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天才不肯听,他坚持认为只要自己努力,一定能打动长公主,所以纵然傅桐那么说,他也只是当时失落了一下,之后没过多久又开始找借口去公主府,还带去了自己刚刚做好的凤翅甲。
这凤翅甲的材料极其难得,他这么多年东拼西凑又厚着脸皮把师父攒的老本儿都给讨要了过来,也只够做这么一件而已,想来长公主应该会喜欢的。
他原以为经过上次的事,长公主一时半会不会见他,他得多磨几次才能进去。
没想到公主府的下人并未阻拦他,让他一路畅通无阻的去了正院。
这样的顺畅让王重天心中反倒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果然没过多久,这预感就印证了。
长公主知道他来,已经备好了茶水,等他进门后就将下人都遣退了出去,再次跟他重申她绝不会和他在一起,让他死了这份心。
“先前我以为你只是年轻气盛,一时兴起,过些日子自然就把这份所谓的感情淡忘了,所以有些事情并没有对你说。”
“既然如今你依然坚持,我也看出你确实是一片真心,那就不瞒你了,都说清楚你也好早做打算。”
王重天心头一沉,在这一刻几欲转身逃跑,可他有太想要个结果了,太想明白她为什么死活不肯答应自己。
这好奇与不解让他站在原地没有动,就听女子缓缓道来:“当年先帝将你与三千精兵交予我手中让我助他平叛,拥立太子登基。事后我虽然立刻便将这些兵马都交还给了朝廷,但当年的太子,也就是如今的陛下,事先对这件事却是完全不知情的。”
“先帝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当时的端王奸诈诡谲,在朝中安排了不少人马,连太子身边都有,而我们并不能完全确定这些人是谁。”
“为了以防万一,被端王察觉到我们的安排,所以他才没对太子提起,可太子即便当时能理解,但事后呢?”
王重天怔了怔,大概明白了她的意思。
“可是……可是这些年陛下一直对你和桐儿都很好啊,他……”
“元清,”长公主打断,“圣心难测,你为官数年,多少也该懂得这个道理了吧?”
王重天当然懂,他十六岁下山入世,短短四年能登上如此高位,在朝中无人敢惹,凭借的除了自己的真才实学,当然还有善于揣摩帝心的原因。
长公主当年救驾有功,是庆隆帝的恩人,无论是出于真情,还是出于报恩,亦或是出于声誉,他登基后都要善待她和她的孩子,而他也确实这么做了,这几年对公主府可谓恩宠不断,还让傅桐进宫跟皇子们一起读书,并经常留他在宫中用膳,比待自己的亲生儿子还亲近几分。
原来王重天并未多想,但若陛下对当年之事毫不知情的话……
那这份恩宠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
凭着这几年和庆隆帝的接触,王重天认为这个皇帝并不是那种无情无义之人,他对长公主和傅桐,应该还是有几分真情的。
但多疑几乎是所有帝王的通病,庆隆帝又如何能避免?
“我与桐儿之所以能圣宠不断,就是因为我们孤儿寡母,对陛下没有任何威胁。一旦我重招驸马,与朝中重臣有了什么联系,你认为,陛下会不多心吗?”
答案显而易见。
长公主是个女子,就算曾经掌兵,对庆隆帝来说也构不成什么威胁。
但她膝下还有个孩子……
一个曾经接触过兵马大权的女子,会不会为了自己的孩子做点什么呢?何况这个孩子说起来也是有皇室血脉的。
所以只有她什么都不做,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安心过日子,明明白白拒绝所有人,不跟朝中任何人结亲,也不与人过分亲近,这样才能让他放心。
也正是因此无论王重天如何坚持,她都一定不会答应,因为她这辈子已经注定只能自己一个人,只有这样,她和她的孩子才能平安的活着。
王重天几乎站不稳脚,想要像以前那样大声反驳,却发现自己根本说不出话来。
因为他找不出任何反驳的理由。
长公主闭了闭眼,低声道:“之所以不跟你说,一来是不想你因此与陛下有什么隔阂,二来也是怕你憋不住话,在桐儿面前说漏了嘴。”
“桐儿自幼聪慧,当年我那般小心隐瞒,他还是察觉出我跟她父亲的关系出现了问题,在端王叛乱当日,没有吃我加了迷药的点心,从房中出来,亲眼目睹了一切。”
“倘若让他知道我是因为他才不能……”
她说到这停顿片刻,将中间的内容跳了过去。
“他一定会十分自责,说不定还会做出什么傻事。”
对长公主而言,这世上最重要的人就是傅桐。
王重天就算再好,她也不会为了他而放弃自己的儿子。
这是一道不需要任何考虑的选择题,王重天必输无疑。
他争的过这世间所有其他男子,也争不过她的亲骨肉……
王重天再次离开了公主府,连带着他准备多年,特地为她制作的凤翅甲。
长公主拒绝了他的心意,也拒绝了他的礼物,一样都不肯收。
他心中万般不甘,却也只能颓败的离开,在此之后再也没在长公主面前提起过自己的那些念头。
他知道提了也是无用,而且还会成为她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