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说打上门就是打上门,问清亓官让营帐安排在哪里,径直拉着秦恭过去。
还未进入营帐,他便嗅到食物的香味。
掀开营帐,正好听到亓官让和卫慈说笑。
“瞧,这不来了。”
秦恭:“……”
亓官让和卫慈望向帐外二人,见他们进来,前者起身对着他们深深作了一揖。
杨思见这排场,心中浑然不是滋味。
亓官让都主动道歉服软了,他感觉自己一拳头打在棉花上,什么怨气都消散干净了。
干脆给自己搬了个台阶,顺势道,“思听闻文证设宴,可否欢迎一二不速之客?”
亓官让笑道,“欢迎之至。”
秦恭左瞧瞧右瞧瞧,内心还是有些懵。
他真是越来越看不懂文人组的套路了。
杨思左手拿着汤勺用餐,秦恭也跟着蹭了顿饭。
卫慈见他眉头深锁,好似困扰着什么,笑问道,“奉敬为何事发愁?”
秦恭见问话的人是卫慈,容貌更胜女子的男人,顿时红了脸,随口扯了个借口,“倒也没什么,只是疑惑……行军艰苦,这菜品色香味俱全,不知亓官军师怎么准备的……”
卫慈笑道,“文证为了向靖容赔罪,暗中许诺慈不少好物件。”
秦恭:“……”
这话信息量有点儿大。
第1154章 伐许裴,诸侯首杀(二十四)
亓官让宴请杨思赔罪的事情传到了姜芃姬耳中。
身为主公的她还没说什么,吃瓜观众已经兴致勃勃地开了盘口。
【泷水西江】:亓官大佬一顿饭就想收买小蓉蓉?天真、幼稚、不自量力,至少两顿!
【念对楼上的艾迪】:小蓉蓉这次差点儿没命诶,一顿肯定不够的。
【余生繁】:楼上全是咸鱼,杨思怎么说也是谋士,你们见过哪个谋士会为了吃改变立场?
一部分吃瓜观众乐滋滋地凑热闹,另一部分观众却比较现实。
不管是杨思还是亓官让,他们都是成了精的白切黑而不是幼儿园的小盆友。
幼儿园的小盆友闹矛盾,一根棒棒糖就能和好如初,再来顿大餐就能好得像是穿一条裤子。
这俩白切黑闹矛盾了,说不定从此以后就针尖对麦芒呢。
当然,这不是最让他们担心的,他们最担心亓官让和杨思不合会让丸州内部势力分裂。
观众们翘首以盼,迫切想知道最后的结果,姜芃姬也挺好奇。
“听说,昨日文证请动子孝下厨?”姜芃姬笑着道,“子孝厨艺极佳,倒是便宜靖容了。”
亓官让轻摇羽扇,听姜芃姬提起昨天的事情,他平静的眸子掀起了些许波澜。
“子孝手艺的确不错,哪怕御厨也稍有不如。”
“靖容若是知道下厨的人是子孝,怕是要黏着他了——”
正说着,姜芃姬看到一条弹幕。
【桂圆八宝粥】:古人不是讲究“君子远离庖厨”么,哪怕子孝厨艺真的不错,亓官大佬拜托子孝做饭,这不是故意挑衅?一想到这个就有些不舒服,好似亓官让把子孝当厨子用。
按照观众的理解,亓官让这么做很欠妥当。
不过——
他还真是冤枉亓官让了。
【音乐家诸葛琴魔】:“君子远离庖厨”跟下不下厨有什么关系?你要说这话很伪善,我倒是能理解。这话出自《孟子》,原句是“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离庖厨也”。通俗来讲,不进厨房是不想听到家畜的惨叫,因为会生出不忍之心,不忍心去吃,更不忍心去杀,不是说君子不应该下厨做饭。不过呢,随着社会演变,很多话都被刻意曲解了,例如“女子无才便是德”,本意被曲解得妈妈都不认识了。
不管是君子还是小人,总是要吃饭的,不然早饿死了。
亓官让私下委托厨艺极佳的卫慈帮忙,根本没有轻慢鄙夷的意思。
若真是羞辱,卫慈会傻乎乎答应?
亓官让不知弹幕的存在,径自说道,“主公所料不错,子孝已经被缠上了。”
姜芃姬在脑海中想象杨思对卫慈围追堵截的场景,不由得哑然失笑。
静了一会儿,姜芃姬倏地开口。
“此次祸事,罪责在我。这次委屈文证了,让你替我顶了罪。”
檄文是姜芃姬让发的,亓官让不过是遵从了她的命令。
若要鸡蛋里挑骨头,顶多说亓官让檄文写得太损,惹得许裴恼羞成怒。
这桩事情,姜芃姬和杨思各占五成责任,亓官让不过是被迁怒的池鱼。
没做错什么却要承受杨思的火气,站在亓官让的角度,他也挺委屈的。
如果亓官让和杨思闹起来,姜芃姬也不会责怪他们。
她果断承认自己的错误,惹来亓官让诧异的目光。
以远古时代主流思想来看,主公是不可能有错的,错的只有臣下。
拿姜芃姬这事儿举例,她觉得自己错了,但站在亓官让等人角度来看却不是这样。
他们身为谋者却没有发现其中隐患,没有及时劝谏主公,致使她犯了错,所以责任在他们。
这逻辑搁在姜芃姬眼中很不可理喻,别人却没觉得哪里有毛病。
“错就是错么,我像是那种死不认罪的?”姜芃姬笑着调侃,她和亓官让不仅是主臣,还是好友,不涉及公事的情况下相当随意,她也没什么架子,“要不要我亲自下厨给你补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