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母摸了摸薛明珠头上的小揪揪,“我家小明珠说的对。这些娘自会安排的,不用你的金瓜子……”
第一个新年呢……
不管怎么说,她家都是这一批流人中混得最好的一个,送些年礼就送上一些吧,好歹让他们把第一个新年过下去。
至于人家能不能领她这个情,薛母也不在乎。
她只做她觉得对的事情!
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薛母的性格是那种风风火火的类型,想到了就去做。
第二天便又让薛成林赶着马车,带上薛明珠去内城买粮食布匹去了。
第三天便带着薛成林和薛明珠挨家挨户的送年礼去了。
薛母知道流人们的生活状况,因此,那些八色礼盒、绸缎彩锦之类的,薛母一概没买,她买的都是非常实用的。
布是结实耐用的湛江布,每家半匹。
二和面、棒子面每家三斤,大米、白面各一斤。
白菜两颗、肉半斤。
过年了,总得包上一顿饺子不是?
这些流人之中,过得还不错的是城门将孙家。
薛母带着薛成林和薛明珠送年礼时,看见孙家人女的正在贴窗花,男的则在扫雪,不大的院落,却收拾得格外整齐干净。
孙家女人用衣摆擦着衣,热情的想让薛母进屋聊天。
薛母摆摆手,指了指身后的马车,道:“还要给其它人家送年礼呢……这份儿是给您家的……”
对于自强不息的孙家人,薛母很看重,语气也很客气。
人只有活着,才有未来。
说不定哪一天,人家就回了京城,而她们薛家还在宁安呆着呢。
“薛夫人,您可真是个大善人啊……”
孙家女人看着这些年礼,说心里不感动,那是骗人的。
这些东西正经是她们家急需的东西。
他们家人多,吃的也多。
府衙领的救济也就是勉强够吃而已,连吃饱都难。她们也在犯愁过节时吃什么?总不能在宁安的第一个春节就凄凄凉凉的啃窝头吧?!
“孙夫人,您客气了。您家人多、地也多、男人又能干。只要挨过了这个冬天,明年春暖花开时,这日子肯定是能过起来的……”,薛母笑眯眯的道。
因为孙家人人品不错,薛母难得有兴致的与她家多聊了两句。
送完了孙家,薛母又去了唐家。
唐家的老太太确实不太好了。
从薛家借到钱后,唐太常就去请了保仁堂的大夫来家里看诊,请了几个都摇摇头,表示无能为力了,让给老人家做点好吃的,也就是这两天的事儿了。
老人家就想吃口饺子,唐太常正要出门去饭馆买份儿饺子呢。
薛母叹着气将年礼递唐太常,道:“这里有白面、菜还有肉……总要自己学着点……”,否则,有多少钱都不够花啊……
说完后,便转身离开了。
只留下唐太常对着这堆东西若有所思。
他知道薛夫人的意思,是让他自己学着做饭、学着生活。
夫人去了、若是老母亲也去了,他家便一个女眷也没有了。
她娘总说君子远庖厨,可是,他家已经一个女眷都没有了,也不能总买着吃吧?那点儿救济哪里够用?
良久之后,唐太常拎着这些东西转回了屋,去了厨房。
薛母又走了几家后,最后,去的云家。
不是薛母故意最后一个来云家,实在是因为云家住在街的尽头,谢家第一,云家倒数第二。
谢孤舟家的年礼,薛母早就备好了。
自然是与这些流人不同的。
谢孤舟可是她家老爷的弟子!
天地君亲师,这关系自然非比寻常。
做为师母,薛母怎么可能少准备了?
早早就备好了,只待过几天,宁安将军的私塾放了假,便让李山抽空拿回去,顺便告诉谢孤舟今年春节在薛家过,他若是不来,自己这个师母可是要生气的!
薛明珠跳下马车,看向了谢孤舟家。
谢孤舟家的院子栅栏早已经被李山换上了厚实的木板,李山甚至还买了一条黄色的小土狗拴在院子里。
小狗的名字还是薛明珠给起的,就叫小黄。
小黄听见了薛明珠的声音,正兴奋的摇着尾巴冲着薛明珠叫唤。
“小黄……”
薛明珠也想和小黄玩的。
可是,谢孤舟此时应该在宁安将军府上骑射课,谢家的大门是锁着的,因此,她也只能和小黄隔墙相望了。
云家人听见动静,很快就有人出来了。
出来的正是云母和云若薇。
云家的日子过得还错不错。
主要是云家人将带的银钱都贿赂给了押解的差役,这一路上没有受太大的搓磨,来到宁安后,又有府衙的救济,云家女人擅操持,尤其擅刺绣,听说绣出来的花样颇受宁安夫人小姐的喜欢,也愣是把这小日子给撑起来了。
云家的日子比孙家过得还要好。
走出来的云母和云若薇都是一身的新衣。
尤其是云若薇打扮得那个漂亮。
绯色掐腰缎面甲袄配着一条月白素色长裙,梳着少女的百花分肖髻,远远走来,袅袅婷婷,任谁都叫赞一声好一位婉约秀雅的美人儿。
薛母看了看自家的……正在扒谢家大门与谢家那只小黄狗‘交流感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