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雅没有说话,微微点头,和古尚卿坐在了冯骥合的左手边第一和第二的位置。这是继主位和次主位之后,第一和第二的客位了。
而冯骥合的七个徒弟竟然没有落座,没有人敢于坐在柳雅和古尚卿的对面。而是全部走到了冯骥合的身后站定。
这对于柳雅和古尚卿来说,也算是一种程度的礼敬了。虽然冯骥合说了没有婆婆妈妈的事,但是看起来他对于属下的约束力还是很强的。
各自坐好之后,冯骥合先是长长的吸了一口气,表情变得极其严肃。
柳雅和古尚卿也是整衣坐好,等着他把事情经过一一讲述清楚。
冯骥合并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眼神变得悠远,视线仿佛穿越了时空,落在了无形的一点,在那里,有岁月的烙印,也有他们这么多年来难以对人说过的悲怆。
终于,冯骥合开口道:“少主,大少爷,我们……不是逃兵。我们是奉命行事,因为军出现了叛徒,突然在战事紧张的时候发难。我们一边要对付虎视眈眈的外敌,一边要提防自己的后路,又没有后援,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古将军被围困其,他身为领兵的将军,是军营的第一统帅,因而他不能擅自离开,否则有可能被人栽赃陷害。因而,他命我带着一队人马冲出来,去请调援兵。”
“当时情况真可谓十分危急,而且将军身边可以相信的人实在不多,又有一些官兵因为叛徒猖狂,他们胆小怕事,已经倒戈相向了。我本来是想要与将军同生共死,可是将军说,我对地形熟悉,懂得观察周围的形式,可以尽量少埋伏,才有机会冲出去。因而,我带了两千人连夜突围。”
说到这里,冯骥合眼泪雾蒙蒙,摇了摇头,心痛的道:“两千人马,一夜之间剩下不到五百人。我带着这最后的人马冲出重围的时候,古将军已经和那个叛徒开始了决战。”
第1368章 两道圣旨
冯骥合并不是评书演员,他所讲述的话也有点平铺直叙了。
但柳雅听来却是另外的一个意思,另外的一副场景展现在眼前。
她仿佛看到了当时那种情况下,腹背受敌的将军浴血奋战,大批英勇无畏的士兵为了冲出重围而倒在了血泊之。
最后,离开的人带着满身的伤痛和心灵的创伤,更带着一个所谓“逃兵”的耻辱。
柳雅吸了一口气,问道:“既然是让你们出来请求后援,那你们为何不回京城述职,把战场发生的事情说清楚呢?”
冯骥合苦笑不已,摇头道:“若真是这么简单的话,我们为何还会躲在这里?”
说完,冯骥合并没有往下说,而是道:“少主,您等我一会儿,我去拿点东西。”
柳雅点点头,冯骥合起身离开了。不一会儿再回来,他手里抱了个长条的匣子,然后放在了柳雅的面前。
柳雅看着那匣子,问道:“这是……让我亲自打开的?”
冯骥合点点头,道:“少主您一看便知。”
柳雅压抑着心头的激动,伸手去拉匣子面的盒盖。她本以为这应该是冯骥合保存下来的,属于她父亲的遗物。
却没有想到打开之后,里面竟然是两道圣旨。
柳雅还是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圣旨。和她想象的,或是电视剧里面演过的并不一样。
这两份圣旨都不是那种有画轴的,材质也不是刺绣着双龙图案的明黄色绸缎。而是裱在白羊皮的两张黄宣纸,是用朱砂书写的。
柳雅取出其的一份,展开之后只有一尺宽、两尺多长。面的字写得极其规整,但字写得并不算是多么好看。起码不像是一个有功底的人写的。
柳雅再看看内容,表情越来越震惊,最后竟然一下子从椅子站了起来。
因为这竟然是一份罪罚书,意思是说冯骥合临阵脱逃,与叛军勾连,连同他麾下的五百人一并缉拿,地问斩。
也是说,这份圣旨不管在谁的手里,只要圣旨一亮,可以把冯骥合和他手下的人一并处死,而且不需要报朝廷批准。
见柳雅表情如此惊讶,古尚卿也起身走到了柳雅的身边,和她一起看这份圣旨。
看了第一眼之后,古尚卿自然而然的道:“这竟然还是一份御笔亲书的圣旨。”
说完,古尚卿才看到了内容,不由得抽了一口冷气,问道:“冯先锋官,这,这是圣亲笔的罪罚书?要把你们地处死?”
冯骥合的眼角终于滚下了一颗泪珠,点点头,道:“我们一行人拼死杀出重围,是为了争取时间,尽快找到援兵,去把将军救出来。只是没有想到,我们来到了最近的一座城池,想要请那里的守备出兵的时候,却得到了这样的一份圣旨。”
“所以,你们没有接旨?”古尚卿皱着眉头,从柳雅的手里接过这份圣旨看了看,道:“这确实是皇亲笔。可是皇的圣旨应该没有那么快到达吧?”
冯骥合点头道:“我们当时也是这样想的,但圣旨当前,我们要么认罪伏诛,要么抗旨逃离。我们想着将军还在被围困之,我们不能这样不明不白的死,因而准备抗旨离开。但城头,守备直接命令放箭,我们这余下的不足五百人,又折了一百。”
冯骥合叹了口气,道:“此时我们已经知道,这次将军出征应该已经被人算计在内了,将军和我们的结果,都是必死无疑。可我不甘心,我替将军不值,因而我带着余下的人,一路拼命往京城赶,想要当面向皇报告此事。哪怕最后只剩下一个人,也要冲到圣面前,禀告皇我们不是逃兵、我们没有勾结叛军。但是,一路的追杀,最后我们走到这里剩下百十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