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一个来自马来西亚、一个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洲,又是濒危植物,极为罕见,除了花间集之外,似乎只有B市的国家植物园有。
看来如果有这方面的专家,也都在国家植物园。
叶晗在心里暗暗摇头。
国家植物园是华国第一个国家级植物园,收集各类植物品类高达1.7万种,有亚洲最大的植物标本馆,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便设立其中,内部科研大佬云集,随便一位的成果和奖项都能写满一张纸。
肯定不可能来花间集。
看来还是要想其他办法。
“园长,我们的第二项吉尼斯记录申请下来了。”王芸笑着道:“这次审核的时间较快,只用了10周。”
马来王猪笼草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捕虫笼,无论长度还是容积皆为品种之最。
去年食虫植物区开放时,它的最大一个捕虫笼便达到了40公分,捕虫笼容积约为3.3L,里面装有大量消化液,能够轻而易举地消化老鼠、青蛙类的小型动物。
后来经过两个月的培育,最大的捕虫笼长到了44公分,容积变为3.8L,超出原产地培育的笼高为41公分的世界吉尼斯记录。
估计报道之后,又会引起一番轰动。
不过,食虫植物在国内的圈子比较小众,国内引进的植物园也寥寥无几;远不及王莲分布广泛、培育历史悠久,影响力自然也比不上后者。
叶晗对此倒并不在意。
当初打造食虫植物区的时候,就是想让人们更好的认识和了解这些奇特的植物,而她现在已经做到了。
来花间集的游客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这些奇形怪状的食虫植物,每个人看到后都觉得十分新奇,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自从周边上线后,捕蝇草的发夹、茅膏菜挖耳勺、小蓝兔狸藻发绳,猪笼草保温杯和挂件等相关周边,在游客中大受欢迎,连带着这些植物的人气都跟着上涨。
二齿猪笼草和马来王猪笼草更是花间集的明星植物,热度不比其他S级植物差,挂件销量排在前列。
对于食虫植物爱好者们来说,花间集更是凭一己之力让原本冷寂的圈子热了起来。
圈子规模比去年扩大了两倍不止,论坛热帖不断,一派热闹景象。
严格来说,圈子已经不能算小众了。
消息一出,果然在业内引起了一番轰动。
其他植物园接到消息后震惊不已,简直对花间集刮目相看。
短短一年内获得两次吉尼斯世界记录,这是什么概念?!
我的老天,谁能相信这是一家私人植物园?
W市政府和省级部门联合颁发奖金,对花间集进行表彰,鉴于最近的热度,网上的讨论也很热切。
而最让圈子内以及各大研究所轰动的是,身为首都大学教授、博士导师、国家植物园主任的大佬叶华西,将带领团队前来花间集考察。
第89章 国家考察团(上)
叶华西在植物研究领域的名气很大。除担任重要职务之外, 还任IUCN物种保存委员会专家、华国植物学会分会理事、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秘书长等多项职称,发表过数篇国际知名学术论文,奖项无数。
近些年来,叶教授一直专注于食虫植物领域、尤其是濒危物种的研究, 是国内该领域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这次他带领国家级考察团来访, 尽快足够低调, 依然在W市造成了一番轰动。
W市研究院、植物园、园林中心、林业局等部门全都被惊动, 纷纷前来迎接。
对方的职位很高,在领域内地位超凡, 又是代表国家植物园前来考察,那种感觉就像中央的领导前来市级单位视察一样,虽然有些夸张,但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叶晗作为被考察植物园的园长,与众人站在一起时, 自然是备受瞩目的那一个。
几乎所有人都在偷偷地打量她,并为她的年轻所震惊。
能站在这里、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哪个不是三四十岁往上,叶晗与他们站在一起,颇有一种鹤立鸡群之感。
而她身材高挑、容貌清丽,本就引人注目, 再一听说她就是最近热度极高的花间集的园长,无不向她投去惊讶的目光。
眼前这个看起来只有20出头的女生,居然就是花间集的园长?!
这、这也年轻了吧??
花间集虽然开园不到一年,但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两次吉尼斯纪录的诞生、培育出罕见的双色万维莎, 使蟠桃古树枯木逢春、还有前两周刚被官媒点名的银丝贯顶牡丹……任何一项成果都足够让人惊叹。
没见过叶晗本人的科研人员, 脑海中想象的都是一位至少四五十岁、经验丰富魄力十足的中年人;乍一看到眼前气质出众的年轻女生, 不由得愣在当场, 根本无法将她与花间集园长的身份联系起来。
而这恰恰说明叶晗的出色。
所拿到的成就、旁人或许半辈子都无法企及。
于是在叶华西教授带领的考察团到来之前, 叶晗成了这里绝对的焦点。
“叶园长,您对蟠桃古树的救治工作实在出色,我们辖区的XX公园也有几棵枯败的古树亟需救治,有时间的话能否探讨一下。”
“叶园长,我们研究小组正在做双色万维莎的遗传因素研究,今年开放的时候能不能取一点样本?只要一点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