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王及其部属瞠目结舌,口不能言。
因而当苗修提出要借些将领,云岭王点了点头。
苗修又说自己绝不仗势欺人,不会逼着云岭军现在就投诚,但若他能拿下雍州,便要认他为主,云岭王又点了点头。
这才是真相。
苗修所言,美化了自己无数倍,无耻啊无耻!
七杀也觉得这弟子有点无耻,但帝王无耻太正常了。
他初次出马就能有这种成绩,还算不错。
虽然过程中借用了她的力量,也没太出格。
云岭王绝非贪生怕死之辈,答应他的条件并不全是因为恐惧。
夸奖了几句,道:“去金銮殿吧,为师猜测有人在等你。”
此金銮殿,便是原来的县衙大堂。
苗修:“谁?”
一夜没睡,他现在只想好好睡一觉。
七杀:“不必多问,去了就知道。”
要问了,那可就说来话长,她懒得说。
苗修一头雾水,命方勇前头引路,摆驾金銮殿。
一进去,便有许多人跪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苗修呆住。
如果他没看错的话,其中还有他的座师和同门师兄弟。
可他们不是在京城吗?
什么时候来的?
又为何这么快就投诚?
001:“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嘿嘿,便宜你小子了!”
苗修要是能听到,会告诉它,朕惊喜万分,意外万分,乐得有点遭不住。
1446 逃荒一家人(60)
一夜之间,大钟朝的文武班子意外凑齐。
至于苗同初和几个儿子是如何劝服当初的老同僚们,不必多言。
一边是昏君无道,一边是神助大钟。
该怎么选,大家心里都有数。
接下来的造反工作要怎么开展,不用七杀指手画脚,多的是专业人才。
她只需安安稳稳呆在永阳,就是大钟的定海神针。
原阁老高灏,也就是高慕刚的三叔祖,被亲眼看着长大的昏君伤透了心。
待伤势稍好,含恨写了篇雄文,《讨石烁檄兼告天下书》。
石烁,就是昏君的姓名。
文章用词犀利,文采斐然,历数昏君十八罪状,盛赞天佑大钟,号召百姓弃暗投明,另择仁主。
高灏在士林间声名极盛,文一出,便被四处传扬,天下皆知。
这其中苗修也用了点手段,他在搞宣传上是把好手。
001叹道:“这就是铁粉回踩的后果。”
七杀:“自作自受。”
001:“高灏这篇文章,抵得十万大军!”
七杀:“不止。”
确实不止十万,而且能起到的作用,远胜粗暴的武力摧毁。
因为它给大钟带来了一样很重要的事物,民心。
换言之,此文如同射向昏君的利箭,掀起了推翻大思的浪潮。
各地反王纷纷响应,无论他们是真心还是假意,都造成了浩大的声势,仿佛大思马上要完蛋。
七杀通过神识看到,昏君急得吃不下睡不着,连李贵妃都无心宠幸了,逼着大臣们想办法。
但此时还留在朝中的大臣,基本都是些没用的东西。
吃喝玩乐、阿谀奉承有一套,干实事却全都抓瞎。
昏君再怎么发怒,他们也拿不出什么计策,又怕被砍头,悄悄跑了一批。
气得昏君打杀了几个素日喜欢的小太监。
大思日薄西山,大钟却日益兴盛。
每一天,都有文人慕名来投。
而随着永阳的降雨,附近几个县的百姓、流民也仿如看到了生路,呼朋唤友,蜂拥而至。
永阳热闹得不像个小县城,人挤人人挨人,苗修不得不扩建了几十里,暂定为大钟都城。
趁着人多,已被封为平乱大将军的罗征立大钟旗号招兵买马,不到一个月,就招了六万人。
葛平林则统率旧部,以及被打败的东贤军残部。
两支队伍加在一起,约有八万,对外也能号称十万大军了。
苗修的意思是再大胆一点,十万不好听,五十万才配得上新朝的吞天气魄。
反正又没有人会一个一个数,何必那么较真呢?
001嘲笑道:“他这都不叫兵里渗了点水分,叫水分里渗了点兵。”
七杀护短,“你懂不懂什么叫号称?本来说的就不是实数,历朝历代都那样。”
001:“可他这也太离谱了!翻两、三倍还行,他足足翻了五倍!”
七杀:“呵呵,不要在意那些细节,看效果。”
效果好得出乎她的预料。
凭着这莫须有的五十万大军,雍州各县闻风而降。
不能怪他们懦弱,在这个有两万兵就能称王的时代,五十万这个数字压迫感太强了。
而且大家惯性思维,都觉得夸大兵力有一个范围,苗修哪怕没有五十万兵丁,至少也有三十万。
照样打不过,还不如早点归顺。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昏君大失民心,朝廷似乎要完,大家不想跟着它一起沉没。
圣人都说了,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偶有不降的,罗征、葛平林率领所有将士打过去,也就降了。
001抚额,“这还真是一个敢说,一个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