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含真挑了挑眉:“如此说来,这些消息主要是在宗室里头流传了?”孙家是文臣,也是王亲,但休宁王妃不传播,孙家就没别的渠道接触这些消息了。也就是说,流传的源头并不在文官这边?否则,以孙家在文官圈子的人脉,他们不可能没听说过。
孙氏答道:“反正宗室里有许多人都知道了,但是不是只有宗室知道,我就说不准了。那日茶会上,来的女眷也多,各人娘家出身都不一样。她们既然爱嚼舌,又管不住嘴,谁知道她们会不会告诉娘家人?又或是……她们根本就是从娘家人那里听来的?”
说到这里,孙氏顿了一顿:“其实东宫妻妾不和,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虽然那日茶会上,大家说起太子妃娘娘不喜陈良媛,都有些担心陈良媛生子之后,会有什么下场,但其实所有人心里都明白,就算太子妃有意去母留子,太后、皇上和太子殿下也都不会允许的。太子妃本来不是这样狠心的人,但即使她真能狠得下心,她如今在宫里也不如以往得势了,没那么容易心想事成的。别看太后娘娘好象不爱管事,她若真心想要管了,宫里谁都越不过她去。”
秦含真笑笑:“婶娘说得是。”紧接着马上又问,“太后娘娘与太子妃娘娘之间的分歧……婶娘也听说了?”
孙氏哂道:“赵陆家的到处嚷嚷,我想不听说都难。也不知道她哪里听来的这些乱七八糟的话,宗室里竟然还有那么多女眷爱听的,非要追着问。我姑奶奶皱了好几次眉头了,可惜湘王妃也感兴趣,我姑奶奶便不好多说什么。”
秦含真略一沉吟,便问起了陆四奶奶与陶八奶奶的娘家,得知这两位其实都是武官家的女儿,只是其父并非出自马、蔡、闵、苏、云等几家门下,而是在地方上任职的,最高也就做到四品的指挥佥事而已。但孙氏又提到一件事,就是陆四奶奶的娘家兄弟,如今正在城卫当差呢,是新补上去的,据说是走了太子妃那边的关系。
秦含真心道,太子妃还能管城卫的人事?她每天光是忙着装病跟皇室其他成员闹别扭,以及催着太子宠幸楚良媛,就忙不过来了,哪里还管得着这等小事?不用说,这背后出力的肯定跟楚正方脱不了干系。但如果说陆四奶奶的娘家兄弟与楚正方有交情,那么她的消息来源就很有问题了……
难道会是楚家人在故意放风声吗?可这流言明摆着对太子妃名声不利,楚家人是依靠着太子妃,才得到了今日的权势地位,他们难道会愚蠢地自毁长城吗?
第六百零八章 节奏
秦含真招呼汧阳郡王妃孙氏喝了茶,吃了点心,聊了天,又带她逛了一会儿肃宁郡王府的花园。两人交流了一下彼此的日常喜好,决定以后有空再聚,又相约在八月某家王府的赏桂宴上再见,汧阳郡王妃孙氏方才尽兴地告辞了。秦含真亲自送她出了二门,给足了她脸面。
她道别的时候,还拉着秦含真的手道:“你我年纪相近,性情相投,若是能姐妹相称就好了。你唤我婶娘,总让人觉得怪怪的,好象把我叫老了一般,也显得没那么亲近。不如当着外人面的时候,你仍旧这般叫我,但只有我们俩相见时,你就唤我一声姐姐吧?”
秦含真笑道:“我对着您这么年轻美貌的脸,叫您一声婶娘,心里也觉得怪怪的,有些开不了口。只是规矩如此,我们私下若随意惯了,万一到了人前,习惯性地叫出来,可不得让长辈们挑刺儿吗?称呼只是一句话的事儿,你我情谊,原也不拘于这一句话。我们相处时,不讲究那许多长辈与晚辈间的繁文缛节就是了,怎么轻松自在便怎么来,称呼不过是小事儿。”
汧阳郡王妃孙氏顿时觉得这话合自己心意,笑着点头:“你说得不错,以后就这么定了,你可别跟我见外,叫我一声婶娘,便真个把我当长辈供起来了。那我可是不依的。”
两人说说笑笑地相互告别,秦含真又把她送上了马车,热情地将人送走了,方才回转。
然后她就立刻去找赵陌说话。
赵陌这时候正在别院那头,与几个属官说话,处理一些封地上的事务。属官们已经定下日期,准备要搬进郡王府这边了,但各人收拾屋子,也还需要些时日,因此眼下仍旧宿在别院里。赵陌与秦含真新婚已经半月有余,虽然仍旧如胶似漆,却也需得稍稍分心出来,处理一些公事了,不可能真的丢下正事太长时间,只顾着与新婚妻子过二人世界。
秦含真在别院找到赵陌的时候,他刚好将手头堆积的事务处理完,打算要回后院去,见秦含真来了,便高高兴兴地拉着她的手说:“天气虽然凉快下来了,但还不冷呢,咱们要不要搬回别院里住几日?中秋节将至,若是咱们就住这边,赏月别有一番意趣不说,跟祁哥儿一块儿吃饭,也方便许多。还有,若我们是住在这边,把二门关了,我们悄悄儿回永嘉侯府去,陪祖父祖母,还有岳父他们一块儿团圆,也没人知道,省得叫人说闲话了。”
赵陌果然心细,他发现了新婚这段日子以来,秦含真虽然与他一起生活得挺愉快,但还是会有不少地方觉得不习惯的,与娘家亲人见面的机会少了,心里也很想念。可她若要从肃宁郡王府回永嘉侯府,又不想走外头的大门,固然是可以通过郡王府西侧的长廊穿过前院,走过街桥到达别院,然后再转道后门前往永嘉侯府的花园。但一来这条路距离长不说,居住和工作在郡王府前院或别院的属官与下人们,总是会免不了撞见的。尽管他们都是忠心耿耿,不会随意说主母闲话,可秦含真总觉得很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