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怎么说,抓住罪犯总是好事。
一番审讯,确定学校食堂的两起投毒案是这名罪犯所为。
其他的投毒案与他无关。
此时时间尚早,大家商量一番,决定即刻去第二次的投毒案现场看看。
出事的两家工厂一家是纸箱厂,一家是编织袋厂。
同一天的中午,两家工厂所有在工厂食堂用过早餐的职工全都出现了发冷、高热、呕吐、胸闷、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虽然没有出人命,至今有些人没有康复,情况不容乐观。
而警方和医院等相关部门至今没有查到中毒原因。
顾小鱼看过两个工厂的现场,在纸箱厂听工人们说了中毒症状,问纸箱厂的负责人:“事情发生的头一天,停过电吗?”
“停过,停过,那天南城半个城都因为线路故障停了大半天电。”
“另外那个出事的编织袋厂也在停电范围内吗?”
“在,在,他们厂也属于我们东区。停电与中毒的事有关系吗?”
纸箱厂的负责人表示想不通。
“也许有。我要亲自去看看中毒者的症状才能下结论。”
一起来到医院,顾小鱼替病人把过脉,叹了口气:“果然是剩饭中毒和出血热。”
“剩饭中毒和出血热?”
大家都惊呆了,剩饭也能引起中毒?
不怪大家难以接受这个结论,主要是最近几十年,民众不富裕,通常情况没有剩饭剩菜。
顾小鱼给大家解释,“这两家工厂的食堂,午餐米饭蒸熟后,突然停电放假,米饭没机会出售,被食堂工作人员留着做了第二天的早餐。
米饭放置时间过长会繁殖大量的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用后会引起食物中毒。
不过,仅仅如此并不难治,医生也能很快查出原因,最坑人的是,那些米饭不仅放置时间过长,恐怕还被老鼠偷吃过,有些人感染老鼠唾液中的出血热病毒,患上了出血热。”
出血热的初始症状与剩饭中毒类似,与感冒、发炎也类似,加上之前的投毒事件,各种误导,很简单的情况被大家想复杂了。
正文 第359章 深藏功与名
历双全奇怪地发现,他竟然对路平安一行人有蜜汁信任,他不怀疑顾小鱼的话,请教她道:“出血热是传染病,需要立刻做防护措施吗?”
“病人和接触过他们的人肯定要做好防护,其他的,不用太恐慌。
病人是受老鼠的唾液传染,并非出血热大面积流行,这些你们看着办吧。
病人的出血热症状已经很严重了,我要赶紧给他们熬制药汤。”
“好,我先帮你安排。”
空间有治疗出血热的特效丹药。不过顾小鱼觉得用普通中药比较好,用完顺便将药方广谱出去,省得遭人惦记。
她教医院里的医生熬中药的时候,历双全打电话回警局调人去纸箱厂和编织袋厂查证。
两个食堂的饭菜师傅一开始矢口否认,奈何工人们记得那天早上米饭的怪异口感,一经提醒,纷纷指证,饭菜师傅见抵赖无益,只好承认,而且承认,那些米饭的确被老鼠爬过……
学校的投毒案轻轻松松破了,纸箱厂和编制厂的事故也轻而易举地弄清楚了真相,消息传回警局,再传到政府高层,大家各种感叹唏嘘。
他们能说破了这两起案件的路平安和顾小鱼厉害吗?
好像……不能。
他们俩并没有做什么了不得的事。
路平安能破学校投毒案,丫就是机会好,凑巧在罪犯濒临崩溃的时候寻上门。
否则,一样破不了。
纸箱厂和编织袋厂的中毒真相,那就更不好夸奖顾小鱼了。
剩饭中毒、出血热,这是一般医生都能辨别的,她能辨认出来并不能说明她的优秀。
只不过,其他人被学校的投毒案误导,一心往毒药中毒上猜,只有她比较冷静客观。
要夸只能夸她立场坚定,能力方面,真的没有什么好夸的。
他们没有特别可夸的地方,但案子破了是大喜事。
足够人欢欣鼓舞。
一番感慨后,警局和政府高层集合所有力量,扑到最后发生的投毒案上。
觉得路平安和顾小鱼没有特别值得佩服的地方,但大家不可避免地对他们给予了厚望——希望他们能再创奇迹。
那话怎么说的?不管黑猫还是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管他们是运气好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能破案就行。
因为已经在医院,熬制好治疗出血热的药汤,顾小鱼和大家一起去看第三次投毒案的受害者。
体内夹竹桃毒素未清的病人,她深藏功与名,让小怜悄悄喂了高效解毒药。
然后停在中了未知毒素的受害者病床前。
这几个病人是叶建国塑料厂的工人。
人并不多,只有五个。
两个普通工人、两个车间主任、一个副厂长,都是正值壮年的大老爷们。
此时都是深度昏迷状态,照医院医生的说法,他们有可能永远醒不过来。
不死也会变成植物人。
顾小鱼替他们把脉时探出他们中的是罕见的十色草的毒,暂时没有性命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