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出锅了!”阿俏果断开口。
小凡就去将那只卧足碗捧了过来,双手托着,阿俏持锅,将锅里的菜品盛出,搁在这只卧足碗里。
这只卧足碗本身太美了。
阿俏一面往碗里撒上切成细丁的配菜,一面忍不住想要走神。只见这卧足碗大小正合适,碗内幽深的青花釉色江海纹朴素简约,却将碗内的金汤衬托得十分光鲜,金汤中浸着的一支支辽参若隐若现,仿佛海中蛟龙在起起伏是一款寓意与形态都与菜式非常相称的盛器。
这真是舅父舅母送来的?
阿俏忍不住疑惑,可若是舅父舅母送来的,为什么她以前在外祖家没有见过这一件?
“三小姐,可以走菜了么?”高升荣提醒阿俏。
阿俏“唔”了一声,伸手去取了干净的棉布,将那只卧足大碗碗沿溅上的汤汁一点点擦干净。这只卧足碗的釉面非常厚实,古意盎然,让她摸在手上,渐渐地觉出安心。
阮家人随之伴着阿俏,一起将三道大菜并面点之类送到“小蓬莱”的雅间里去。
曾华池正坐在雅间里洋洋得意。他已经将每道热菜都尝过,得出结论,眼前的菜式,不及“醉仙居”多矣,待会儿真该让“醉仙居”的主厨去和阮家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丫头切磋切磋。
赵立人在旁边翻着白眼儿,颇想提醒这位曾会长,他们这是“审核”,只讨论通过还是不通过。在各家之间比较,捧高踩低,实在不是他们的职责。
阿俏双手稳稳地,将三道主菜捧至席间,深吸一口气,将菜名一一报了出来。她板着一张脸,面无表情地望着曾华池。她知道此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是一定一定会继续无理指摘,贬低她今日所做的一切。
她自然也不是什么好捏的软柿子。若是曾华池一味刁难,她自然也还有后手。
可谁曾想曾华池望着席间那一道“金汤炖辽参”,突然身体一颤,往前一探,接着颤声问:“这……这叫什么名儿来着?”
曾华池竟然站起身,伸出双手,似乎想要将整个这道菜连碗都抱到自己面前,仔细看个究竟。
“金汤炖辽参!”阿俏莫名其妙,又重复了一遍。
曾华池大摇其头,战战兢兢地指着面前的菜式,颤声说:“这只……这只卧足碗……”
第118章
曾华池望着那只卧足碗发呆,旁边赵立人就说:“这不是我‘小蓬莱’的器皿,是……阮家带来的吧!”
阮正源轻轻咳嗽一声,对阿俏说:“命人去取汤盅,将这道‘金汤炖辽参’给诸位分了,再去将这具卧足碗清洗干净,送到此间来。”老爷子眼神厉害,已经看出了这只碗上的门道。
只是他也不能确定:这真是阮家的东西么?
阿俏“唉”了一声应下,可是她却不着急,慢条斯理地将这只卧足碗顿在雅间门口的条桌上,然后出去,过了好一会儿,才取了供席上众人使用的汤盅进来,慢条斯理地一勺一勺将辽参分至汤盅里。
曾华池早已急不可耐,偏生阿俏这小丫头他催不得也骂不得,只能眼睁睁看着阿俏捧着那只卧足碗出去。
“曾会长,这三道大菜,您觉得如何?”阮正源老爷子面带微笑,慢悠悠地开了口。
“还不错,还不错!”曾华池食不知味,随口便说。
阿俏却拖拖拉拉,待到席上的人将所有的菜式点心都用过,这才捧着那只卧足碗回来,立在祖父身边,将那只卧足碗递给祖父。这只碗她早已亲手洗净,此刻正用一块厚毡托着碗底,免其再沾油渍。
阮老爷子捧着这只卧足碗,微笑着先赞了一句好,悠悠地道:“苏麻离青啊!”
苏麻离青是元明青花所用的青料,烧出来的青花色泽艳丽、表面亮泽。那时的青花传到这个时候,早已身价不菲。更何况,这只卧足碗做工精美,本身就非凡品。
“老爷子,您能叫得出这只碗的名号么?”赵立人对此颇感兴趣。
“若是老朽的眼力不错,这只卧足碗,该是明宣德年间烧制的,江山海水纹青花卧足碗。”阮老爷子说完,这才将那只碗翻过来,辨清了款识,晓得自己说对了,满意地点了点头。
“明宣德江山海水纹青花卧足碗……”曾华池将这个名字默念一遍,到底还是不死心,腆着脸,将其从阮老爷子手中讨要过来,翻过碗身,亲自辨认过,终于确认,这就是他上回在“知古斋”见到的那对明青花珍品,其中之一。
要死了!曾华池心想,他怎么就能忘了,姜曼容提醒过的,眼前这个年俏丽的小姑娘,和那个人关系匪浅。
曾华池咬了咬牙,心里也气:他原本也是记着这茬儿的,然而阮家“执照”的事儿,爆出来已经有半个月,省城里赌审核结果的档口都开了两三处,沈谦那小子不可能不知道。可是他曾华池试探多日,沈谦那边一点儿动静都没有,足见他对这事儿全无半点关心,可临到头来,却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儿,耍了这么一出。
“老爷子,明宣德年的青花,件件珍品,这样规格和品相的,更是珍品中的珍品。”“小蓬莱”的老板赵立人表示叹服,“阮家竟然用这样的珍器宴客,实在叫人叹服。敢问这只卧足碗,是从何处得来的?”
阮正源扭脸望着阿俏。
阿俏朗声应道:“我家的帮佣已经仔细查问过一圈了。这件卧足碗是今天早上有人送到我家,正值我家正在打包各色厨具与盛器送到‘小蓬莱’这里,便混在我家的东西之内,一起带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