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卿直接把窗户关上,俞三身体后仰,要不是退的快,差点被打中脸。
程卿的声音隔着窗户传出来:
“家母若是可怜,俞大人也不遑多让,俞师兄有时间怜悯家母,不如多多回家尽孝,做个令俞大人骄傲的好儿子!”
柳氏可怜吗?
程卿不觉得。
有她在,早晚能给柳氏挣个诰命夫人做。
俞三行事张扬到处惹祸,连累俞知府跟在身后擦屁股,生了这种儿子才真是要少活两年,怎么看都是俞知府比较惨!
程卿把俞三气得脸色铁青,看着紧闭的门窗,俞三一拳捶在墙上。
“程卿,你很好!”
呵,她好不好自己知道,哪里用俞三强调。
窗外的脚步声渐行渐远,俞三吃瘪离去,程卿慢慢把自己东西整理好,并不为得罪俞三的事而烦恼。
窗户被人推开一条小缝,一张胖脸挤在缝隙里嘀咕:
“程卿,你可真厉害,你这脾气我很欣赏,可大家都孤立你,我也不敢和你做朋友。”
这人真实在,如此坦荡表明自己胆小。
程卿放下书低笑,“你还是离我远远的吧,君子之交淡如水,我允许你在心里偷偷欣赏我!”
哎呦,脸皮好厚哦。
小胖子搓着下巴,程卿这厚脸皮真的很对他胃口啊。
他又把脸凑上去,“我叫崔彦,你记好了!”
崔彦?
不就是那个锦衣小胖子么,一看就家里很有钱的。
入学第一天,被排挤孤立的程卿多了一个新朋友崔彦,可惜这朋友比较怂,不敢公然和她亲近,程卿在书院里还是独来独往,并未改变什么处境。
两次出手帮助的孟师兄也指望不上,人家孟怀谨有自己的学业要操心,没空时刻都关照她。
两人一个是最高等的甲字班,一个是最末等的丁字班,产生交集的机会太少了,程卿入学一个月,也就远远见过孟怀谨几次,月中时孟怀谨给丁六班授课,程卿再次和其他人一起挤在窗外蹭课。
孟怀谨课讲得好,程卿很想多听几次。
给丁字班授课的夫子就远不如孟怀谨了,难怪学生们私下里说很想孟怀谨当书院夫子——这也就想一想罢了,人家可是解元,明年就要进京考进士,真正的前程似锦!
这一个月里,俞三也找过几次麻烦,都被程卿当场化解了,俞三没占什么便宜,程卿也过得不轻松。
书院每月都有两天小假,小假之前就是月考,学生们得做完卷子才能下山。
程卿交了卷归心似箭,小胖子崔彦鬼鬼祟祟叫住她:
“程卿,中秋文会你去不去?”
第33章 :你也配去文会?
中秋文会,程卿这些天没少听同窗讨论。
南仪县文风盛,每年中秋佳节都会举办文会,读书人们以文会友,在文会上一展才学,不仅能扬名还能得到别的实惠。
原本每一年的文会都由南仪知县主持,这几年南仪书院声名鹊起,赏脸来参加中秋文会的士绅官员更多了,中秋文会更叫读书人们趋之若鹜……
程卿还没决定要不要去,不过听崔胖子的意思是极想去的。
“崔兄是邀我结伴同行共赴文会?”
崔胖子圆圆的肚子都吓得一缩,左右张望生怕被别人听见。
“你别胡说,我可不敢和你同行,其实我是劝你不要去文会,听说今年还邀了俞知府……你懂我意思吧?”
程卿当然懂。
她在书院里和俞三斗得像乌眼鸡,把俞知府的儿子得罪的这么狠,还往俞知府面前凑,崔彦是怕她吃亏。程卿郑重谢过崔胖子,却有不同想法:
“若俞大人要应邀前去,我还真想去文会看看了。”
这天真是没法聊了,不识好人心啊,崔胖子一甩衣袖走了。
走了几步又想笑,要因为俞知府去文会就不敢去,那也不是程卿了呀。
住校一个月,柳氏对程卿是望穿秋水,瞧见程卿手脚俱全回家,柳氏悬着的心才放下,问程卿在书院过得如何,程卿一律是报喜不报忧。
至于学的怎样,过两天回书院,这次月考的成绩也该出来了。
程卿估计自己不会考太好。
她是在丁九班,班上有二十多人,她的成绩应该能排中上游,可九个丁字班加在一起有两百多人,她这成绩就不够看了,毕竟是靠死记硬背考进学院的,也就学了几个月,要想历压两百多号人名列前茅,她又不是过目不忘的神童!
程五老爷肯定在等她的成绩。
程卿有点小担心,放假两天她也不得闲,照样拿着书本不放,没有神童的资质只能寄希望勤能补拙。
杨柳巷的顽童们因为程卿放假都不休息,又被家里长辈拧着耳朵教训,叫他们学学程卿。
天啊,这要怎么学!
他们又不是程氏子弟,没有读书的天赋。
程卿真奇怪,都不想出门玩耍么?
倒是程五老爷给程卿安排的两个小厮,将程卿的苦读看在眼里,回禀程五老爷时都在替程卿说好话。
程五老爷看不出喜怒,却吩咐他们用心当差,不可怠慢程卿。
两个小厮私下里凑一起琢磨,都觉得自家老爷不像把他们暂借给程卿使唤,倒像要把他们长久派给程卿——两人肯定是不大愿意的,在五房多有前途,跟着程卿算什么,名义上是二房嫡出的小少爷,却又一点光都沾不上,要论家底,也就比真正的寒门子弟好一些,绝对称不上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