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晗想了想,像旅人蕉、鹤望兰、蒲葵、以及即将引入的大多数热带植物,株高约3-8米,虽然高大,但若是从整体空间来看,属于中层部分。
高层需要一些十米以上的乔木。
她准备从H省引入棕榈科植物,油棕、霸王棕、华盛顿棕、椰子树、槟榔等,均在15米以上。
除此之外,引入见血封喉,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树高可达25-40米。
望天树,又名擎天树,是我国最高的树、也是热带雨林标志性植物,树高可达60-80米。
它还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世界性濒危物种。
海南黄花梨,又名降香黄檀,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珍贵树种,被誉为‘木中黄金’,大树早在明清时期便已砍伐殆尽,如今只剩下小树。
……
叶晗看着自己一一列举的名字,不仅是为了搭建展览温室,也希望为这些珍稀树木的保护做出一份贡献。
中层、高层的树木规划得差不多了,一些品种可以等到温室建成后再陆续引入。
这次打造的时间应该会比较久。
植物种类比之前更加丰富,层次感分明,种类繁多,共同构造出复杂的雨林生态系统。
基于层高,叶晗准备在展览温室内建设二层观光区。
游客乘坐电梯去往二楼,于中间的木质栈道上穿行,站在数米高的层次上观看植物。
到时候会是一种截然不同的观感。
至于底层部分,蕨类植物必不可少,办公室的植物墙刚好可以用上。
还有之前采集的松叶蕨、水蕨、金毛狗蕨等其他野外植物,萌发后都可移栽过来,这里自动调节温度和湿度,会是非常适合它们的生长环境。
除此之外,叶晗还准备引入凤梨科植物。
它们的色彩多样,尤其是开出的花,一部分形状如同火炬,带有艳丽的色彩,能为热带雨林增色不少。
而且多为附生植物,常附生于乔木的树干、石块、岩壁等地方。
彩叶凤梨、积水凤梨……以及非常神奇的空气凤梨。
空气凤梨是地球上唯一生于空气的植物,不用土壤即可生长,并能绽放出鲜艳的花朵。
它的根已经退化,利用叶面上的绒毛鳞片吸收空气中的水气和养分,喷一喷水便能成活。②
到时候用玻璃瓶挂在空中、或者缠绕在树干上,一定会具有较好的观赏性。
叶晗记得自己见过一种叫做松萝的空气凤梨。
它的叶子远看好似老人的胡须,毛绒绒的灰白色,一丛丛的挂在树上,长长的在空中飘荡着,有点仙风道骨的感觉。
当时她便觉得很有趣,这次刚好可以引入。
叶晗在当初的三大景区的基础上,又仔细地规划了一番。
预计将引入超过500种、5000余棵植物。
虽然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无法确定,但整体的空间、层次、布景、设施基本有了眉目。
她打算用3-5天的时间继续细化,然后便开始打造花间集的第二个展览温室——热带雨林馆。
第115章 新展馆打造与植物移栽
热带雨林系统是地球上物种最多、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 气候终年温暖潮湿,雨水充沛,阳光充足。
中上层的乔木为了争夺阳光,拼命向上生长, 遮天蔽日, 丛林密布;而下层则阴暗潮湿, 苔藓爬满石块, 蕨类、水生植物密集,溪流纵横。
这里有几十米高的参天巨木, 有和树木一样高大的草本植物,有沿着树干缠绕攀爬的数十米的藤蔓,还有附生于岩石、树木汲取养分的各种各样的附生型植物……
这里的植物密集、繁茂、姿态多样,用尽所有方法让自己在这片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从而构建出多层次、生态复杂的热带雨林系统。
要打造这样一个展览温室, 并模拟原生态的环境,着实不易。
自从准备打造单独的热带雨林馆,叶晗便开始查找大量资料,时常在脑海中构想,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
如今大概的想法已经成型, 正在进行细节和布景方面的填充。
花间集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名气大增,叶晗也在这一过程中飞快成长。
知识面变广,见识到越来越多的植物和花卉, 对于各项景区的规划颇有想法, 打造出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特色景区。
几乎每个景区的打造都离不开她的规划。
而眼下, 叶晗于朦胧的月色下, 站在围起的空地旁, 准备打造新的展览温室。
W04链接了她的脑电波,将脑海中的想法逐渐呈现出来。
全玻璃的幕墙,主体钢结构的坚固框架在一步步建成。
内部两排高大的乔木参天而起,直达20多米的高空;下方的草本植物不甘遮挡,拼命伸展叶片,显得又宽又大;底部的石块被茂盛的蕨类植物遮盖,周围爬满了苔藓,将溪水映成浅绿,郁郁葱葱。
中心区域十几米的瀑布飞溅,落下的水流将巨大的榕树岛围起,构成展馆内无数纵横交错的溪流。
藤本植物的藤条缠绕着假山和树木,长长的藤条在空中晃动,仿佛将整个雨林连接在一起,密不可分。
花果区的植物结满了果实,好似能闻到一股浓郁的果香;附生在树木的兰花和凤梨科植物,在树干上开出艳丽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