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了,父亲很赞成我去琅琊求学,只是他说我无需禀明母亲名讳。”
姜芃姬手肘支着凭几,右手成拳支着下巴,身子一歪,豪放坐姿在风瑾看来是真的辣眼睛。
他起初有些不解,然而将这话在脑子里过了一遍,隐隐有些明白柳佘这个决定的用意。
渊镜先生是真正的名师名士,纵然会看着古人的面子多多照拂柳兰亭,然而以师长的身份来讲,初步印象肯定要差一些。柳兰亭又不是没有本事,若是能以本身学识才华令渊镜先生另眼相看,这可比靠着亡母面子拜师渊镜先生更加好一些,也更加有体面。
风瑾问道,“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动身?”
姜芃姬还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或者说她内心其实也不怎么想去琅琊郡求学。
“约莫三两月吧,父亲去浒郡上任多年,多年以来归家次数寥寥可数,难得在家停留三月,我要是这会儿就外出求学,实在是遗憾,我还想与他多处一会儿,尽尽孝。更何况,这事还需经过功曹先生应允。”
上面这段话,五分真五分假,姜芃姬说出来也只是为了给风瑾一个解释而已。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儿女在父母跟前尽孝,兰亭这般想法,此乃人伦天理。”风瑾这么说着,不由得想起自己,要不是家中父母康健,兄长幼弟俱在,他内心也是不放心出门远行的,“若是兰亭三月之后才去琅琊,你我二人恐怕要分开一些时间了。”
姜芃姬扭头问他,“你要离开河间郡了?”
风瑾点点头,又补充道,“不过不是这两天动身,什么时候走,还需要看四郎君的意思。”
尽管巫马君不受皇帝看重,可明面上大小也是个皇子,风瑾还是要尊重这位的决定。
姜芃姬听了挑眉,嗤笑道,“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一时半会儿还是离不开河间了。”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比较省力,姜芃姬话中之话,风瑾听得明明白白。
巫马君明摆着想要拉拢柳佘,希望柳佘支持自己,成为他争夺储君之位的有力筹码。
浒郡那块地方,在柳佘数年艰苦治理下,已经成了东庆有名的香饽饽,产粮可缓解临近两州的粮荒!在远古时代,打仗夺权最重要的两个筹码——人以及粮食。
米粮在手,心里不愁。
有了米粮自然就有了人,说句大不敬的话,如果巫马君真的争取到柳佘的全力相助,到时候官家选了其他皇子,巫马君也能招兵买马围攻上京,把龙椅上的兄弟拉下马。
→_→兄弟阋墙、父子相残,在东庆皇室可是老传统了。
当然,目前的巫马君有没有这么大的野心,谁也不知道。
但拉拢柳佘,若是成功,那可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自古以来,人才都是难以打动的,更别说巫马君如今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小透明皇子,柳佘已经是闻名遐迩、实权在握的高官。想要拉拢潜力股为自己效命,不花点儿心思怎么咋可能?
所以,姜芃姬断定,风瑾在河间郡停留的时间不会太短。
风瑾也知道其中关节,无奈苦笑,“兰亭既然已经知道,那就别戳穿了。”
两个人,彼此间心知肚明就好,戳穿了多难为情啊。
姜芃姬的思绪停留在巫马君身上,倏地想起一件事情。
“怀瑜,我记得你之前说你如今还未定亲?”
风瑾点点头,哑然失笑,猜测道,“兰亭问这个做什么?难不成还想当一回牵线红娘不成?”
若是换成正宗远古时代的人,接下来这话估计是开不了口的,不过姜芃姬却没有这个顾虑,直勾勾地看着风瑾,“的确有这个想法,怀瑜可是好夫婿人选,肥水不流外人田么。”
风瑾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旋即露出些许尴尬羞色。
他苦笑着说道,“儿女婚姻大事皆有父母做主,这件事情我可拿不了主意。一个不好,便是私相授受,于理不合。若我猜得没错,兰亭应该是担心魏氏娘子?”
第117章 万万没想到(五)
姜芃姬点头,承认他的猜测。
“父亲说魏氏似乎看上了巫马君,有意结亲,将静儿嫁予他。不是我背后说人坏话,只是巫马君实在不是好人选,静儿真的嫁了他,以后可有苦头吃,我如何忍心?”
姜芃姬对软萌妹子的耐性很足,大部分时间都是报以爱护珍惜的心态,魏静娴和她的交集很少,然而对于原主柳兰亭来说却像是亲人姐姐一般,是十分重要的存在。
风瑾哑然,尽管他也不怎么看得上巫马君的为人,但评价也没姜芃姬那么低。
“不知道正则哪里惹了你,你对他似乎很有芥蒂。”
“你不也不喜欢他么?”姜芃姬翻了个白眼,“我将静儿当做亲人姐妹,你设身处地想想,若是你,你会愿意将自己的至亲姐妹交与那种人手上?”
风瑾笑着追问,“我的确不怎么喜他,但除了少数几人,哪怕连正则自己都未曾察觉,兰亭好眼光。诚然,若是我,我的确也不放心。只是,交托给我,难道你便放心了?”
“虽然我不怎么关心东庆年轻一辈的青年才子,不过我也猜得到,你肯定是不少人家心目中的乘龙快婿,定然错不了。”姜芃姬认真说道,“”其实这也只是我个人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正如你所说,儿女婚事皆有父母做主,在这里谈这些,似乎也没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