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到就去做了,立时便命随身的一个丫头苹儿,等船靠岸后,便回他们黄家的船上,取几块蓝花布料子下来,趁着乘船期间无事可做,先赶制出几个厚厚的棉垫子或靠枕,好预备她们再次登岸改坐马车时,能派上用场。
秦含真见状,也笑眯眯地给青杏等人布置了同样的任务。其实,她会想到要拿这些布做椅垫、引枕什么的,也是坐马车的时候产生的念头。她既然希望能找到减轻马车颠簸程度的方法,又说想让自己过得舒服一点,那在马车暂时无法减震的前提下,最容易减轻她们旅途劳累的方法,不就是往马车里塞些厚厚的褥子了吗?
正好,她也想起来,等明年春天返回京城,他们三房就要搬进新侯府里去住了。那处宅子她从未去过,只知道自己拥有一个独立的院子了,那当然要想办法把自己的地方弄得舒服一点嘛。硬装肯定轮不到她说话,早就由父亲监督着,叫官府的人给决定了。她只能在软装方面下功夫了。
沙发没法做,她可以做厚厚的棉坐垫去伪造出沙发效果。引枕抱枕什么的必不可少,夜晚的照明也要弄得明亮一些。卫浴设施也需要改造一下,不知能不能弄出个简易的抽水马桶或是淋浴装置出来?独立的卫生间浴室是必须要有的。秋冬季节的时候,最好室内地面上铺厚地毯,赤脚踩上去也不会觉得冷。也不知道新宅子有没有火炕火墙之类的东西……
秦含真想着想着,就走了神。她已经开始考虑自己将来的住处要如何布置,才能让自己住得舒服又自在了。也许还需要弄点小小的“发明创造”?回头去寻赵陌好好商量一下吧……
第二百一十二章 初雪
秦黄两家的船队在嘉兴并没有停留太久。之前他们在苏州耽误的时间长了,为了赶上进度,他们就没有在嘉兴游玩,与船队会合后,只稍加修整了一日,便继续沿运河南下,前往杭州。
他们到达杭州的时候,已经入了冬,寒风凛凛的,刮得人身上发疼。即使穿了再厚的棉袄,带上挂了皮里子的斗篷,也依然有一种湿冷的寒意渗入到人的骨头里去。遇上这样的天气,秦含真都不想出门游玩观景了,只想在暖和的屋子里待着。
秦黄两家来到杭州,没有入住客栈,也没有租宅子。秦家三房在此有一处产业,乃是茶园,附带的也有个四五进的大宅。虽是乡居,但周祥年提前派人来打扫过,倒也干净整洁。这处茶园离杭州城不算很远,交通方便,且又清净,景色也很怡人,秦柏便决定在这里落脚了,牛氏便邀了黄家姑嫂一块儿住下来。
宅中色|色东西都是齐备的,除了吃的东西是江南特色的鲜甜口,让牛氏、秦含真与黄家姑嫂都不太习惯以外,其他都很让人舒适。取暖设施也是足够的,茶园的管事很细心,特地买了上好的银霜炭,供给主人与客人们烧炉取暖。茶园中还有自家出产的茶叶、龙井虾仁等特色饮食,虽说不是样样都合人口味,也算过得去了。秦柏就吃得很香。他自小是习惯了江南口味的,虽然在西北三十年,但反倒是爱吃米多过吃面食。
众人在茶园中稍稍休整了两日,便一起坐车进杭州城游玩去了,谁知那一日,又遇上了一场小雪。
这是杭州今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雪不大,只是薄薄地盖了一层地面,还未能完全掩过尘世间的房屋街道、山水田园。但就是要这么一层薄薄的白色,给杭州的湖光山色带来了一种特别的美,让秦含真等人赞叹不已
原本他们打算要坐船游西湖的,因为下了雪,没能成行。他们就在西湖边上寻了一座大型茶楼,包了楼上一处雅间,隔着玻璃窗欣赏西湖的美景,同时品尝着杭州本地的名菜与小吃。
雅间宽大又明亮,在里头坐着,果然比在外头冒着风雪走路要舒适得多了。秦含真吃饱喝足,见祖父秦柏命人取画具来,双眼一亮,连忙拉了赵陌的袖子一把,凑了上去。
秦柏今日画兴大发,有心要画一幅西湖初雪图。秦含真虽见过几幅雪景图,但没有真正画过雪景,心里有些抓不准画法。如今站在一旁,亲眼看着祖父从头到尾画上一幅,心里才算有了些底。
秦含真正是学画的时候,近来又有进益,常受祖父夸奖,还有赵陌在一旁没嘴地恭维,她画画的兴头正浓呢,便不由得有些技痒。她不去打搅祖父的兴致,便悄声叫人去跟茶楼的伙计说,多要了一张方桌过来,也取了自己的画具,慢慢地回忆着祖父的笔法,也跟着画了一幅西湖雪景。
虽然比不得秦柏画得好,但总算有了那么点意思,可以说是补上了她在雪景图这一块的短板了。一幅画的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掌握了画法。
秦含真兴致高涨,便又画了另一幅小品。
赵陌自然又是没口子地夸,秦柏画完自己的,过来看了几眼,也点头说:“有点意思了,只是笔法还太稚嫩,要多看多练,不要自满。”
秦含真笑嘻嘻地答应了。
黄清芳走过来看了她的话,叹道:“永嘉侯教女儿真是了不得。含真这么小的年纪,就有这样的好画技,我看京城里也没几家闺秀能及得上你的。”
秦含真只当她是象赵陌一样,因为与自己交好,便夸得没有了逻辑,笑着说:“黄姑姑这话说得太夸张了。京城里的闺秀也有许多是自小学画的,怎么就比不上我了?我才学了几年呢?光是笔法,就很不熟练。如果这样的画还叫好,叫那些真正有才学的才女们听见,要笑掉大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