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姥爷一思量,还是觉得不划算,盖房子自然有饭食招待,到时候别家有什么事情,自家的男丁自然也要去帮忙的,不过既然小辈们自己有成算,他也就不说什么了,搬到李家庄这几天,他算是看出来了,这个外孙媳妇说话抗事的很。
对于无偿分给南瓜子的李明言大家伙都是很感激的,知道她要盖房子了,都说要去帮忙。
趁着秋收完毕,开始准备盖房,宅基地上的碎石已被李明言清理干净。只要拿着铁锹把地基的沟壑挖出来,然后放上从石子场里捡来的,从山上捡来的大块石头当做地基,再垒上砖块就可起房子了。
砖头从哪里来呢?还不知道,先盖着再说吧。
李明言想起空间里的木头,是李家庄所属的整个乡贡献的柴火,还有技术员从火车站申请来的炼钢铁的煤炭。
这不正是烧砖的好材料?
在挖宅基地的时候,李明言悄悄的拉过大哥说话:“大哥,我空间里有好多东西,烧砖的柴火肯定够了,咱自己烧砖。”
李明海没有不答应的,“可以咱们自己烧砖,你空间里的东西是大家的,用了不好,找个机会还是还回去的好。”
空间里的铁器有一些,除了那些极端的,把农具什么的都交上去,除了吃饭没有铁锅之外,其他对于生活并没有什么影响。就是铁匠铺里又挤满了乡亲,纷纷要求给自家打一个铁锅,可是铁匠也没有什么办法啊,当初交东西,铁匠铺首当其中,人人都知道他是干这个的,他铺子里的东西能保存住吗?还得了一个先进的称号,可惜的是,他积存的好铁料,就这么莫名奇妙消失了。
李明言不以为意,“铁的还回去,那些柴火就算了吧,咱们这儿都是山区,到时候我把东西还放回火车站,人家离得远的肯定不愿意大老远的再背捆柴火回去。”
***
烧砖的柴火有了着落,人力也不用愁,男人们现在正从河里背了红薯上来,放了红薯在河里,河水冲洗一天,本来就长在沙地里,没有什么脏东西的红薯就变得干干净净。他们的红薯是红心的,一个个长得十分匀称,地里一薅薅出来一串串的,大多数跟老鼠差不多大,大的也就三四斤。挑出来大的洗净,晾干,由女人在刷刷的用刨刀片成片,然后放在苇席上晒干,要吃的时候,直接煮,或者推磨磨成面。
还有些小的,也洗洗干净,放锅里煮出糖来,然后晾晒个十来天,直到小红薯一个个晒得金黄透亮,劲道甜蜜。
红薯和高粱就是到明年小麦收获之前的粮食了,还有少许红豆,大豆等杂粮。
但是李家盖房子,显然用这些招待是不行的。会被别人说寒掺,既然盖房子,就要请盖房子的人吃点好的,就像姥爷家盖房子的那时候。
陈梅将家里所有的钱悄悄的给了李明言,说:“家里的钱,只够你跟明海盖房子的,大多数也都是你大哥寄回来的,你先拿着用,你二弟结婚咱再攒攒。你能干娘知道,明海也有出息,到时候你二弟盖房娶媳妇,你两个帮衬一把就行。”
明言接过娘手中的钱,最近他们两个在宅基地那里忙活,娘肯定也是看在眼里。她手中有钱有粮,其实不需要这笔钱的,想了想,一这都是大哥挣的,二是她俩身为家里的老大,帮衬弟妹的时候多了去,还是接下了钱。
这是给干活儿的大家买粮食的饭钱。
李明海知道娘给了钱,沉默了一阵,“我那两年不在家,都是二弟还有爹娘挣得工分养活全家,我也该出一份力的。”
李明言仗义的拍拍他的肩膀,“二弟已经说好了媳妇,他盖房的时候咱们多帮一点儿也就是了。”
李明海点头,“也只能这样了,二弟还在宅基地那里给咱们挖地。你和我一起去县里一趟,买一些粮食回来吧。”
李明言正有此意,将自己的老战友,也就是那个破背篓,洗洗干净,准备明日出发。
这个时代,沟通全靠吼,交通全靠走,去趟县里而已,要啥自行车?
一大早李明言从睡席上睡眼迷蒙的睁开眼,就见大哥已经穿好了衣服。
她问:“几点了?”
随即意识回笼意识到现在还没有钟表,都是估摸着时间的,李明海从窗棂纸看了看天色,回答她:“大约四点多,天刚白,你再睡会儿,我去挑水,要出去一天,家里水缸的水怕是不够用。”
李明言噌的一下起床:“你别去,我比你挑的好也比你快。”然后挥挥手,示意自己有空间,干啥都方便。
李明海略一思索,就是啊,何必下那苦力气,于是打算出门喂鸡去。
掀开隔开房间的帘子,李明海就看见二弟用一言难尽的目光看着自己。
李明海:…………
还是挑着扁担还有两个空水桶出发了,为了男人的尊严。
房间里,李明言穿上那米面袋子染成嫩黄色做的衣服,由于此时女人没有穿短袖的习惯,甚至羞于把脖子露出来,整个夏天,即使天气再闷热,她也是穿的捂得严严实实的衣服。
以后世的眼光来看,现在这个时候的女人行为习惯当然是很奇怪的,未婚或者新媳妇,还有已婚妇女,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人,大姑娘小媳妇不敢露出一点半点的皮肤,可是妇女们在大庭广众之下给孩子们喂奶,一直喂到孩子能跑能跑,最小的孩子如果没有弟弟妹妹跟他抢奶吃,能吃到七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