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音说起这些,不由的想到苏梁浅在和她说话时的姿态,从容淡定,不卑不亢的,甚至有一些倨傲,就好像她才是高高在上掌控全局的那个人,让王晓音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和你说过多少遍了,不许说这样的话!”
王母的声音很重,不无失望,王晓音不服气,“我又不会在皇上的面前提!”
王母曾千叮咛万瞩目,不许王晓音在皇帝面前提起荆国公府,更不能流露出对荆国公府的半点不满。
“在皇宫时时处处忍着就算了,难道在家里,我都不能说自己想说的吗?那您当初撇下脸求皇上让我每年年前回来做什么,凭白让孙语晗那个贱人分了我的权!”
吴语晗,当今贵妃,四皇子的生母,王晓燕的眼中钉肉中刺。
因为每年在除夕前回府,后宫的不少事情,就只得交到吴语晗手上,每每想到这些,王晓音心头都会大恨,但每每她回府受王母一番提点,再回到皇宫,都会得到皇帝的夸赞。
王母叹息了声,手扶着桌,颇有些无力,在椅子坐下,面色凝重。
王晓音并不理会王母的心情,“我就说沈清不是个好东西,您和弟弟偏都不信,说她这好哪儿好,幸好她早死了,不然的话,我早晚被她害死。苏梁浅还算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高攀不上太子,保证会在一年内退了这门婚事。”
接下来,王晓音又将晚点退这门婚事的好处与王母一道说了。
颓丧的王母,眼睛微亮,“这是她说的吧?”
“嗯。”王晓音不情愿的嗯了声。
王母沉默了片刻,“这门婚事,是不能退。”
王母没问王晓音苏梁浅手上的把柄是什么,直接下了结论。
“母亲也这样觉得?”
王母看王晓音那样,就知道她理解岔了自己的意思,正色道:“如果沈家那丫头像你说的那样,那没人比她更适合太子妃这个位置。”
“您说什么?她做太子妃,不可能!我不同意!”
“你需要的不是对你对太子言听计从的太子妃,而是能管住太子,约束他行为,帮助他走上正道的女人,保他太子之位长久,苏梁浅有勇有谋,还能揣度人心,没人比她更合适。还有荆国公府,他是不如往昔,但荆国公府还是荆国公府,而且我听说沈卓白在军中屡立战功,沈家崛起”
王晓音激烈拒绝,“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同意!”
她受太后的气就算了,想想还要在儿媳妇面前低声下气的,看她的脸色,王晓音就觉得不能接受。
母女两争论了起来。
“祖母和姑姑在争论什么?”
第三十二章 :做的很好
“祖母和姑姑在争论什么?”
王母王晓音争论的正是激烈,忽被人打断。
来人一身富贵装扮,眉目风流,生的是俊朗不凡,阔步流星,纨绔天成,正是王承辉。
“你来做什么?”王母皱眉。
王承辉进了屋,给自己倒了杯水,“大白天的,怡翠楼的姑娘不得休息啊,而且姑姑难得回来,我当然得在家陪你说话解闷了。”
怡翠楼,京中最出名的花楼,王承辉是常客,也因多次为姑娘一掷千金很是有名。
王承辉虽纨绔,嘴巴却甜,尤其是哄女人方面,他又是长荣侯府唯一的嫡子,王晓音对他还是很疼爱的,但也恼他不务正业,不能成为太子的左膀右臂。
王承辉将水喝完,对自己的目的直言不讳,“我听说,苏府的夫人带了两小姐来我们府上拜访,苏克明的女儿,长得肯定都不差,尤其他现夫人生的那个,外面传的和仙女似的,人呢?”
他四下张望,王晓音忽然想到什么,看着王母道:“母亲,承辉是您的嫡长孙,又是您一手带大的,将来是要继承长荣侯府的,他这个样子,您得负责。他也老大不小了,同样需要人管束,走上正道,您不也念叨着想抱曾孙,既然您那么欣赏苏梁浅,不如就让她做您的孙媳妇吧,反正我是绝对不会同意她嫁给太子,做我的儿媳妇的!”
王晓音不想再和王母继续吵下去,再次表明态度后,扬身离开。
王晓音离开,屋子里就只剩下王老夫人和王承辉二人,王承辉看向王母,用眼神询问刚刚发生的事情。
王母没了怒其不争的气,将王晓音对她说的,告诉了王承辉,“那孩子我看过了,举止端庄,不卑不亢的,一点也不逊色于在京城长大的世家小姐,看着和只小白兔似的,没想到胆子却那么大,我许久未见皇后这般气怒却又无可奈何的样子了。”
王母的脸上染了笑意,丝毫没有责怪苏梁浅的意思。
“祖母不担心她会对皇后不利?”
若有外人在场,必定会为他们祖孙两这样的和谐惊掉下巴,更惊诧王母居然将这样机密重要的事情,告诉一个在女人面前嘴巴把不住门的纨绔。
“左右她暂时是不会拿出来的,还能让你姑姑有所收敛,是个有勇有谋的聪慧丫头,将来必能成大事。太子若娶了她,我还愿为他一搏!”
“很少见祖母这样夸人,您很欣赏她。”
王承辉这样说的时候,忽然想到前段时间飙风寨的事情,他迟疑了片刻,还是如实告诉了王母,气的王母大骂,“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后,眼皮子还是如此浅薄,我是怎么告诫你的,不要掺和进她的那些事情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