穷,穷到生下的孩子养不起直接溺死,简直骇人听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