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薛家在四大家族里,有滥竽充数的嫌疑。
反观林黛玉,祖上三世列侯,到林如海的父亲,也就是林黛玉的祖父时,皇帝又额外加恩,多袭了一世。
列侯是什么爵位?
秦时称为彻侯,乃二十等爵制之首,到了后世泛指诸侯,和紫薇舍人不在同一个层次。
林如海本人更是了不得,不像贾府那样躺在祖先的功劳薄上,有才有颜,一举考中探花。
换言之,林家既是钟鸣鼎食之家,也是书香门第之族,尊贵又清贵,贾家望尘莫及。
林如海的官职是兰台寺大夫,这官职属于杜撰,大约是都察院御史,品级不算太高。
但能当御史的,都是皇帝亲近信任的人。
更何况林如海后来还被点为巡盐御史。
封建时代,凡是与盐、铁有关的官员,那都是皇帝的亲信,通俗点说,叫简在帝心。
可以想象,这一趟历练回来,林如海又能升职加薪。
虽然林如海最终倒在了任上,可皇帝对他的提拔重用之意,是那么的明显。
退一步说,就算他倒下了,政治遗产犹在。
盐政很复杂,皇帝都轻易动不得,但他不可能不去想,林如海是病死的,还是被蛀虫害死的?
只要他想这个问题,定然恩泽遗孤林黛玉。
原著中皇帝没有表示,估计也和林如海的想法一样,黛玉在自己亲外祖家,能有什么事?
要给恩惠,也该在她婚后,将恩惠给到她的婆家,或者夫婿。
父权社会,姑娘家都不算一个独立的人,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因而,谁娶了黛玉,谁就能接收到皇帝的一份善意。
也只有王夫人这等无甚见识的内宅妇人,才不想娶林家之女进门。
贾母支持宝黛姻缘,既是为了外孙女林黛玉,也是为了亲孙子贾宝玉。
然而王夫人眼睛只盯着内宅那一亩三分地,完全意识不到贾母的苦心,还以为贾母想压制她。
黛玉一死,贾家彻底玩完。
从玄幻意义来说,这是天定的木石前盟被金玉良缘取代,该有此劫数。
从现实意义来说,则是压倒贾家的最后一根稻草。
皇帝未必是为黛玉报仇,只是没有了忍耐贾家的理由。
1167 守护林妹妹(10)
用完饭漱了口,林黛玉穿了大毛衣裳,嘱咐紫鹃和七杀也穿厚实点儿,带着她们前往梨香院。
这会子知道宝姐姐有可能是未来的表嫂,就更得来探病了。
到了地儿,丫环婆子们迎出来,薛姨妈也热情非常。
薛宝钗携了黛玉的手,亲亲热热的引到里间,坐在炕上叙话。
紫鹃规规矩矩的站到一旁,不时照顾黛玉所需,或递茶水,或递手炉。
七杀乐得清闲,眼观鼻鼻观心,模样十分老实。
但识海里,她和001聊得热火朝天。
关于红楼她有很多看法,不吐不快。
然而此时唯一能聊的人,不,都不能算人,只能算智障系统,唯有001。
不将就也没办法。
001:“这梨香院不怎么样嘛,看来贾政并不欢迎薛家。”
七杀:“梨香院从来就不是什么好地方。”
自打唐玄宗在梨园训练乐工,后世皇家、高门大户便很少以“梨”命名正经的宫殿或宅院。
唯恐被人联想。
大观园建好之后,薛宝钗进园,薛姨妈另迁到东北角一所幽静房舍居住,梨香院便做了十二女伶的驻地,真正名副其实。
可优伶一类,在古代属于下九流。
贾府将薛家住过的地方腾给优伶,对薛家纵有尊重,也不多。
更夸张的是,随着剧情的推进,女戏班被解散,梨香院空了出来,之后贾琏的小妾尤二姐身故,贾琏讨了梨香院停灵五日。
出殡之时,他还嫌从梨香院后门出去不够排场,专门在梨香院正墙开了道大门。
由此可见,梨香院在贾府主人心目中是个什么地位,优伶住得,小妾也能停灵。
曹公通过这种方式,隐晦地暗示着对薛家的不喜。
书中描述梨香院原是“当日荣公暮年养静之所”,表面看来,这是提升梨香院的格调,可实际上,一个“暮”字,道尽了薛家的前景。
而且那时候,梨香院未必就叫梨香院。
至于贾政,对薛家从来就没有喜欢过。
这是人之常情。
谁会喜欢一住几年,巴着自家不放的倒霉亲戚?
这亲戚若是省心倒也罢了,可薛蟠本就身负命案,后来又惹出多少事端?贾政喜欢他才怪。
将薛家支到离主院挺远的梨香院,也是防着他带坏贾家子弟。
这点倒是贾政多虑了。
贾家子弟还用人带坏?
薛蟠和贾家子弟的相遇,就好比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也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大哥别说二哥,两个差不多。
001又道:“贾宝玉昨天在梨香院,也是热闹得很。依本系统看,薛姨妈招待他比招待林妹妹用心得多。”
七杀:“那是自然,薛姨妈又不打算招林妹妹为婿。”
未来女婿和普通亲戚的待遇,那能一样吗?
001:“哈哈,促狭鬼!”
七杀:“就是吃相太急了点,不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