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卿才不管别人怎么想,卯时一刻起床,亥时一到就准时入睡,坚持5点起床9点入睡,让她精神饱满,在考完乡试第一场时竟没觉得太难受。
最难熬的其实就是气味。
第一天还不怎么样,后两天那种酸爽无法用言语形容,程卿直接扯了点衣服边角的布料塞了鼻。
没闻见,就当不存在。
什么在号间里上厕所这种事,她真的不想回想啊!
如此考一场就歇一天,考完最后一场,程卿都感觉到虚。
她出了考场连话都不想说,在司砚司墨的搀扶下,一头就栽在了马车上睡得人事不省。
司砚两个吓了一大跳,赶紧把程卿送回落脚的地方。
程氏这么多参加科考的,族里是经验丰富,早早请了大夫守着,程卿不是第一个累到睡着的,程珪比她更惨一些,出了考场就上吐下泻。
大夫要给程卿把脉,程卿警觉性很好,勉强支开眼皮:
“无事,我就是太累了,不要理我,让我好好睡一觉。”
不能把脉。
有真本事的大夫或许能从脉象上摸出她性别,这三年来,程卿不允许自己生病,就是怕这一点。她都坚持三年了,哪肯在这关键时刻冒险让大夫把脉?
大夫也没坚持。
比程卿情况更严重的程珪被送回来了。
大夫赶着去给程珪把脉开药,又指挥着药童煎药,等程珪症状变轻时已是两天过去,程卿早就休养足了精神下床。
她此时还不能回南仪去,她要在府城等着乡试放榜!
她自己感觉发挥的很好,和周恒碰面后,周恒也直言:“我比书院平时月考都发挥的好,这科乡试有八成把握,也不知崔彦那边如何!”
第191章 :诗画双绝董才子(3更)
自我感觉良好的绝非只有程卿和周恒两人。
在等待放榜时,所有来参加乡试的秀才,都挤在宣都府各大酒楼和茶馆,以文会友……咳咳,其实就是拉帮结派,多以州府为派系,各成一个小圈子。
太白楼在宣都府素有名气,乡试以后一座难求,简直成了诸多乡试考生首选的宴客之地。
程卿是承平七年宣都府的案首,乡试汇聚了全省秀才,院试两年一次,每两年各府都会产生‘案首’,她这个案首并不是其中最有名的,
这次乡试,众人真正看好的夺魁之人,是一名叫董劲秋的秀才。
董劲秋比程卿大三岁。
程卿是案首,董劲秋也是案首。
程卿是十五岁中秀才,董劲秋也是。
程卿是承平七年考中的秀才,董劲秋要比她早两年,这人就是程珪考秀才那一年宣都府的案首。
董案首风光时,还没有程案首什么事儿呢。
如果没有意外,这位董案首不仅和程卿同一科乡试,还要明年同一科会试。
这样的人物,程卿第一反应不是嫉妒,而是想结识一番,可惜天不遂人愿,董劲秋竟然与纪皓交好——听说纪、董两家是世交,董劲秋不仅才学好,还特么是个高富帅,这就很打击人了啊。
这两年,董劲秋不在宣都是因为在国子监求学,南仪书院的名气是近几年才有的,本省的官宦世家大部分还是习惯将家中子弟送入国子监。
董劲秋一回宣都,众人立刻把程卿给抛在脑后。
程卿除了会考试,平时文才并不显,也不喜欢作诗,对董劲秋这样的真才子来说,作诗就像吃饭喝水那么简单。
像周恒这样开蒙比较早的本地读书人,早就听闻过董劲秋的大名。
“他诗做的好,画画更是一绝,诗画双绝董案首,没想到他也是这科下场!”
周恒有点为程卿惋惜,董劲秋一回来,何止是程卿,争夺‘解元’的其他热门人选一时都风头暗淡。如果程卿下一科考,或者董劲秋下一科考就好了,两人错开,程卿更有夺魁的希望——不过想想也不可能,董劲秋早早中了秀才,压后三年再考,明年中进士,刚好是及冠之年。人家有这个实力,凭什么要再等三年?
程卿年纪虽小,却肩负家人的希望,自也不能往后推三年。
周恒特别理解程卿,本质上他和程卿的情况很相似,都是父亲已逝,家中有寡母和姐妹。
程卿是银钱上比他宽裕,但压力应该比他大,周家本就乡下普通人家,程家却是中等门户,要维持现有的体面甚至更上一层楼……程卿也真是不容易!
程卿也听出了周恒的惋惜。
不过程卿不在意。
诗画双绝么?
董劲秋诗才敏捷还能说是天生的,画画和书法一样却是一门需要花时间练习的技艺。
程卿的一天有十二个时辰,她已经将自己的时间规划做到了极致。
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在一件事上多花些时间,分配给其他事的时间就少了,程卿不信董才子的一天能有二十四个时辰!当然,董劲秋学习四书五经的年头比她早,一加一减的抵消,程卿觉得自己乡试夺魁还是有些希望。
太白楼里,众考生将董劲秋簇拥在中心位置,起哄让他当场泼墨作画,程卿只看了两眼就收回了视线。
“走吧,去我们订好的座位。”
程卿要走,却被纪皓给瞧见了。
纪皓奋力挤出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