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莞宁点点头,“还好。谢谢婶子过来看我。”
杨桂花可觉得她这样不太好,“吃着药没?要不咱去医院让大夫看看吧?”
顾莞宁道:“吃过药,是程营长给的。”
杨桂花回头看了眼程母,却见程母直勾勾盯着人顾知青的军大衣,她轻轻推一把程母,“秀芝,看啥呢?”
程母回神。别说,她儿子的衣服披在人家姑娘身上还怪顺眼的。
“没啥。”程母转头跟顾莞宁说:“上回的药该吃完了吧,回头我再让老三去弄点来。”
顾莞宁眼睛一亮,“谢谢程婶子。”
“这是你冯大娘。”杨桂花纠正道:“那天你落水,救你上来的就是冯大娘的儿子,她家老三程砚洲,在阳省当兵。”
“谢谢冯大娘,回头等我病好,我再上门去感谢程砚洲同志。”顾莞宁机灵地说道。
冯秀芝笑笑,忍不住又看一眼顾莞宁身上军大衣的蓝色补丁,“不用那么麻烦,你好好养病就成。”
杨桂花又安抚了几句,问道:“我听说你那天去河边前不知道水库要放水,是其他知青忘了转告?”
杏眸迅速攀上一层水雾,顾莞宁咬着嘴唇满面羞愧地低下头,“婶子,我不会水……”
这小可怜样,杨桂花和冯秀芝登时就心疼起来。
杨桂花连忙道:“那件事不怪你,你好好养病知道不?”
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杨桂花放下鸡蛋,带着几个姐妹离开了知青院。
回去路上只剩下杨桂花和冯秀芝的时候,杨桂花眉头一竖,发起火来,“什么忘了转告?我看就是故意的!”
冯秀芝忙问:“咋了?”
杨桂花来回转了几圈,心头的火直往外冒,“咱大队要办小学的事情你知道吧?”
冯秀芝:“知道啊。”她顿了顿,“你是说,有人和顾知青争队小的老师,这才……”
杨桂花重重点头,“对!长顺先前漏了句口风,让咱队里有学历的社员都准备着。顾知青是海市来的,高中毕业,档案上还是优秀毕业生,听说下乡前要被推荐去海市大学,但是顾知青坚持要来下乡。”
可以说她家老头子几乎就定下顾知青当村小的老师了。
“至于么?”冯秀芝震惊到瞠目结舌,“那他们就不怕闹出人命?”
那些知青平日里瞧着一个个都人模狗样,号称知识分子,没想到心这么脏。
“怎么不至于?”杨桂花一阵后怕,“要不是你家老三见义勇为,我看顾知青真要没了,到时候我家长顺也得吃挂落。”
死一个普通社员和死一个知青是不一样的。
冯秀芝回到家,看到程砚洲坐在院里鼓捣修凳子,她眼睛一瞪,心头涌出不好的预感,“你咋在家呐?”
“你不是应该在县城跟人姑娘相亲吗?”
程砚洲抬头,俊朗的眉眼淡淡,“她没看上我。”
冯秀芝捂着胸口险些背过气去,“就你那姑娘一问三不知,说话不是嗯就是哦的,谁能看上你?你就不能主动点,热情点,话多点?”
“你说说,你回来这趟都给你介绍多少姑娘了,一个也没成!你都二十五了还不结婚,你是不是要气死娘啊?!”
第3章
◎又冷又硬◎
知青院。
下工回来,赵红英看到桌上多了一包鸡蛋,问顾莞宁:“桂花婶子来过了?”
顾莞宁抱着搪瓷缸子暖手,热气氤氲着她病弱的眉眼,“程营长的娘冯大娘也来了,她说可以帮我再弄些药。”
“那感情好。”赵红英正发愁这个呢,“你喝完水赶紧躺下,尽快把身体养好。今天去送农具碰到了大队长,他说队小这月底就开始招生,老师也得提前找好。我看你身体弱,干不了地里的活计,不如去当老师轻快些。”
顾莞宁低垂着眼眸,睫毛一阵颤动,忽然就明白过来什么。她下意识地抿了口水,水有些凉但依旧有温度,温热的水顺着食道滑进胃里,却冷得莫名,让人一阵战栗。
她发烧了。
她是被人害的。
这阵子病得头昏脑涨,顾莞宁来不及思考很多东西,却在这一刻混沌的意识变得清醒无比。
她想:她得接受自己穿越的事实了。
脱离上辈子的身份,她现在只是北江省一个小小的知青。
**
那天见义勇为的程营长乐于助人,又弄来了几天的药,顾莞宁一顿不落地喝下去,病情很快好转。
起码不会再持续高热。
不管别人怎么说,她依旧每天一个鸡蛋打底,吃完了就托赵红英去队里买。这具身体很虚弱,生了那样一场大病十有八九伤了底子,她必须要好好补一补。
一场小雨后,天气渐渐转暖,顾莞宁终于能下地了。就是那件军大衣,像是长在了她身上,睡觉要盖,起床要穿。
顾莞宁在心里调侃,这衣服可真是她的保命恩人。从海市带来的棉被已经是原主大姨能弄来的最厚的了,可是在初春的北江省却挡不住寒意。
幸亏还有这件军大衣。
之后又歇了两天,顾莞宁才跟着知青们一同去上工。赵红英照顾她大病初愈,跟小组长商量后把她分去记工分。
生病这段时间赵红英不辞辛苦地照顾自己,柴瑞云也帮了她很多,顾莞宁琢磨着,要请她们两个吃顿饭感谢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