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大吃一惊:“怎会如此突然?先前也没听三叔提过要回乡祭祖呀?这匆忙间……如何安排行程?是不是要马上派人南下,一路上打点好?”
许氏点头:“你安排人去办吧,还要送信回族里,让他们将三房的屋子打扫出来。”顿了一顿,她想起来了,老宅的屋子,在秦家平反后重新修过一回,因着秦柏“下落不明”,老宅中并没有三房的院子。许氏有些无奈:“若是来不及收拾新院子了,就让三房暂时住在二房的院子里好了。横竖二房不会回去,院子白放着也无用。”长房住的是正院上房,却不大适合让三房住进去。
姚氏答应下来,又有些犯愁:“这事儿也太赶了些……哪怕三叔是提前一个月跟我们提也好呀。有一个月的时间,足够我让底下人安排好这一路上的事儿了。眼下仓促起行,定然样样都不齐全。三房路上要带的行李,跟着去侍候的人,都要准备妥当的。三婶身子不好,上京路上就病了一场,这大冷天的南下,也不知受不受得住。还有三丫头和梓哥儿,都还是孩子呢。梓哥儿前几日才病了一遭,身子骨弱,路上要是生病了可怎么办?是不是要再请一位大夫随行,更稳妥些?”
许氏都由得儿媳去办:“你去清风馆问吧。我听你三婶的口风,是打算要尽快起行的。我问她到底是怎么了,她也说不清楚。好象是你三叔进宫一趟,跟皇上不知说起什么,大约是记起老侯爷和老夫人了,盼着能到老人坟前上香磕头,才忽然提出要南下的事儿来。说是回去祭祖,其实是要扫墓。”
姚氏叹了口气:“原来如此,那也难怪。毕竟三十年不见了……从前三叔也是命苦,误会了是皇后娘娘让他别回京城来的,如今既然误会解开,自然要拜一拜先人。我原想着,这是迟早的事,只是没想到会这样急。四弟妹还葬在米脂,我本来打算等她满了周年,再跟三叔三婶提迁坟的事。到时候四弟妹的灵柩被送到京城来,正好可以一道回南边安葬。眼下却是来不及了。”
许氏道:“我私下问过鹦哥,关家那边有些麻烦,他们未必乐意让三房移灵的,那样一来,他们再想祭拜你四弟妹,就多有不便了。三房那边多半是要等上两三年,等事过境迁,关家松了口,再行移灵之事。这事儿不必着急。既然你三叔想要回南边老家一趟,那就听得他的意思吧。分家之事,就依你三叔,提前进行了。先前我嘱咐你的事,你不必急着做完,最要紧的,还是先把二房摆脱了再说。”
许氏清楚事情的轻重缓急,姚氏一听,也就明白婆婆的用意了。她连忙答应下来,又问起二房的宅子怎么办:“听说还不曾挑中合心意的地方呢。说是咱们拖着不分家,其实他们又何尝不是一样?”
许氏摆摆手:“他们爱住哪儿,等分了银子,由他们自个儿置办去。先分家产,分完了,再慢慢搬走。他们占的便宜也够了,哪儿能事事都如他们的意?”
姚氏答应下来,只是她有一点担心:“我们原本一直拖着不肯定下分家的日子,如今忽然提前,不知二房会不会起疑心?”
许氏漫不经心地道:“这有何难?让他们自个儿乐意就是了。”
第二百四十二章 茶会
姚氏离开松风堂的时候,心里松了一口气。
不管怎么说,婆婆许氏答应了把分家日子提前,她今日来的目的就算是达到了。其实她总觉得,婆婆是因为三叔秦柏透过三婶牛氏提出了请求,才会如此爽快答应的。对于婆婆那点子心事,她心里也多少有些察觉,虽然有时会忍不住撇撇嘴,但管他呢?只要婆婆发了话就好。
姚氏自从听秦含真说了那些话,又从丈夫秦仲海处得知那些话并非虚言,心里其实就已经打定了主意,要尽快把分家的事给解决了。婆婆许氏忍受了二房三十年,觉得无法再忍受,她忍受了二房十几年,又何尝受得了?能早一日摆脱他们,她还巴不得呢,绝不能容许二房再有拖长房后腿的机会!
许氏命她盘账,她其实已经盘得差不多了,该做的手脚,也早已做好。
二房虽然多年不曾插手过中馈,但时不时总要做点手脚。有时候遇上大宴,为了亲友间看着体面,姚氏这个管家媳妇也要分出一部分权柄给妯娌小薛氏。可以说,二房的薛氏从来就没有放过任何可以揩公中油的机会。姚氏对此深恶痛绝。而如今要分家,薛氏拿着薛家后补的所谓嫁妆以及从三房那儿吞掉的财物产业,再加上小薛氏的陪嫁,打着嫁妆、私房的口号,便要分走公中那些长房置下的财产的三分之一,姚氏真恨不得一口唾沫吐到她的脸上。早在几年前,姚氏就开始在账目上下功夫,迷惑二房,好让他们少揩一点儿公中的油了。如今这些账目正好派上用场。
她会让二房知道,即使表面上看起来是等价的产业,分到不同的人手里,既有可能是金元宝,也有可能是陷阱。薛氏自诩精明,却不知道她那种不知廉耻的贪婪做法,完全是自掘坟墓。
姚氏心下冷笑一声,想起许氏先前的嘱咐,不由得一哂。账她早就盘好,之所以拖着还未分家,不就是因为婆婆让她办的事还没能办完么?如今婆婆都亲口说暂且不必理会了,她也乐得放手。那些财物即使拿回来了,她也是要全数归还三房的,半点好处沾不到。如今不拿回来,吃亏的也只有三房,横竖不与她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