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含真提醒赵陌:“你那位二叔,光论身份,再加上辽东又离得远,辽王不得皇上宠信,实在不是一个理想的联姻对象。要是辽王继妃想要给儿子增加份量,说不定会想办法落实他的世子之位。到时候,就算他在京城寻不到理想的好亲事,宫里也会为他做主赐婚了。赵表哥,你要是有机会,还是得提醒你父亲一声。这世子位最好别落到旁人手里。你父亲能不能成功入继皇室,还是未知之数,要是最后落败,就得考虑后路了。那辽王世子之位若是旁落,他身为元妃嫡长子,要如何自处呢?”
赵陌若有所思:“我是该去见一见父亲了。旁的不说,王爷王妃此番进京,我就觉得十分古怪……他们的来意,只怕对父亲没什么好处。”
秦含真忙问:“赵表哥,你是不是发现了什么?”
赵陌笑了笑,摇摇头:“说不清。眼下能打听到的东西太少了,也许再过几日,便会有头绪了吧?”
秦含真叹气:“这真叫人担心,偏偏这个时候,祖父祖母又不在城里。”她问赵陌,“你说我要不要派人往庄子上送信去?”
赵陌却笑着说:“不必了,也不急于一时。舅爷爷只是带着舅奶奶去散散心,最多两三日就回来了,能碍着什么事?二老难得有出门游玩的时候,还是让他们尽兴了吧。”
他说得倒轻巧,现在最让人担心的,难道不是他即将要搬回辽王府这件事吗?有秦柏在,好歹也有了个可以跟辽王据理力争的人。
然而秦含真这个围观者再操心也没用,当事人赵陌一点儿都不害怕。他施施然回了院子收拾自己的行李,第二日清早又不慌不忙地派人往宫里给秦平送信,很快就得到回信,“允许”他回辽王府去,在祖父跟前尽孝了。在这期间,他见了派出去打听消息的人,也不知说了些什么。紧接着,他又去了父亲赵硕的宅子。这一回他是瞄准了时机,才去叫门的,正赶在赵硕下朝回家的时候,而不是将时间花在与继母小王氏的虚与委蛇之中。
见到父亲赵硕后,赵陌只说了三件事。
第一件,是他本不知道辽王夫妻回京的消息,是蜀王妃去承恩侯府作客时提起的。蜀王妃还十分同情他的处境,总替他抱屈,说赵硕委屈了他这个嫡长子。宫里的太后、太妃们,也深有同感。
第二件,则是辽王继妃有意与王家交好,似乎打算为长子赵砡求娶王家女,已经往王家递了拜帖。
第三件,则是他手下几个出身辽王府的婆子,旁敲侧击从跟随辽王夫妻南下的其他仆妇处打听到了内|幕消息,说辽王夫妻此番进京,似乎打算要上本告嫡长子赵硕一状,不是说他不孝,而是说他与外国勾结,擅卖军马,中饱私囊,要请皇帝做主,替辽王府大义灭亲呢!
听完这三件事后,赵硕几乎吓得魂飞魄散了。
第一百九十三章 怨忿
由不得赵硕不惊,赵陌对他说的三件事,件件都戳中他的软肋。
蜀王妃所言,暗示了宫中太后、太妃对赵硕行事有所不满,印象大打折扣,这当中说不定还有蜀王一家的推波助澜。若是引得宫中对赵硕不满,他入继皇室的可能性便要大大降低了。
而辽王继妃有意为儿子求娶王家女,则有可能会让赵硕目前最大的助力王家生变。万一王家觉得他这个女婿没有希望了,一脚踢开他,另找宗室子做支持对象,也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当初他们不就是这么踢开了晋王世子,转而选中了他的么?
至于这第三件事,哪怕赵硕自觉冤枉,也知道亲生父亲告的状,无论是皇帝还是朝廷,都绝对不会置之不理的。若他当真被落实了里通外国的罪名,别说做东宫储君了,能不能保住性命都还是未知之数!这是直接断了他的前程与后路。若辽王真的把这份奏本递上去,赵硕就再也没有前程可言了。他几乎现在就可以断定,王家绝对会立刻抛弃他的!
辽王明知道这份奏本会带来什么后果,还是决定这么做,可见对嫡长子已经没有半点感情。赵硕心中悲哀,又恐惧不已。他本以为自己和父王已经有了默契。他上京搏前程,父王默许他的行为,不加阻拦。等他成功入主东宫,辽王世子之位便会落到二弟头上,日后他登基为帝,也会对辽王一系多加优容。对于始终没有九五之相的辽王而言,亲生儿子坐上了那个位子,也算是偿他心愿了吧?谁能料到他会忽然变脸?!
辽王既已变脸,那份默契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即使这一次,辽王告不成他的状,日后想要坏他前程,还可以再使手段,叫他如何防范呢?
赵硕无力地坐倒在椅子上,面色一片惨白。他又是激动,又是委屈:“父王为何要诬告于我?!我何曾做过那等事?!”
赵陌看着他,沉声问:“父亲果真没有做过么?”赵硕这一年里有多缺钱,他是清楚的。连母亲留下的陪嫁,都被父亲拿走了大半,其中的林场几乎被父亲涸泽而渔的做法搜刮了干净。若是有机会,父亲说不定还真有可能做出擅卖军马的事来。赵陌在辽东长大,虽然从未插手过军务,也听说过些传言,知道有些偏远卫所里的将官耐不住苦寒,想着边关承平,久无战事,上头也无人来查,便私下把手下的部分军马军械转卖出去,换取钱粮酒肉。父亲若参与其中,也没什么出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