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下暗叹,黛玉虽聪慧,到底年小,不明白她一番苦心。
外孙女和孙子住一处,自然不应该。
只是王氏百般不愿娶黛玉进门,她也不好强压着头,以免她走后黛玉受苦。
她想出来的法子,便是让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一块长大,如此,情谊必然深厚。
王氏想拆也拆不散。
宝玉拗起来,王氏根本拿他没办法。
又有她在一旁看着,能确保两个玉发乎情止乎礼,不越雷池一步。
可他们年岁渐长,也实在不适合再住一起。
无人说破也就罢了,含糊着过,一有人说,这事儿就必须打住。
若传出去,有碍宝玉和黛玉的名声。
好在棣华院也不远,她时常让黛玉过来,也能和宝玉相见,两人不致生疏。
说妥了搬家之事,黛玉又从袖袋里掏出一封信递给贾母。
“外祖母,这是父亲给你的信。”
贾母打开,里面没有信纸,只有一摞银票,面额皆是一万两。
还有几张掉到了地上,鸳鸯忙过来捡起,放回炕上。
心里很受震动。
她粗粗一看,这摞银票约有十张,也就是十万两!
随手就是这么多,林家该有多少钱?
都说薛家豪富,可据她看来,林家也不差。
林姑娘身上穿的,头上戴的,哪一样不是好东西?
七杀则想林如海也是个小心眼的,得知岳母没有保护好黛玉,便连信都懒得写了。
贾母惊道:“你父亲这是何意?!”
黛玉:“父亲说,这次不是我一个人,总不好全用外祖家的。这点子银钱,便当我们的吃穿用度。”
说到后来,声音哽咽了。
最后的时光,父亲教了她许多事。
两个无权无势的年轻姑娘,哪怕带着家财和下人,也难立于世。
因而她们必须住到贾府,寻求贾府的庇护。
天长日久的,难免被贾家人嫌弃,所以最好从一开始,就让贾家人知道,她们不是白住。
父亲还说,家产不重要,贾府若有事,她借出一百万两都使得,留够姐妹俩花销、嫁妆即可。
只是必须让贾府记她的人情。
她听了只觉父亲大方。
却不知道,林如海是想着若能用银子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情,便再好不过。
凡间的银钱,对仙子有什么用?
贾母很生气。
来外祖家住,还奉上银两,这将贾府置于何地?贾府连两个外孙女都管不起了?
传扬出去,贾府被人笑掉大牙!
林如海这是故意打她的脸!
可看着外孙女流泪的脸庞,又不能说她父亲的坏话,憋着一口气,道:“既然是你父亲的意思,我便先替你保管。”
七杀暗暗拉了拉黛玉的手,黛玉便擦着眼泪道:“外祖母,不用保管,晚间凤姐姐过来,你便让她入账罢。否则,我们住得不安心。”
父亲为她,真是处处考虑周全。
她若过不好这一生,便对不起父亲一片慈心。
贾母瞪一眼七杀,道:“都依你!”
又叫人取来七儿的卖身契,当面还给她。
这种事情本可以私下做,不必当着这么多人,可她感觉这小丫头有挑唆黛玉的嫌疑,便想提醒她不要忘记自己的本分。
叫她一声林二姑娘,还真把自己当成黛玉的亲妹妹不成?
然而七杀并没有感觉受到侮辱,还扯扯黛玉的衣袖,看向紫鹃。
黛玉会意,不好意思地道:“外祖母,我还想要紫鹃的。”
她毫不拐弯的直接索要,贾母反而高兴,让人很快取了来,交给黛玉。
又悄悄教导她,下人的卖身契,不可轻易归还,除非是她家人来赎买,或者这下人立下大功。
捏着卖身契,便如同捏着下人的命,要善加利用。
黛玉表示受教。
1181 守护林妹妹(24)
林黛玉也真的没将紫鹃的卖身契还给她。
但这并不是听了贾母的话,而是,单纯还卖身契,并没什么用,还需到官府销档。
若不销档,身份上紫鹃还是贾府的奴仆,能被贾府告为逃奴。
若去销档呢,贾府又会知道,到时候解释起来也麻烦。
黛玉承诺紫鹃,会找合适的机会,光明正大的让她成为平民。
紫鹃倒不在意,笑道:“姑娘这是厌了我,想赶我走么?”
黛玉:“谁想赶你走?真是好心当成驴肝肺!往外做个正头娘子,岂不比当奴仆强?”
七杀心想这时代的平民,过得还真不如豪门的奴仆。
说是有人身自由,可日日忙着生计,又哪有钱有闲去逍遥自在?
时运不济的,连温饱也混不上。
刘姥姥一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紫鹃:“姑娘,莫再提这话,打死我也不出去。哪日你出了阁,我便给你做个管事娘子。这一辈子,我就跟着你了。”
她无亲无故的,出去也难活。
林姑娘这样的主子,不是谁都能遇上,她得惜福。
黛玉又是感动,又是脸红,“什么出阁,什么管事娘子?羞也不羞!”
七杀:“我也一辈子跟着姐姐,哪儿也不去!”
黛玉笑中含泪,“好,好,咱们永世不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