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家老爷子的帮衬下,爷俩勉强活了下来,简家小子的身体像他爹,也不是很好,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传闻,这孩子活不过十八岁。
几年前,简家去参军的简永志突然出现在周家沟,看到家破人亡的场面有些难以接受,但他很快就振作起来了。
原来他参军那些年在外又结婚了,还有了两个儿子,对于这个十一二岁的陌生的孙子没有太多的感情,可能是看到儿子建功立业功成名就了。
简家老爷子松了一口气没过多久也去了。简永志给老爷子办完丧礼就带着孙子离开了周家沟。
可惜没多久,简阳拖着病体又回到了这里,周家老爷子算是比较亲近的人,问了才知道,简永志的妻子对于多出来的孙子并没有多喜欢,还有个年龄相同的小叔叔多次挑衅,甚至在冬天伙同小伙伴把简阳推到了河里。
被救出来的简阳却烧成了肺炎,在医院里面住了七天院。简永志的妻子却对简永志说,孩子淘气非要到刚结冰的河面上玩,谁知道冰不结实就掉进了河里。
也不知道简永志相信了没有,等简阳出院后,他就派人把简阳送回了周家沟,还给周队长一些钱,让他多照顾这孩子一点。
听完简阳家的事,她不由的升起一丝同病相怜的感觉,有些同情体弱多病的少年,她虽然是倒霉了一点,但是从小就身体倍棒,连生病的次数都很少,连被雨淋都没有生过病。“大娘,那他家住的那些老人都是干什么的?”
周大娘很小声的说道:“那些都是上面放下来的知识分子,现在是冬天,那边的牛棚没法住,简家小子就跟你大爷商量,先住到他家去,等冬天过去了再说,都是些知识分子!”
她叹了一口气,庄户人家最是尊重有学问的人,看到刚来时那些老人身上的伤,“这世道啊!就是不……”让好人活下去!
周妍连忙上前捂住周大娘的嘴,现在有些话是不能随便说出口的,谁知道什么时候有人路过,万一被人举报了,这是多大的罪名!“大娘,现在的生活多好啊!您说是吧!”
“我先回去了!”周大娘知道她今天话说的有点多,幸亏燕子制止了她,她也明白这世道不让人随便说话。
周妍目送周大娘匆匆离开,她才回到屋子里面,看到烧的正旺的炉子,她不自觉的笑了。
从周老三帮她挑满的水缸中舀出水把瓷罐洗干净,先烧上一罐水。一天都没有地方做饭,表面上只吃了小半个周大娘拿来的玉米饼,这时候的玉米饼是玉米面和豆面做的二合面饼子,不算太硬还带着一丝丝的甜味,一个饼子足有成年男人巴掌大,半个足以填饱她的小鸟胃了,
是的,周妍发现她现在胃口特别小,小半个饼子把她撑的够呛,可在周大娘关切的眼神下,她不得不继续吃,只能把自己撑到了。
她回到房间里面把炕上收拾了一下,今早上她起来后,就把昨晚从杂货店里面拿出来的苯板之类的东西都收了回去,外面只留下从老家带来的被褥。
刚才周大娘跟她一直坐在炕沿边上,因为炕里面的黄泥还是没有干透,看来今晚还是得用苯板铺着才行。
简单收拾了一下,她看了一下已经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她不饿,但是干了一天活的两个大老爷们肯定是饿了。
她从房间中拿出一把挂面,打算等烧开水以后煮上,“周大哥,三哥,我这里有挂面,但是没有别的调料,只有盐,一会儿咱们煮点将就吃吧!”
周老三看着雪白的挂面,只有盐的话可惜了这么好的东西了,人家小姑娘能把这么好的东西拿出来给他们吃,他们要是再挑三拣四的就有些不识好歹了。
经过这一天多的相处周老三觉得这小姑娘是个好孩子,就是手太散,今天他们干点活又是烟,又是挂面的。
看来今晚上他得回去跟他娘说一声,让他娘劝一下这孩子。小姑娘太小有些观念还是要树立一下的。
周老大的想法和弟弟差不多,他只是觉得小姑娘挺敞亮的,从去年起他们周家沟的日子就很好过了,不说吃的多好,填饱肚子是没有问题的。
周家沟没有水田,他们这里不种麦子,每年种的粮食就是高粱,玉米和大豆,每年分到手的粮食也就是这些,不像是前几年,他记得还有‘够不够三百六’的说法。
就是指不管够不够吃,每个壮劳力就是三百六十斤玉米棒,一百斤玉米棒去掉棒骨在磨成面能有能剩下七十斤就不错了,他们都是把榆树皮拔掉磨成面和玉米面做成黑面饼子吃。
经历过苦日子,他们都很珍惜现在能填饱肚子的生活,对粮食更是珍惜。
看到周老大做好一扇窗户框后,两人去安装卧室帮她安装时,她用棉袄袖子垫着把瓷罐里面的水倒进一边的瓷盆中。
悄悄的从杂货店中取出成桶的豆油在瓷罐中倒了一点,等油热了再把水添进去,油香味立马冒了出来,传到卧室里面,勾着有些饿的两人肚子咕噜噜的直叫。
两人相视一眼,这小姑娘手里有东西,这油香味证明她放了不少油!一点都不吝啬。
说周妍是年龄小是真的,她前世从没缺少过吃穿,做菜也是正常放油,穿越过后她带着杂货店里面的东西让她有底气,压根就没考虑过这些。
不知道现在的家庭做十次饭都用不了这些油,更不知道有些人家炒菜用油了后不刷锅,下次炒菜就不用放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