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贾母要和外孙女说心里话,就把丫头婆子们赶出来了,连鸳鸯也不许在场。
大丫环们在小茶房里烤火,小丫环们只能在长廊里避风。
七杀因是黛玉的心腹,虽不是一等大丫环,也得了大丫环的待遇。
鸳鸯、琥珀还给她倒了茶,上了几样茶点。
隔着几道门,大家都听不到贾母和黛玉说什么,但七杀听得清清楚楚。
看书的时候,她觉得贾母是贾府没规矩的源头,对她没啥好感。
外孙女来了,不给一个单独的院子,安置在什么碧纱橱里。
更过份的是,还让贾宝玉住在碧纱橱外的床上!
男女大防,她都不管不顾了吗?
但过来了才知道,黛玉进贾府的时候,才六岁,还是个小娃娃,贾母不放心,要亲自带在身边,也是人之常情。
碧纱橱也不是一个小小的橱柜,而是落地长窗似的东西,安装在内室中,起到隔断的作用。
每撞碧纱橱,由四至十二扇隔扇组成,其中两扇能开启,像门一样,其余的被固定住。
在开启的两扇隔扇外侧,还安有帘架,可以挂门帘。
裙板上有各种精细的雕刻,如花鸟草虫、人物故事、诗词歌赋等。
面积也很大,约有三、四十平米,因而黛玉的奶娘王嬷嬷和紫鹃,才能陪侍在碧纱橱内。
布置得也很奢华舒适,不是贾母心尖尖上的人,都没资格住。
黛玉来之前,宝玉就是住在碧纱橱里。
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贾母才答应让他住在碧纱橱外的床上。
外孙女一来,亲孙子就被赶出去,看着不像话,也是给外孙女树敌呢。
但这并不代表,贾母这么做就是对的。
她存着撮合宝黛的心,才故意忽略男女之别。却没想过,婚事若是不成,黛玉名声便有了瑕疵,该如何自处?
再加上另外的一些事,七杀就觉得贾母是个糊涂老太太。
可听她这些话,不算糊涂到家,尚有三、四分清醒。
还有原著中的黛玉,从来不劝宝玉猎取功名,除了不在乎权势之外,难道也是看出了其中的凶险之处?
很有可能!
1170 守护林妹妹(13)
不过,黛玉为何突然说起这个呢?
七杀有些好奇,就听贾母也道:“玉儿,可是你父亲来信说了什么?”
林如海时常派人送书信给女儿,贾母也不可能截下先看。
黛玉:“并未。”
顿了一下,道:“我只是听说宝玉哥哥每日念书辛苦,想着他不大适合出仕,才问一问外祖母。”
虽然对宝玉已经无意,可他还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至亲,关心也是应当的。
他若出事,外祖母必然伤心。
001眼里冒出星星,痴汉似的叫道:“爱了爱了,林妹妹真是人美心善,秀外慧中!”
七杀:“这还用你说?”
林黛玉如果说是听了学堂闹剧,贾母肯定恼怒有人跟她胡说八道,派人一查,七杀就遭殃了。
轻则调离黛玉身边,重责打一顿丢到庄子里。
但如果说是宝玉读书辛苦,贾母听了只会高兴,或当面称赞,或赐下物件。
无论贾母有什么举动,对心里有鬼的贾宝玉来说都是一种震慑。
因为他很明白自己并没有好好读书。
行为可能也会有所收敛,不至于闹出更大的丑闻。
001:“林妹妹真是用心良苦啊!”
七杀:“贾母诚心待她,她便也诚心待贾母。”
会站在贾母的角度,替她去思量。
贾宝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孙子,黛玉便盼着他好。
001:“但是,万一贾宝玉脸皮太厚,毫无触动,依然我行我素,林妹妹这一番苦心不就白费了吗?”
七杀:“白费就白费,尽人事,听天命呗!”
林黛玉总有一天会发现,贾宝玉“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并非璞玉,乃是顽石。
正说着,院外小丫环高声给琏二奶奶请安。
鸳鸯忙着去主屋禀报,琥珀则快步迎了出去。
七杀也跟着鸳鸯进主屋,乖巧地站到黛玉身旁。
黛玉看看她,忽然从桌上的什锦盒里抓了一把糖果塞到她手里,笑道:“去外面吃,这会儿不用你。”
不知为何,看着七儿这低眉敛目的样子,她就觉得心里很不舒服。
仿佛七儿本不该如此。
贾母多看了她几眼,也笑道:“你家姑娘体恤你,让你去玩呢,去罢!”
又让小丫环给她装了一小碗。
外孙女喜欢的丫头,她也愿意给几分脸面。
七杀端着装满糖果的碗,行礼退下。
黛玉真是个好姑娘。
贾母这里的糖果,不但式样精巧,味道也很好,尤其花生酥,她能吃一盘。
不愧是有开国之功的老牌贵族,吃食上绝不马虎。
贾母有一点很讲究,她从不在外人,也包括下人面前直呼黛玉的名字,要么是林姑娘,要么是你家姑娘。
她那么宠爱宝玉,又为他看准了黛玉,也没将黛玉的名字告诉他,才会有两人初见时问名字那一幕。
这并不是疏离,而是在这个时代,姑娘家的名字极为尊贵,等闲不能被外界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