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重熙的眼皮微微抖动了一下,并没有接话。
卓太后压低声音,循循善诱:“赵雍心思深沉,表面上看重你,像是要把皇位传给你,可事实真是如此么?
他今年才四十四岁,身体又十分硬朗,你觉得他什么时候才会将那把龙椅让出来?
与其那样担惊受怕地活几十年,你不如与我合作。
大燕、大宋,届时整个中原全都属于你,岂不痛快!”
赵重熙抿着嘴陷入了沉思。
卓太后又道:“你还年轻,这么大的事情一时间肯定很难做出决断,哀家可以等。”
她抬眼看向立在一旁的郝嬷嬷:“今日长孙殿下还要进宫赴宴,哀家不好留他太久,你这便送他回去。”
说罢又对赵重熙道:“请长孙殿下仔细考虑哀家的提议,尽快给我一个答复。”
赵重熙冲她拱了拱手,转身走了出去。
卓太后端起早已凉透的茶水晃了晃。
赵雍那厮一直都是个狠人。
当年这孩子才五岁,他居然下得了狠心把他送去求学。
不过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他比起同龄的皇室子弟要强很多。
和他的父王,大宋的太子殿下相比,优点更是明显。
虽然他方才听了自己的提议像是无动于衷,可她能确定,他一定会心动。
想到这里,卓太后的面色愈发红润,整个人像会发光一般。
郝嬷嬷这返回来,被她的模样弄得心里颤了颤。
卓太后见她回来的这样快,有些不满道:“哀家不是让你将殿下送回去么,怎的这么快就回来了?”
郝嬷嬷忙道:“殿下说他识得回去的路,让奴婢不要送了。”
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留情(上)
郝嬷嬷接过卓太后手里早已经凉透了的茶水。
“娘娘,奴婢有一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卓太后瞥了她一眼:“跟了我那么多年,几时学得婆婆妈妈的?”
郝嬷嬷躬身道:“奴婢瞧着长孙殿下真不像是十六七岁的少年郎,实在太沉得住气了。”
卓太后挑了挑眉,淡淡道:“一名想要有所成就的皇室子弟,和寻常的少年郎自然是不同的。
他祖父在这个年纪时便是这样,没什么好奇怪的。”
“那……他会接受娘娘的提议,与您合作么?”
“暂时不会。”
“暂时?”郝嬷嬷有些听不明白了。
“吃一堑长一智,他到目前为止还从未吃过亏,怎会明白与我们合作的好处?”
“他此次前来大燕,会不会对咱们不利?”
卓太后呵呵笑道:“大燕越乱对宋国越有利,他吃饱了撑着才会出手干预大燕的朝政。”
郝嬷嬷还是有些担忧:“那……”
“如果每次都是想清楚了才敢挪动脚步,哀家如今还不知道在哪个犄角旮旯里等死呢。
走吧,时辰不早了,随哀家回宫。”
“是。郝嬷嬷接住了卓太后伸出来的手。”
※※※※
卓太后口中“吃饱了撑着”的赵重熙,直到接风宴结束回到会同馆后,方才寻到时机与司徒曜长谈。
听他说了与卓太后会面的经过后,司徒三爷又有了上次那种吞了苍蝇的感觉。
他拽着赵重熙的胳膊:“这样的鬼话你也信?”
赵重熙嗤笑道:“当然不信。”
司徒曜松开他的胳膊:“即便卓太后再是工于心计,她也不可能猜出你是重活一世的人。
她那些鬼话要是真的,你上一世何至于沦落到那样的境地?”
赵重熙道:“听三爷话里的意思,您是认定卓太后便是那幕后主使者了?”
“莫非殿下又有什么新发现?”
“新发现倒也谈不上,只是觉得卓太后同我想象中的相差甚远。”
“说具体些。”
“三爷您想,短短十几年,卓太后便能够从一名王府普通侍妾成为权倾朝野的太后。
可想而知她该是多么厉害精明的人物?
就算及不上皇祖父,相差也不应该太多。
但今日同她见面,我看出了她对皇祖母的真情;看出了她对皇祖父的恨意。
唯独没看出她有多精明厉害,皇太后的架子和气势摆的挺足,却更像是装出来的。”
司徒曜丝毫不怀疑赵重熙的观察力。
他毕竟是在昌隆帝身边待过好几年的,最了解雄才伟略的君王该是什么样子的。
既然他说卓太后是装出来的气势,那就一定是。
只是这么一来……
他沉声道:“你的想法倒也没错。可楚王他们不是傻瓜啊,卓太后要不是真有把持朝政的本事,他们何至于这般忌惮?”
赵重熙笑了笑:“卓太后今日还对我说,她本是个生性胆小懦弱的人,就算当年入了王府,也从未想过要与人争斗。
当时我只觉得这话十分可笑。
她一手扶持安肃帝登上帝位,把持朝政十多年,连皇室宗亲都被她逼得快活不下去,怎么可能是她自己形容的那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