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底薪的基础上,三个组都是按件提成,做得好、做得快,或者想出新款式的还有奖金。
所有人都无异议。
村里杨会计帮着算好,一笔一笔发了下去,各家各户喜笑颜开。
以砍竹组组长耿新华家为例,耿新华拿到了四块钱,他的两个兄弟也在砍竹组,各自拿到两块三,老娘在编织组,拿到了三块,老爹在劈竹组,拿到了两块。
加在一起就是十三块六。
不要小看这十三块六,能买很多东西。况且还是在不耽搁农活的情况下挣的,怎不叫人欢喜?
其他人家可能没挣到这么多,但也是笔意外收入,都开心得很。
他们越开心,李玉兰家越显得落寞,总觉得别人嘲笑他家。
其实大家根本没空,都找李大刚打探下一批订单有多少。
李大刚让他们少打听,听从指挥就行。
心里发愁,跟七杀商议道:“要不,像你们以前一样,悄悄去集市上卖?”
七杀:“供销社里有了,咱们还去集市,想跟供销社打擂台吗?”
李大刚:“......不是!那你说怎么办?”
七杀:“你忘了?三月份咱们要参加展览会,肯定能在展览会上拿到订单!”
她对自己的手艺有信心。
001抖着长长的披风,语带沧桑,“所以,宿主已经不是从前的宿主,而是七.手艺人.杀!”
七杀当它抽风。
李大刚还是很低沉,“我觉得常主任说得对,这东西好看是好看,但有多少人愿意买呢?”
七杀:“李大刚同志,你是队长,是厂长,不能带头丧失信念啊!”
李大刚同志深刻地检讨了自己,可还是觉得加工厂前途渺茫,参展完后,不知何去何从。
这天正惆怅着,常主任忽然来了,还带着个人,介绍说是市供销社的采购科长,要跟李家洼订一千块的竹制品。
李大刚一扫忧愁,笑得见牙不见眼。
他就说嘛,总会有人识货!
912 年代文里的炮灰大嫂(38)
事情是这样的。
常主任很喜欢那套小宅院,自己出钱买了。他老婆看到,非要让他再买几套送给自己的父亲。
老婆发了话,他不敢不从,挑了两套素雅大方的小宅院,以及四套十二生肖,周末跟老婆一起送到市里岳父家。
他能当上县城供销社的主任,自然不是无名之辈,人脉很强,岳父老杜是市供销社的退休老干部。
那个周末,恰好市供销社王副主任找老杜下象棋,看到小宅院,惊为天人,不,惊为天物。
立刻让他帮着买几套,价格都没问。
得知这是一个小山村加工厂里做出来的,没怎么考虑就决定订货。
常主任大喜,替李家洼感谢市供销社的扶持。
王副主任笑道:“小常啊,这可不仅仅是扶持李家洼。你眼光不错,这些竹制品不同凡响,极具美感!”
上面一再指示,让供销社在保证群众日常生活的前提下,发掘、采购一些特色产品,向国际展示传统文化。
什么是特色?这些竹制品就是特色!
还承载着几千年的文化理念。
早在先秦时期,生肖系统就存在了!要论传统,鲜有比这个更早的。
两套小宅院,也很有华国的建筑特点,飞檐翘角,布局疏朗。
他可以断言,想出这种款式的人,必定有着极高的文化素养。
听常主任说只是一个读到小学四年级的农妇,默了半天。
老杜笑道:“农妇怎么了,看不起劳动人民?老领导都说了,劳动人民是最有智慧的!”
王副主任竖起大拇指,“真知灼见!”
跟李大刚交流时,常主任自然不会说得那么细,只说了大致的过程。
李大刚感激得想叫他一声叔,“常主任,常叔,太感谢您了!您是我们李家洼的贵人啊!”
常主任的笑容逐渐僵硬。
他还不到四十,只是头秃了点,李大刚这声叔是怎么叫出来的?!
李大刚的孩子叫他叔还差不多!
合同签订,李大刚迫不及待跟村民们分享好消息,村里一阵欢腾。
李贵田气得饭都吃不下,借故骂了几次李玉兰。
李玉兰先还忍耐,后来也不忍了,哭闹不止,李家整日鸡飞狗跳,邻居们烦不胜烦。
村民们私下里都说,周立秋运气真好,早早脱离了这一家。
一天中午,七杀在屋外洗衣服,知青们也下工回来吃午饭。
顾云华忽然走到七杀面前,道:“立秋姐,我想给你提点意见。”
七杀:“什么意见?”
顾云华:“咱们的竹制品,得取好的名字。直接就叫小房子、小亭子、小花篮什么的,太随意了。”
就像一位美若天仙的绝世佳人,名字却叫翠花。
七杀一怔,难怪她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原来是忘记这个了。
不过,就算她想起来也没用,现在她是农妇人设,起不出什么好听的名字。
001:“呵呵,宿主大人,承认吧,你就是个取名废,哪怕不是农妇人设,你也取不出好名儿。”
七杀:“这么飘?”
001感受到了杀气,立马封住嘴。
七杀:“顾云华同志,你觉得应该取什么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