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耀端着遗憾的表情摇头。
渊镜先生来了兴致,认真听学生讲述风珏的往事。
风氏作为千年世家,的确有其独到之处,除了家风清正、学识涵养绝佳,还有让人不得不叹服的生育和教育本事,好似人才苗子都投胎到风氏了。生孩子生得好,教孩子也教的好。
金鳞书院也借用了风氏的教育手段。
风仁还打算搬出风氏家规,厚厚几卷足有上千条家规,看得渊镜心肝儿颤。
“离经叛道?风三郎?”渊镜先生颇为诧异。
看看风仁、看看风瑾、再看看前阵子从家族跑来给老父亲拜年的风珪和膝下两个儿子……
一脉相承的家风,说是君子之家也不为过。
这样的家族也会出现’“离经叛道”的子嗣?
唐耀重重点头,面上端着一种说嫉妒但又不算嫉妒的酸爽表情。
“据闻风三郎天赋卓绝,学习神速,平日不见他苦读,但成绩却总让人难以望其项背。”
风珏大概是那种整天吃吃喝喝、玩玩乐乐还能考第一、稳坐前三的学神。
如果他是个好学生也就罢了,偏偏是很多夫子口中的“败类”,这就让人很难受了。
按理说风氏出来的子弟,多半是温翩君子,风珏却是个异类,离经叛道、蔑视礼教和宗族。
东庆讲究孝道,有一次官学夫子让学生做文章去歌颂父母,年仅十二岁的风珏却写了一篇“父母无恩”的文章,内容以前朝大儒那句“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为中心展开的讨论,狠狠出了一把名。
当然,同样也打了别人的脸。
风仁那会儿还是当朝中书令,他没把风珏这个熊儿子捶死,绝对是真爱。
对于父母如此,对于宗族更是淡漠,所作所为全是出于本心。
通俗来讲就是——
老子爱干啥就干啥,别人管不着!
重申一次,风仁没有捶死风珏这个熊儿子,真踏马是真爱!
“兴许是这样,风三郎性格有些孤僻怪异,不然的话他也做不出帮助黄嵩这样的事情。”
唐耀拧着眉头,说起这事儿还有些蛋疼的感觉。
风珏作为高门出身,他竟然在天下初乱的时候投靠黄嵩这个宦官之孙!
唐耀真想用锤子敲开他的脑阔看看,看看里头是不是装满了浆糊和海水!
虽说前世的唐耀最后也投靠了黄嵩,但那时候黄嵩的势力隐隐有诸侯之首的意思。
不少士族以为天下形势明朗,很多将赌注下在了黄嵩身上,前世的唐耀也是那会儿出仕。
第1220章 中二少年风怀玠(二)
黄嵩出身是个不可忽视的短板,寻常世家瞧不上他的。
这个时候出仕刚刚好,既不会拉低自身格调,同时又能给黄嵩带去帮助,增加筹码。
若是等黄嵩平定天下再投靠他,那只是锦上添花,人家还不稀罕呢。
孰知姜芃姬这个土匪异军突起,一人搅浑了愈渐明朗的局势,最后漂亮翻盘。
傻了吧!
的确是傻了!
风珏呢?
一穷二白没什么根基的黄嵩凭啥让风珏倾力相助啊!
唐耀和风瑾当初的想法很相似,风珏都这么离经叛道了,干脆自己下海当主公打天下好了。
自己当主公,自己当谋士,两不误。
若是风珏事业有起色了,风氏还会是他最坚实的底牌。
这不比投靠黄嵩来得强?
做个通俗比喻,超级富N代加权N代部不去自己创业反而帮着普通中产小子创业打天下。
脑子进水了!
总而言之,学神的思维他不懂。
“风三郎出仕襄助黄嵩,既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利,更不是为了一展抱负、涤荡天下……”唐耀想到什么,脸上出现可疑的红晕,斟酌着道,“兴许,他襄助黄嵩另有缘由?若是黄嵩兵败,风三郎性命无忧却被‘圉与方寸之地、山野之间’,兴许正遂了他的愿。”
越说,唐耀越相信自己的判断。
激动搓手手,他好像发现了一桩八卦。
渊镜先生是什么眼神啊,他会看不穿学生的脑洞?
按照唐耀的逻辑,风仁没有捶死风珏这个熊儿子是因为父亲对儿子的真爱,那风珏倾力襄助黄嵩却不求其他,说不定也是某种真爱?呵呵——这样“天衣无缝”的逻辑好棒棒哦!
渊镜先生感觉心累。
他隐隐明白风珏帮助黄嵩的真正原因。
“说起来,风三郎倒是与为师年轻时候颇为相像——”
唐耀啊了一声,抬头望着渊镜。
“相似?”
“很相似。”渊镜先生失笑道,“天赋高,性子傲,狂妄而自我。正因为学什么都没有难度,故而产生了‘众生皆蠢笨而我独聪慧’的想法。一面觉得世间没什么事情能难得到自己,一面又孜孜不倦找寻能让自己挫败的东西。为师以‘桃李天下’为道,自然也是出于这个想法。”
感觉自己太聪明了,非得找个具有难度的事情难倒自己,不然太无聊了。
人生那么漫长,难不成要无聊蹉跎一辈子么?
颓废个毛,嗨起来啊!
当然,如此中二的想法是年轻时候才有的。