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挥挥手,“不说这些,赈灾这事你还知道些什么?”
“曾贤的事您应该听说了吧。”
“当然,皇上金口亲说要重审他的案子,他本也是户部的官员,我自是要多关注几分。”
“曾贤的儿子曾寒和我有些关系。”花芷把阴山关发生的事简单说了说,着重说了曾贤那桩惨案,“所以一听说您升任户部尚书我首先不是高兴,而是担心,那已经是个烂窝了,我就怕把您给陷进去。”
朱老爷子之前已经听说了曾贤之事,可和外孙女说的比起来那都是皮毛,在户部三年,要说他完全看不出来那些人的秉性也不然,只是他和花屹正关系好满朝皆知,而方鸿志自己只得两个女儿,一个一直养在他膝下的侄子却入了翰林院,所以即便压他一头也不敢过份,他也适当的收一点好处给方鸿志面子,两方也就相安无事。
可花家倒台后方鸿志顾忌便少了许多,这一年来打压他不遗余力,他也只能堪堪自保,既不和户部脱节,又不陷入其中,就这样熬到了方鸿志倒台。
“我明白你的担忧,那些我也都防着,此次赈灾我亲自把关,不会让他们有伸手的机会。”
花芷来的目的就是这个,那些人能在曾贤出事时得了方鸿志的好处冷眼旁观,挖坑给外祖父跳的事他们未必就做不出来。
户部掌管天下钱粮,尚书一职有多肥谁都看得到,外祖父太打眼了。
钱粮?花芷突的想到一事,犹豫片刻,还是提了提,“之前南下我是与另一人同行,无意间给他出过一个主意,把凌州县的百姓迁走,当洪水来时以凌州为代价保……”
“这主意是你出的?”朱老爷子打断她的话,眼有异色,朝中谁不知这次几十年一遇的大灾能这么轻巧的避过去是因为七宿司提前做了准备,一招漂亮的弃凌州这个小城保大城成功的把损失降到了史上最低,他当时也是大力称赞了的,只是怎么都没想到出主意的竟是芷儿?!再想到她刚来说的事,也就是说,芷儿和七宿司攀上关系了?
“我要和您说的不是这个。”花芷避重就轻的道:“如今皇上有心留身后名,想从凌州那里开凿一条大运河,虽然因为某些原因压下来了,可指不定就会在什么时候提起,您把着整个大庆的钱袋子,第一个肯定得找您,您可千万不能松口。”
第三百六十四章 国库不丰
朱老爷子若有所思的点头,“皇上怎的突然生出这个念头?有人进了谗言?”
“他说自己一事无成,当一个人这么说的时候,但凡有点能力的都会想改变这个情况,皇上手握皇权,这等心思又岂会比一般人差。”
老爷子点点头,再一次在心里确定了芷儿的消息来源不简单,皇上的话,一般人不会知晓。
花芷不知道自己无意间已经暴露了些东西,继续道:“大运河不是不能修,可如今的情况您比我清楚,储君未立乃内忧,朝丽族卷土重来为外患,内忧外患之下再去开凿大运河,一个不好大庆朝就会被拖死,我们身在京城可以死在最后,可我祖父他们在边关,一旦青壮皆拉去修大运河,前线失去兵源补充吴永战败,祖父他们会是最先遭殃的人,好叫您知晓,七宿司已经说服皇上下令提前征兵,您再把钱袋子按紧了,不给皇上机会,他也不好在眼下这种情况下明目张胆的说要开凿大运河。”
“既然开了口拒绝不了,那就干脆让他没有开口的机会是吧。”老爷子笑,装作无意的问,“这主意你出的?”
“另有其人。”从北地回来的一路上,歇息时晏惜就会说起这些事,他不像别的男人那般容不下女人有自己的思想,而是会引着她说出自己的想法,她自是不会拂了她心意。
老爷子点点头,转而道:“兵部那边已经打好招呼了?我目前还未听到风声。”
“应是需得等南边安抚好后才会征兵,我也只是听了一耳朵,不甚清楚内情。”
老爷子琢磨了片刻,慢慢的道出一点户部之事,“大庆朝国库其实并不丰盈,这几年天灾频频,朝廷年年赈灾,再加上皇上去年大修行宫花费不菲,国库已经空了大半。”
“空了大半……是还剩多少?在去年之前我都觉得大庆朝不说太平盛世却也安稳,怎么就国库不丰了?”花芷有点慌,内忧外患,国库空,老皇帝想开凿大运河,还随时惦记着官员的项上人头……这怎么看都是乱世之象啊!
“目前能动用的在九百万两左右,此次赈灾还需得出去一部分,这点银子也就够支撑一起战事,芷儿,大庆朝缺钱,粮食也远不如以前满仓。”老爷子苦笑,眼下确实不是上位的好时机,可圣旨下来他只能接下这个烫手山芋,若是可以他真想挂印算了。
花芷不知道怎么形容自己此时的心情,国库竟然只得九百万两银,这是一个国家的存款!
“且今年南涝北旱粮食欠收,皇上必要免税百姓才能活得下去,这样一来粮仓得不到充盈,户部需得卖陈粮买新粮,换算下来还得有一笔支出,哪哪都要钱,来钱的地方却没有。”
“粮食不买,想办法从炎国那得到。”花芷灵光一闪,“炎国之前坑了大庆一把,拿这个做文章换他们点粮食他们会干,或者给一个相对较低的价钱也可。”
老爷子也打过炎国的主意,想着实在不行就派人去购买,那里产粮极高,相对应的粮价就很低廉,可要是能不花钱就得到,谁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