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般婆婆妈妈行事犹豫不决的人,让他去吏部任职真的合适么?
其实司徒恽真是想多了。
正如那位盛四爷所言,司徒曜在衢州的官声是很不错的。
虽然他依旧保持着从前那种精致的生活,但他早已不是那个清高的勋贵公子。
应该说从他为了赚钱变卖墨宝的那一日起,就同过去的自己彻底断绝开了。
他今晚之所以不想同父亲多聊,真的是想要赶紧去给母亲请安。
外任六年,期间他同卢氏只见过一回面。
好容易回府却连个照面都不去打,反而坐在这里一板一眼地同父亲说话,实在是不像样子。
有什么话不能明日之子再说么?
母亲一定盼他盼得脖子都伸长了。
让他这个孝顺儿子情何以堪!
司徒恽冷眼看着他:“让你坐你就坐,难道为父还会不让你去见母亲?不过是有几句要紧话同你说罢了。”
司徒曜自小就同卢氏亲,最听得进去的也是她的话。
而司徒恽这个父亲,打小儿给他的印象就一直是威严可怖的,所以父子二人始终像是隔了一层,始终亲昵不起来
但他毕竟为人子,父亲的话还是不敢轻易忤逆的。
无奈之下他只能撂起衣摆坐在了司徒恽下首。
“老三,本来为父是打算替你谋尚书省左司郎中一职。虽然同你现在的品级相同,但却是最有前途的职位之一。
本来事情已经定下来了,没曾想却突然生出了变故。”
尚书省左司郎中?
司徒曜的眉梢动了动。
这个职位才真正是个大肥缺。
大宋立国才刚二十年,所以不仅律法,官制也一样沿用了燕国的。
尚书省左、右仆射,左、右丞俱为执宰官。
其下有尚书左、右司,置左、右司郎中、员外郎,掌受付六部之事及纠察六部文书之违失。
左司分领吏、户、礼三部诸房,右司分领兵、刑、工三部诸房。
左司郎中虽然同他如今一样是正六品,但京官同地方官本就不一样,这个职位比通判强得太多。
可父亲之前的书信上分明告知,替他谋得的职位乃是吏部考功司郎中,从六品。
他本来还因为品级的缘故略有些失望,但一想只要能回京任职,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挑剔的,所以也就想开了。
谁料其中还有这么一出?
左司郎中是肥缺不假,但在高官如云的京城,其实也就是个小小的芝麻官。
听父亲方才的话,分明是有人在其中使了手段下了绊子。
他从前在京里的时候,连个正式的官职都没有,整日舞文弄墨抚琴吹箫,根本没有得罪过人。
究竟是谁这般无聊,和他一个小小的正六品官员过不去?
他拧着眉道:“是咱们府里得罪了什么人吗?”
司徒恽忿忿道:“咱们家的人这二十年来哪里还敢得罪人,恨不能夹着尾巴过日子。
好容易圣上想起了咱们家,一连召见了为父好几回。
就连左司郎中这个职位,为父都是走的圣上身边的高公公的路子。
本想着有他的面子在,一个左司郎中根本不在话下,没曾想却被尚书左仆射韩禹一口就给否了。”
第一百六十七章 有何怨
韩禹?
这人他当然是知晓的。
英国公,尚书左仆射,当今皇后的嫡亲兄长。
皇亲国戚位高权重。
不久之前他还听人私底下议论过如今的大宋朝谁是最有权势的人。
当时那些人提了两个人的名字。
一是他的岳父大人阮大将军。
手中掌握着大宋朝几乎一半的兵权,就连圣上都不能不给他面子。
二就是如今的文官之首韩禹。
之所以把阮大将军排在前面,那还是因为如今大宋的形势。
先定国后安邦,武将的作用暂时大于文官。
一旦大宋灭掉燕国一统中原,国势趋于稳定,韩禹这个首相的地位便会渐渐超过阮大将军。
这样的说法没有任何问题。
但阮大将军毕竟年近花甲,而韩禹不过三十出头,其实还非常年轻。
这样年纪和资历都不相同的两个人摆在一起评论,本来就有失公允。
而且韩禹为何要同自己过不去呢?
司徒曜的记性并不亚于凤凰儿,他很快就把自己同韩禹从前很少的那几次交集回想了一遍。
韩禹今年刚满三十三,比他大了三岁。
两人第一次见面时,他十岁,而韩禹已经十三。
那时他在京城里刚刚开始崭露头角,而韩禹已经是名满京都的少年俊才。
俊才二字绝不是胡乱吹嘘,因为韩禹不仅同他一样才华横溢,样貌也非常俊美,甚至连身份都差不多。
一个英国公府的世子爷,一个成国公府嫡出二公子。
所谓惺惺相惜,他清楚地记得自己那时是很想同韩禹结交的。
可惜还不等他行动,老英国公却因病去世了。
三年守孝期间,韩禹便再也没有出现众人面前。
两人也因此失去了结交的最佳时机。
也正是那三年,他才子的名头越来越响,在大宋京城的少年人中难寻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