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她都二十一了,又背了个那样的名声,差不多的人家谁肯结这门亲?
好容易你姨祖母那边看好了一家,家世不错还是元配嫡妻,祖母这才带着你小姑姑打算去相看一下,没曾想,唉……”
凤凰儿眉梢动了动。
看来卢氏倒是真心疼爱司徒照的。
一般人家遇到这种情况,哪里还需要相看?
只要有人愿意娶,恨不能当时就把姑娘打扮齐整塞进花轿,就怕男方突然反悔。
卢氏虽然并没有说事情不成的原因,但明显就是司徒照没看上男方,根本不愿意嫁。
凤凰儿很理解司徒照。
虽然这样“合适的”婚事今后未必会再有,因此也会让父母亲操更多的心,但为了出嫁而出嫁,本身就埋下了不小的隐患。
换做自己也一样,宁可一辈子嫁不出去,也绝对不会勉强嫁给不喜欢的人。
相信棉棉姐也一定会支持自己的。
卢氏苦笑道:“说来也奇怪,咱们府里这么多的女眷,你小姑姑偏就只同你母亲合得来。
这次去相看亲事,祖母就应该让你母亲一起去,说不定还能劝服你小姑姑。”
凤凰儿暗暗好笑。
难怪和自己扯这么多,原来是在打这样的主意。
想借着棉棉姐受封的机会,给司徒照再寻一门亲事。
从前或许还会有人看不清阮大将军在皇帝心中究竟有多重要。
毕竟身为阮大将军的爱女,“阮氏”连封诰都没有。
如今却不一样了。
一品襄国夫人虽然没有实权,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份封赏其实是皇帝给阮大将军的定心丸。
第五十三章 做恶人
晨昏定省是日常侍奉父母的礼节。
但凤凰儿清楚,谁家的长辈也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子女每日都做到早晨省视问安,晚间服侍就寝。
真要那样做别说子女,做长辈的人自己也会被折腾得受不了。
所以她之前才会对阮棉棉说,至少需要三日才能把司徒家的人辨认清楚。
然而,事情进展得却比她设想的顺利很多。
如今的成国公府虽远不及从前那般鼎盛,人口也少了许多,但世家大族的底子还在。
司徒恽同辈的兄弟们早已经分家另辟府邸,但他膝下一共四子三女,也算是子嗣繁茂。
除却小女儿司徒照尚且待字闺中,其他子女俱已各自成家。
四个儿子这些年又给他添了九个孙子十个孙女,几乎把偌大的府邸都住得满满当当。
按卢氏一直以来的习惯,除了重要的节庆和他们老夫妻俩的寿辰,只有每月的初一、十五两日的早晨才会要求晚辈们到她院子里请安。
当然,身为嫡长媳的世子夫人韦氏是每日早晨必到春茂堂的。
还有小一辈的姑娘们也时常过来陪祖母说话,但也不限于一早一晚,全凭各自的喜好。
凤凰儿并不知晓这样的惯例,所以任凭她记性再好,司徒家的人根本都到不齐,又何谈辨认清楚?
所以她那个“三日计划”换做寻常时候并不容易实现。
但这一次凤凰儿的运气却非常不错。
卢氏离京两个多月,回府第一日晚辈们自是不能再按惯例行事。
刚用过晚饭,各房的人陆陆续续都到了。
都不用费神分辨,大房、二房、四房,几十号人非常配合地自觉分成了三个群体。
这样一来凤凰儿就省事了,很快就把这些人和家谱上的名字对在了一起。
除了“老熟人”司徒恽、“美人姑姑”司徒照,以及司徒曜和司徒篌父子不在场,凤凰儿算是把成国公府的主子认了个全。
略有些遗憾的是,慑于“一品襄国夫人”的名头,包括司徒筱在内,所有人今晚对她的态度全是一个样。
既热情又温和,争先恐后地嘘寒问暖,简直让她有些承受不了。
这也就罢了,但凤凰儿试图从他们的情绪变化中寻出对阮棉棉下毒手的人这个计划只能暂时搁置。
卢氏毕竟上了年纪,和儿孙们说了一会儿话就有些乏了。
她嘱咐了几句便让他们回去休息。
各房的人一连赶了好几日的路也是累得不行,很快便告辞离去。
凤凰儿心里装着事,也想赶紧去三房那边看看。
但卢氏却不答应了。
她把凤凰儿拉回她身边:“箜姐儿,三房那边也没个做主的人,那些个丫鬟婆子又……
这几日你就暂时住在祖母屋里,等你母亲回来再搬过去。”
那些个丫鬟婆子?
卢氏的话听起来是不放心那些人继续伺候自己。
可等棉棉姐回来……
这话就有意思了。
重点当然不是自己什么时候搬回去,而是想让棉棉姐回府亲自发落那些悖主的下人。
让三房的主子回来处理三房的下人,这一点无可厚非。
但卢氏身为国公夫人,是整个国公府的女主人,要是真心疼儿媳和孙女,动手处置几个儿媳和孙女身边的下人,谁敢说半个不字?
说来说去她还是不想担那个骂名,不愿意做恶人。
毕竟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那些下人也不可能二话不说全都打死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