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含真跟百合她们打了声招呼,便带着青杏回了明月坞。在院子里,她看到秦锦春一脸茫然地坐在亭子当中,愣愣地发着呆。
秦含真上前去轻轻推了她一下:“四妹妹,你怎么坐在这儿吹风?穿得这样单薄,也不怕着凉。”
秦锦春怔怔地转头看向她:“三姐姐,我才从福贵居回来。方才二婶派人来跟我说,让我放心住在这里,想搬回桃花轩也行,不必回福贵居去。我虽然挺高兴的,但总觉得心里没底,就想去问问父亲母亲的意思。可到了福贵居后,没人理我……祖母和外祖母、舅母她们都在商量大姐的事,父亲还在外头没回来……母亲跟我说,既然长房让我留下来住,那我就留下来,不必担心祖母会反对。当时祖母就坐在不远的地方,只是瞧了我一眼,确实没有反对——她只顾着跟大姐说话去了。”
秦含真看出了这小姑娘眼神里的茫然与伤心。她好象被家人抛弃了一般,谁也顾不上她了。
秦含真抱着她,柔声道:“没事,长辈们正有事要忙嘛,一时半会儿顾不上我们这些小孩子是正常的。既然你母亲叫你留下来住,你祖母又没反对,那你就留下来呀。你跟二姐姐做伴,一起上学,一起玩耍,不是很开心吗?我祖父决定分家之后,回老家去祭拜先人。到时候我要随他一起走,就不能陪你们了。若连你也离开,二姐姐岂不是很孤单?”
秦锦春回过神来:“那不成。二姐姐最怕孤单了。三姐姐既然要出远门,那就让我来陪着二姐姐吧。”
小姑娘家的伤心来得快,去得也快。她没多久就把心事抛在了脑后,好奇地问起秦含真回南的事来。秦含真含含糊糊答了几句,就转移了话题:“蜀王出了事,不知道那个茶话会还会不会照常进行呢?”
秦锦春歪歪头:“我听母亲说,很有可能会取消呢。挺可惜的,祖母与母亲为了大姐能在茶会上压倒别家闺秀,特地准备了新的衣裳首饰,谁成想如今都用不上了。”
事实证明,小姑娘家担心得太早了。蜀王妃殿下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坚强。她决定继续开茶话会,完全没有取消它的意思。为了防止客人们有所误会,她特地派人往所有受到邀请的人家去补充说明,茶话会将于原本的日子里照常进行,恭请各位贵宾前往蜀王府的花园参加。
蜀王妃如此淡定,倒叫众人更糊涂了。她到底是胸有成竹,还是仅仅在粉饰太平呢?
第二百五十四章 反击
蜀王妃有底气继续举办茶会,自然有她的道理在。这时候,蜀王一方已经开始了反击辽王府的行动。
辽王当初参蜀王的时候,为了救自己的爱子,不死心地在真实的证据里掺了些伪造的东西进去,试图证明他心爱的嫡次子赵砡其实并不是有心要触犯朝廷律法,而是被身边的人坑了。
同时,他还暗示几个污点证人改口供,宣称当初之所以会怂恿赵砡参与到私卖军械的事情上来,其实是受了蜀王使者的指使,而不是仅仅为了寻一个身份足够高的靠山而已。
辽王这么做,赵硕其实不大赞成,毕竟赵砡的罪证,蜀王那儿是留了底的。如今两家王府都撕破脸了,万一辽王的把戏被对方戳穿,岂不是连原本真实的证据都要受人质疑了?
然而辽王却明知道这么做会有很大风险,还是坚持去做了。赵砡自小深受他的疼爱,他心爱的继妃胡氏更是为了儿子入狱一事,整日以泪洗面。辽王心疼得不行,哪里还听得进赵硕的逆耳忠言?他还抱有几分侥幸之心,觉得蜀王手里的证据未必就很管用。如今皇帝都相信了他的话,知道蜀王有伪造证据陷害他们的前科了,蜀王再拿出别的证据来,一样有可能被判定为伪造的。
辽王明知道次子这回是真的栽了,但在内心深处,还有着让赵砡平安无事脱罪脱身的奢望。赵硕根本没办法阻止,只能袖手不管。
而这个破绽,正好被蜀王府的人发现了,一举告到皇帝面前。于是风水轮流转,原本可以证实蜀王包藏祸心的证据,真实性就存疑了。即使辽王在皇帝面前一再表忠心,也改变不了他曾经伪造过证据陷害蜀王的事实。
事情到了这一步,蜀王与辽王身上都干净不到哪里去,想要彻底洗白,是不可能的了。赵硕想到自己的世子之位还没有着落,只能硬着头皮再次出面,为了父亲向皇帝求情。
赵硕先是承认了辽王上交的证据中,有部分不真的事实,但他把这归为辽王的一片爱子之心,希望能为爱子脱罪。其行有罪,但其情可悯。赵硕的用辞感人之极,才一说出来,辽王就忍不住在朝堂上哭了起来。他总算听了一次嫡长子的话,承认了事实,配合着后者的行动,忏悔了自己的所作所为。
说实话,辽王近来因为担忧爱子,急得两鬓发白,人也消瘦了,如今当庭大哭,又说了许多为人父亲的难处,还真是引得不少在场官员心酸,想起自家熊孩子也是不省心,天天要父母提心吊胆,一时间不由得悲从中来,也有几分同情辽王了。辽王的行为固然是不可取,但众人也不是不能理解他的想法。
蜀王大约是不甘心叫辽王夺去了风头,真个洗白了自己,也跟着哭诉起来。
他首先承认了自己确实有过胁迫辽王府的行为,不过并不是不怀好意地监视别家藩地才发现了赵砡的罪行,而是无意中听人提起才知道的。当时他听说赵硕在京中深受皇帝宠信,很有可能会被当成是未来皇嗣来培养,本来还在为皇帝兄长找到了合适的继承人而高兴,谁知赵硕的妻子小王氏以及她的娘家接二连三地作出荒唐无礼的举动,让人大失所望。而赵硕对小王氏与王家的纵容态度,就更令人气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